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第三纪海侵地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第三纪碎屑岩盆地非常发育。早第三纪地层中矿产十分丰富,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蒸发岩(盐岩、钾盐、石膏、天然碱)、硫、铜和铀等矿产的主要目的层。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它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近年在一些沉积盆地中,多处发现海相或半咸水相动物群,对上述看法有所冲击;但一般仍然认为海侵是短暂的,分布是有限的,或者认为早第三纪地层虽与海水有过某种联系,但主要还是陆相地层。对地层岩相的不同认识,必然对该地层的古地理、古沉积环境、成矿背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对比,是认识平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解决工农业生产有关问题的一个基础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对天津、沧州、衡水等地区做了若干个孔深600—700米的岩心样品的地层划分标志的分析,同时对山东省垦利、广饶、博兴和桓台等县的埋深50米内的浅层堆积物做了部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河北省地质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第四纪的海陆过渡相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期间我国海区的海面升降,以及东部沿海第四纪海侵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广泛注意。有孔虫、介形虫、孢粉等微体化石的运用,在海侵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寻找海侵地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把凡是找到一点海相化石(如有孔虫)的地层,统统叫做海相层,一概划在海岸线之外。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的新构造背景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中国东部沉降海岸及近海钻孔研究表明,第四纪大部分时间里,福建-岭南隆起带基本阻挡了海水大规模进入东海-黄海盆地,约在160ka BP已有低海相性的海侵出现,但是自末次间冰期以来才开始发生大规模海侵,而此时青藏高原正以空前的速率隆升。  相似文献   

5.
江苏武进漕桥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海侵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松梅 《江苏地质》1998,22(4):207-212
根据漕桥地区更新世沉积物不同层位中产出的微体古生物,对该地区的更新世海侵问题作了初步研究。从有孔虫复合分异度的变化,介形虫与有孔虫化石群比值的变化等,阐明了太湖海侵旋回、湖海侵旋回的海侵与海退过程,结合微体古生物的生态类型及丰度,论述了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第四纪介形虫古生态分析及海侵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7年起,笔者对江苏省平原区100多个水文地质钻孔中的5000多块第四系岩芯样品做了微体古生物分析,获得了大量的介形虫、有孔虫、轮藻、硅藻、有壳变形虫、苔藓虫等化石,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介形虫为主的古生态分析,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组合,进而阐明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西沙三个全取芯钻孔的纵向序列,结合部分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地层学研究,对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整个第四系称西沙群,下更新统称永兴组,中更新统称琛航组,上更新统仍沿用石岛组,全新统称为西沙洲组。这一新的系统划分,对海陆第四纪地层间的互相对比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系指颍上—蒙城—淮北市一线以东,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厚40—100m,主要是松散的河、湖相沉积。杨钟健、周明镇(1955)首次将淮河中、下游第四系划分为更新统下草湾系、泊岗层和戚咀层。张可迁(1962)划分淮北平原的第四系为中、下更新统下草湾组,上更新统下蜀组,全新统细分为(Q_4~′、Q_4~2、Q_4~3)三个韵律层。1978年周明镇、李传夔订正了对“下草湾系”的误解,明确其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1981年安徽  相似文献   

9.
章红晖 《第四纪研究》1986,7(2):119-128
位于河北平原东部的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霸县、安次县、永清县及固安县(统称廊坊地区南部),东接天津地区,东南与沧州地区相毗连,距渤海湾西岸100多km(图I)。该区第四系发育,厚度可达400-500m,夹有数层海相、海陆过渡相层。近年来一些单位对这套地层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般倾向认为自晚更新世以来发育了三个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发生过三次海侵。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局在东海陆架所获得的区域海洋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对已有的第四纪地质孔进行统一的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将第四系四分,从老到新依次为下更新统西湖组、中更新统金鸡山组、上更新统西泠组、全新统海礁组或下全新统鸡骨礁组、中全新统大戟山组、上全新统嵊泗组。  相似文献   

