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前农用地分等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参数的计算及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用地分等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参数的计算及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土地定级是小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福建省天宝镇区土地定级为例,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着重论述了GIS环境下土地定级基础图件库和基础属性数据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生成、单元分值和单元总分值的计算及成果图的生成等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和方法,运用空间数据库存贮、管理和操作各类与城镇土地定级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建立了一个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并结合益阳城区土地定级的实践,对城镇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元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西北干旱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由此必然带来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加大的问题。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是当前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首要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具体指标作为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参考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准的基础上,将城市环境质量划分为5个级别,并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以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张掖市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应用。结果表明,8年来张掖市的城市环境质量一直属于Ⅱ级,而且有总体好转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明显。这一结果与现实成因吻合,说明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在西北干旱区其它同类城市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产能的城郊农用地健康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合分析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香河县、大厂县接壤区农用地分等成果及其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城郊农用地健康评价等别与产能PI1、农产品质量PI2、土壤质量PI3、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PI4、投入产出状况PI55类指标体系和内梅罗(N L Nemerou)指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产能高、健康状态良好,但区域地表水水质差以及污水灌溉会使区域农用地面临一定的健康风险,提出保障城郊农用地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20(1):1-4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用地评价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农用地分等的本质,归纳了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并结合福建省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实际,对农用地分等的理论、方法、实践操作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促进农用地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文中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1988年海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以GIS为工具提取生态因子信息并按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向外依次降低,森林生态环境好,部分园林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9.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点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2):87-91
农用地是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产量与品质)。该研究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将能值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农用地健康状况的方法,提出了包含质量、产能和土壤环境目标的农用地健康模糊评价体系框架;并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由能值利用系数和农用地压力系数构成的农用地能值指数评价模型,对农用地健康模糊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期实现农用地健康评价结果的区域间可比,为农用地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定级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晋宁县为例,在耕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借助GIS及统计软件,选取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作为定级因素,在进行因子的权重确定及量化后,采用修正法对耕地进行定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耕地可划分为5个级别,并且晋宁县耕地级别分布以中心城镇为中心,逐级递减,呈圈层式分布;(2)耕地级别明显受交通条件及利用效益的影响;(3)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一、三、四、五级耕地质量会相对稳定,二级耕地的质量随着区域发展会有较大的提高,个别区域甚至会上升至一级地,高级别土地面积将有所扩大,低级别土地面积将有所减少。实例证明,该县域内耕地定级方法是高效合理的,可为县域内已有分等成果的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但客源不足。在公众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西藏旅游客源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加强交通建设;完善旅游产品;多种形式促销;形成良性循环。以便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道路对县域人口分布的影响——以沛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年江苏省沛县村级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综合研究了道路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首先,运用泰森多边形做边界替代,计算出各行政村的人口密度,经过探索性数据分析,选取最优模型——指数模型对人口密度进行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沛县人口密度的高值区域呈现为东北——西南的带状分布,其形状表现为块状集聚,带状延伸的特点。然后,建立道路1 000 m以内的缓冲区,基于运用缓冲区人口模拟函数得出缓冲区内的人口密度,运用GCAWI法,对人口数据进行格网化处理,得到道路人口密度图,结果显示沛县大部分人口集聚在距道路0~300 m的缓冲区范围内。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对比,发现GCAWI法得出的结果更符合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与优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之一。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64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建立居住环境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4个人居环境评价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系统层中居住环境子系统及指标层中公共图书馆藏量的权重最大;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优级发展区、良级发展区、一般发展区及差级发展区4类发展区;在子系统得分上,苏锡常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最高,苏中及苏北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研究——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辅助下,基于ETM+遥感卫星数据,采用分辨率融合提取地物和基于NDVI计算的分区、分层分类以及结合有关地理数据(如DEM、坡度等)基于知识分类方法相结合,通过多步骤信息提取来完成实验区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消除了单一步骤分类时多类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将遥感影像数据与地利信息系统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分类结果理想的特点;对城镇用地、机场用地、水库、湖泊及河流的分类识别精度可达100%,基于知识规则对农村居民地和耕地的提取精度达70%以上,较单一的信息提取方法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业土地级差地租的GIS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尝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商业土地级差地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地、效能和人口等空间数据库,分别对商业区位,交通和人口三个评价因子定量化,并采用地理环境2辨识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来进行城市商业地租的等级划分。本文同时还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讨论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进行数据提取的一系列方法,最后,建立了该区土地等级空间数据库,并根据输出的土地等级分布图初步分析了土地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以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水北调湖北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文化类型、遗址面积和文化层厚度作为比较指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淹没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点的时空分布规律:不同时期遗址点高程变化、遗址点与河道水平距离间平衡关系,由此推断古环境和人地关系的演化。研究表明:文化层厚度大于5m的遗址点大都分布在高程155m以上区域且与河道中心线水平距离不小于800m;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人类活动沿汉江干流溯源而上,聚居地的高程增加、面积扩大、稳定性加强。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在广泛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前人工作的成果,首次对全疆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县(市)域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排序,并通过专家咨询和专业判断,对全疆生态环境进行分级,由此得出全疆生态质量及其等级划分状况。 相似文献
20.
应用GIS技术研究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保护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湿地资源与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在分析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方法,即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系统功能涉及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预测、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以湿地土地资源评价模型之一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例,充分应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湿地土地资源各种适宜性评价因子的分布等级图加权叠加分析得到评价的向量表达式,进而建立湿地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的评价模型。系统以Arcview作为工具软件,提供模型所需要的用户界面和二次开发环境,模型应用于湛江市区得到较好的效果。利用GIS技术建立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用于湿地评价保护及开发利用,在国内外均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