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榆林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农牧工矿交错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3期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分析评价了该地区近14 年土地利用变化、成因以及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1999、2002年,榆林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牧草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外,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量为352 350 hm2,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减少285 765 hm2;减少面积最小的是水域.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自然环境背景下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尤其是政策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8年的150.6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1.99亿元,增加了21.34亿元,这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在提高.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废物处理和水分供应的价值最大,对区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资源紧缺、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宜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济南市作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情况,并核算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生态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1980—2000年阶段,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呈现波动式变化,在2000—2020年阶段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2)198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从单项服务价值来看,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种主要的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在2005—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3)耕地对济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最大,主要由于研究区内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林地、草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济南市泉水补给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估算了泉水补给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重点分析景观变化对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以来,泉水补给区耕地和草地景观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其中,以林地面积增加最大;从景观类型转化看,耕地与其他景观类型相互转化较为密切,特别是与建设用地和园地之间的转化;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和耕地;(2)泉水补给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由林地和耕地景观生态服务价值构成,其变化对该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起决定作用;从生态服务价值构成类型来看,该地区土壤形成与保护服务功能单项价值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服务功能价值的20%;(3)90年代以来,该地区总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从单项服务价值变化来看,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则呈现出减小趋势,其中,以水源涵养减幅最大,为4.01%,主要是由该区建设用地增加,地面硬化面积增多而引起的。研究认为,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重要的泉水补给区,其生态服务功能尤为重要,特别是水源涵养功能,因此,研究区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的降低应在今后南部山区开发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逐步增加泉水补给区的整体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汾河中游重要县域——孝义市在1996至201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动态联系,结果表明孝义市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以及林牧业用地的增加,引起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减少,期间GDP增长较快,说明生态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协调区域生态和经济关系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近日,垦利县永安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区实施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永安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位于垦利县永安镇东北部,是垦利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总规模面积达0.39万hm2,其中农用地整治0.35万hm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中拆旧复垦315.09 hm2,安置区82.84 hm2,共涉及13个村庄,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特殊的高寒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具有高度敏感性,定量评估系列政策实施下西藏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对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响应有助于西藏生态政策和空间规划的调整完善。本研究基于西藏198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指数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居民点用地和夜间灯光强度的变化;并结合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空间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对居民点用地和夜间灯光变化所反映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对西藏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0—2015年,西藏新增居民点用地212.06 km2,减少居民点用地44.99 km2,其中,新增居民点用地中62%为城镇用地,减少的居民点用地中95.88%为农村居民点;居民点用地变化主要发生在藏南河谷区;② 自治区内居民点用地扩张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夜间灯光强度增加,“一江两河”流域土地整治工程和农牧民安居工程等促进了当地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区内部分乡镇因进城务工和易地扶贫搬迁造成了当地人类活动强度的下降;③ 西藏2015年防风固沙服务较1990年有整体增强趋势,水土保持服务除藏东高山峡谷区外均有大幅度退化趋势;④ 对居民点用地进行的还林、还草整治工程等人类活动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的恢复;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极易导致水土保持服务的退化,“一江两河”流域体现最为明显。研究能为西藏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整治基本农田1.2万公顷。整治废弃建设用地600公顷,增加耕地830公顷;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益2亿元。盘活存量土地75公顷,占应盘活面积的36%。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105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服务观念,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转变创新。我们变“项目引导用地”为“引导项目用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力地保障了焦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化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是生态化土地整治理论的有益探索。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自然要素/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景观要素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逻辑框架,解析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土地整治区及其相关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要素产生影响,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从而影响土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0、2010和2018年作为研究时段.在分析洞庭湖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呈增加态势,耕地、林地面积呈减少态势,草地、未利用地面积虽有所减少但变化不显著.2000—2018年,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339885...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济源市以归并零散地块、整治矿区塌陷地、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配套建设农田道路、机井、沟渠、护坡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仅"十二五"期间,就累计实施土地开发项目187个,新增耕地1080公顷;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及专项整治工程50个项目,整治面积3094公顷。通过"占补平衡",有效缓解了土地对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瓶颈制约,为加快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促进了济源市经济  相似文献   

11.
纵览九州     
《南方国土资源》2013,(6):70-71
韶关:严厉整治农村违法用地建房近日,广东省韶关市政府下发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整治农村违法用地建房工作的通知》,从3个方面遏制农村违法用地建房行为。一是强化考核,做好"堵"的工作。从2013年度起,市政府依据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核实的违法用地建房面积及宗数,对各县(市、区)进行年度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相应扣减用地指标,及在年度县(市、区)科学发展考核工作中扣减耕地保有率分值,所扣减的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整治挖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整治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安置区新房建设实行因地制宜、统一配套等手段,使土地综合整治在基层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有效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统筹了城乡土地配置,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林地、园地、草地、水面、滩涂等划分为生态用地,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方法,测算南宁市区生态用地服务价值,并划分为生态服务价值高、中、低3个区域,以期为南宁市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用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岛市区2005年4月和2015年4月的TM影像,利用ENVI中监督分类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得出2005年和2015年青岛市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模型,分析了10年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认为2005—2015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用地、耕地、水面、草地、林地的面积变化显著。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00.98 km~2;耕地面积减少105.89 km~2;水面面积减少76.68 km~2;草地面积减少69.53 km~2;林地面积增加54.45 km~2;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说明青岛市区处于土地利用发展的时期,政府应该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增减挂钩工作应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6.
自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来,桐庐县聚焦乡村振兴,持续释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破解用地制约、提升农村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镇(街道)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行政村覆盖率将达90%以上;共获得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4个,其中2019年省级试点项目达5个,数量为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已复垦建设用地985亩,盘活土地391亩,新增耕地3362亩,设立永农整备区5700亩,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29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2亿元,实现了“保农业、促产业、惠民生”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日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全面部署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土地整治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监测了天津市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1999-2004、2005-2009前后五年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并从时间上对比了前五年和后五年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特征,从空间上对比了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差异,进而分析研究区十年内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时空特性。通过研究可以掌握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而采用更为适宜的监测方法,为各项土地管理工作和土地参与调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矛盾日益凸显。根据广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广西真正具备开发价值的未利用地面积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垦增加有效耕地的困难较大。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办法》的出台,现行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李慧敏 《国土资源》2012,(11):54-55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县批的基本依据,科学编制十分重要。笔者在全程参与编制大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代表的都市和城郊混合型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重点内容,希望能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甘井子区30%的土地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城镇化率已超过了96%,区域主体位于全域城市化重点发展区,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非农建设用地多,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大;城镇工矿科学安排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二次开发,助推"旧区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