11.
浙江象山"石浦灰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对"石浦灰岩"下部砂砾岩进行锆石年龄测定为120~112 Ma,这为"石浦灰岩"下限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石浦灰岩"中侵入岩脉的时代为100 Ma左右。因此,可确定"石浦灰岩"沉积时代为112~100 Ma,即为早白垩世阿普特阶(Aptian)-阿尔必阶(Albian)。这与台湾地区的早白垩世云林组沉积时代相当,二者的海侵层位为同一时期海水由东往西侵入形成。该套地层时代的确定对研究浙江东部及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顾延生  管硕  马腾  朱宗敏  刘红叶  郭森  余舒琪 《地球科学》2018,43(11):3989-4000
为深刻理解江汉盆地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盆地沉积响应的关联,利用沔阳凹陷区第四纪典型钻孔样品进行系统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首次建立了盆地东部沉积中心区可对比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磁组构分析重建了研究区140万年以来依次经历的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泛滥平原相演化过程.区域构造、沉积、气候资料综合对比表明,响应于新构造沉降,江汉盆地第四纪以来存在3大成湖期,即Qp2/Qp1之交、Qp3与Qh中后期(古云梦泽),其中MIS3以来古湖发育是新构造沉降与异常强盛夏季风的耦合,且湖相沉积的独特环境为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不仅为第四纪钻孔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也为盆地地下资源调查与环境规划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园田 《地层学杂志》1991,15(4):285-290,310
<正> 福建沿海第四纪地层发育,以晚第四纪海相地层为主。前人做了许多工作。但对地表露头进行年代学和沉积环境研究的较少,缺少在同一剖面同时获得测年数据和指相化石。  相似文献   

14.
<正> 四川冕宁县北东21km的沉黄沼泽洼地(藓类泥炭)及紧邻的彝海(亦称野海子,为山间浅水至深水湖泊),位处康滇台背斜北部安宁河断裂带上(图1)。在此区域的西部为早震旦世时期花岗岩,东部为晚三叠世煤系白果湾组,紧邻沉黄和彝海的四周大部分为第四纪冲积扇体(泥石流型筛积层)和残坡积堆积物。仅沉黄北缘坡坎为沟谷低阶地及沉黄东偏南决口见更新世古安宁河河床砾岩层(与彝海东滨的砾岩层完全相同)。本区藓类泥炭  相似文献   

15.
陈希祥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1-294
实际钻孔资料进一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变迁特征,在海侵范围内存有“陆岛”,海侵层在平面上并非那样连续,特别是更新世的几次海侵层,经常被陆相堆积物割离,反映了对长江三角洲古地理的“现状”认识尚须深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晚第四纪气候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第四纪气候演变有3个主要阶段:最后间冰期、大理冰期和冰后期。最后间冰期分3个暖期和2个冰期,最高温高于现在4℃。大理冰期分3个副冰期和2个副间冰期,最低温低于现在8—13℃;但冰暖变幅7—8℃的气候旋回可达10个。冰后期气候变化分4个阶段,冷暖变幅仅5-6℃。气候变化全过程表明,未来气候趋向变冷,人为影响只能起减缓或促进作用,而不能转变总趋向。  相似文献   

17.
江苏第四纪海侵及近代海岸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万里  顾洪群 《地质学刊》1998,22(A12):45-50
通过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了江苏沿海海侵层和古海岸线遗迹的特征,勾画出第四纪以来江苏海岸线的变迁历史,为江苏沿海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太湖平原西北部第四纪海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武进漕桥和金坛水北等地钻孔及剖面样品中古生物组合分析,结合岩性、古气候、古地磁等综合研究,证实太湖平原西北部第四纪以来曾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海侵,即晚更新世早期的太湖海侵、晚更新世晚期的Ge湖海侵和全新世的镇江海侵。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两孔记录的古气候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第6阶段(MIS 6),堆积厚层的河道相粗颗粒沉积及第3硬土层,反映当时气候寒冷;第5阶段(MIS 5),为滨海湖沼沉积,沉积物的颗粒显著变细;第4阶段(MIS 4),本区形成第2硬土层;第3阶段(MIS 3)的早期,本区也发育滨海湖沼沉积,中晚期则形成潟湖—砂坝体系,在滨海平原区普遍发育粉、细砂层;第2阶段(MIS 2),地层由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构成,下部为黄灰、棕黄色粉砂,上部则为棕黄色或暗绿色硬粘土。其中MIS 6、MIS 4和MIS 2期间发育的3层硬土层可作为本区晚第四纪沉积的标志层。在MIS 5和MIS 3期间,本区均发生海侵,MIS 5时期由于古地势较高、淡水径流和陆源物质输入丰富,因此海水影响微弱;MIS 3时期的中晚期为缺乏淡水输入的潟湖—砂坝环境,从而形成广泛的海侵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驻马店市控制性钻孔BK2的古地磁测试分析、ESR样品测试、孢粉分析,对该孔第四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BK2孔沉积了早更新世冲湖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冲洪积地层,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中更新世早期沉积地层以及中更新世晚期(含)以来沉积地层。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沉积的地层分界位于深度48.0 m处。其中,深度48.0—156.2 m属于早更新世中期、晚期沉积地层,深度1.5—48.0 m属于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地层。钻孔总体记录了早更新世中期(深度119.7—154.6 m)温干气候、晚期(深度48.0—119.7 m)冷干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深度3.7—48.0m)温干气候,缺失中更新世早期的冷干气候记录。BK2孔第四纪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该区域第四纪沉积气候环境演化和第四纪震荡性构造(升降)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