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生如夏花     
《海洋世界》2012,(6):2-F0002
澄蓝色的海洋,是地球上80%生物的藏身之所。这些绚丽多姿的海洋生物,就像陆地上开在盛夏的花朵。而人类工业化进程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洋的生境,如果这些美丽的生物失去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空间,或许到了将来,我们就只能从照片中  相似文献   

2.
跨越九七,迈进九八,全世界海洋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98国际海洋年里,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海洋,成为50多亿地球儿女关注的焦点,人们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一系列庆祝、宣传和咨询活动。现在帷幕已经拉开,蓝色乐章已经奏响,让我们尽情欢庆海洋年。从海平面上托起蔚蓝色的希望。跟海洋一样,人的血也是咸的。源于海洋的人类,其漫长的发展从未脱离过海洋。纵观世界局势,国家之兴衰沉浮,无不与海洋息息相关。而今年国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居住的蓝色地球上,是谁,首先将海洋与奥运连在了一起?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又是谁,率先领悟到海洋保护与海洋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大胆实践,在原先被人们认为毫无投资价值、把钱往水里扔的荒唐行为,而坚持开发出一个享誉世界的自然奇迹──大堡礁?还是澳大利亚。在悉尼2000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活泼可爱的尼基·韦伯斯特代表整个澳大利亚向世界公开展示令无数人为之动容并神往的《深海之梦》时,不知细心观众有没有发现:已燃烧百年的奥运圣火在经大堡礁水底传递后很快就要变成“蓝色”,头一回了有“蓝色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4.
滑翔机获海洋能源动力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面积。正是由于海洋面积的广阔,以及人类受到不能像在空中那样翱翔的限制因素,海底世界一直保持着神秘,未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1,(1):F0002-F0002
凯恩斯是前往“潜水圣地”大堡礁的门户,是一个缤纷、悠闲的城市。这里接近赤道,四季如春,城市周围被热带雨林区环绕,拥有绵延2000多千米的世界最大的活体珊瑚礁群景观、迷人的海岸线、宝石般的岛屿、银色沙滩及蓝色海洋。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被誉为蓝色的领土,是最重要的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海域的用途在现代社会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人们利用海洋技术手段的发展,海域将具有更大更重要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近代以来,所有产生世界影响的大国可以说都是海洋强国,都非常重视对蓝色国土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投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波涛。因此,在法律上完善海域物权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构建完善的海域物权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被誉为蓝色的领土,是最重要的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海域的用途在现代社会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人们利用海洋技术手段的发展,海域将具有更大更重要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近代以来,所有产生世界影响的大国可以说都是海洋强国,都非常重视对蓝色国土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投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波涛.因此,在法律上完善海域物权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通过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海岛海域生态修复,使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为了客观评价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修复效果,文章借鉴我国海洋整治修复项目实践情况,围绕“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构建了涵盖16个指标的蓝色海湾指数评估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等角度科学反映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以第一批温州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例,实施蓝色海湾指数评价。蓝色海湾指数评估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掌握全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实施情况,科学指导修复工程的有序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我国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蓝色经济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海洋蓝色战略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蓝色战略能否应对诸多问题的挑战,结合实际情况,确立科学的、有效的海洋综合管理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走适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海洋开发发展道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金希 《海洋世界》2012,(6):14-15
6月8日今是年世界世海界洋海日洋暨日的全主国题海洋是"宣传海日洋与。可持续发展"。当日,主场活动——"蓝色海洋·你我同行"在北京举行。同时,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也在全国沿海各地同步开展。主场活动揭晓了2011年度海洋人物的评选结  相似文献   

11.
朱瑾 《海洋世界》2008,(4):12-19
如果说是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地球形成之初是没有生命的。地球海洋在大约20亿年前才开始生成和释放氧气,直到距今约5000万年前才产生了足以使生命繁荣的大量氧气。经过亿万年的斗转星移,远古时期的生命元素如今已万千繁华,海洋自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赵一阳 《海洋科学》1981,5(3):33-35
海洋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一向为世界各国学者所重视。特别是自六十年代以来,研究工作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开展了海洋中铀的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拟就海洋中铀的地球化学问题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多么壮丽的世界,那里涌动着气势非凡的奔放!个多么富饶的王国,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一个多么谜人的字眼,那里引发出蓝色梦幻的神奇!那就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洋。 海洋孕育了人类,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匮乏的陆地资源,抢占着日渐紧张的陆上空间,破坏着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终于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为人口、环境、资源所困扰的怪圈。如何走出怪圈?回答只有一个:回到海洋中去。正像希腊哲学家撤尔斯所形容的那样:“一切取之于海洋,无穷无尽,一切回归到水中,什么也看不见。”——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出路。 人类回归海洋,海洋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类的“蓝色土地” 。从此,人类对这“蓝色土地”的抢占变得激烈起来,“蓝色圈地运动”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4.
三、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构想1世纪之交的海洋形势随着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海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1994年11月16fi,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依照《公约》而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I3亿千米’的面积,使地球表面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  相似文献   

15.
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又是全球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今社会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时,人类生存的欲望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世界沿海国家普遍将资源丰富的海洋视为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联合国第41届大会也确定21世纪为海洋开发的新时代。海洋被誉为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二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一场以海洋资源开发为目标的“蓝色革命”已经引发。  相似文献   

16.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世界海洋生态保护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由于CO_2和其它废气的大量排放,使地球周围大气层变厚,阻碍了地表热量的散发,从而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也随之升高。据统计,在过去的60年中,某些海区水温升高达3华氏度。如不加以控制,下个世纪海水温度将升高5.5华氏度。海水的升温,不仅导致了类似厄尔尼诺现象等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17.
一路成长     
正海洋是地球母亲的蔚蓝外衣,海洋是许多生物共同的家园,海洋是与沙漠的广阔不分高下却有沙漠无法企及的清澈。我一眼界尚小的少年,更想领略她博大的多彩的美,第九届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一行人冲出沙漠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当到达厦门附属科技中学的时候正是仲夏时节的夜晚,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这个陌生的  相似文献   

18.
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青岛蓝色硅谷的建设对青岛地区的海洋科研院所,乃至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天时”。文章通过分析青岛蓝色硅谷的定位、建设理念和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海洋研究水平和海洋文献建设现状,提出了海洋文献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世界四大洋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同共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开局之初,全国首部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确定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这是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生动实践,是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预示着山东一个新的海洋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