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虑滑坡岩土体弹性抗力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方法中,均没有考虑桩后岩土体受到锚索预应力作用产生的弹性抗力对滑坡推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桩后岩土体上产生的预加固力的分布形式.考虑了锚索桩的荷载变化,根据桩与锚索变形协调原理,按长期荷载进行锚索预应力设计;然后按短期荷载确定滑坡最大推力,并用预加固力修正滑坡推力,而对锚索设计拉力与桩的内力则按修正的滑坡最大推力设计,这样的设计思路反映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实际受力的特点.结合重庆某滑坡的工程实例,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一种锚索从桩顶竖向穿过抗滑桩,直接嵌入基岩以下的新型抗滑桩.本文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内力,从桩长、锚固力、偏心距几个方面对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桩身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随着桩长的减小,桩身弯矩最大值变...  相似文献   

3.
抗滑桩已广泛应用于滑坡治理,但是对抗滑桩的监测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测斜管监测抗滑桩的侧向位移,在文克勒弹性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到锚固段地层抗力,再运用力学平衡原理计算滑坡剩余下滑力值。对抗滑桩不同部位钢筋的受力进行监测,可求得各个截面处的弯矩。假设滑坡剩余下滑力的分布函数为一个二次多项式,由监测求得的滑坡剩余下滑力值和抗滑桩各截面弯矩,分析计算可得到该二次多项式。在求得抗滑桩所有作用力以后,就可以计算得到抗滑桩的弯矩和剪力分布图。与设计阶段采用的抗滑桩弯矩和剪力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抗滑桩的抗滑效果,并为改进抗滑桩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机制,在大型野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预应力锚索的施加可有效控制变形抗滑桩桩顶位移,降低桩身弯矩,提高抗滑桩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加固变形抗滑桩的目的,验证了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机制。讨论结果表明:采用锚索预应力修复加固变形抗滑桩存在预应力上限值,此上限值随滑坡推力的增加三次抛物线降低,随桩顶位移的增大负指数降低,随距桩顶位置增加近似线性降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桩后土压力为正三角形分布,在预应力锚索修复荷载作用下,呈现为折线型分布。研究成果对于变形抗滑桩的修复加固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程岩(土)体由于地质条件、取样及试验条件等的差异,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在常规抗滑桩锚固深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抗滑桩锚固深度可靠度分析的计算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参数的变异性对抗滑桩锚固深度可靠度的影响.认为参数变异性对抗滑桩锚固深度可靠度影响明显,参数变异性越大,抗滑桩失效概率也越大,同时得出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可靠度对岩土体内摩擦角φ、内聚力C及容重γ的变异性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抗滑桩锚固段内力计算是将锚固段视为Winkler弹性地基梁,以幂级数解法为基础,采用地基系数m法或K法,通过查表得到桩身内力,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且受表中各系数的截断误差的影响,常使内力计算结果存在一些偏差。以地基系数m(K)法的有限差分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需通过迭代计算,且分段数较多。本文基于地基系数m(K)法推导了抗滑桩锚固段内力计算的反力荷载法计算公式,提出了计算精度控制方法;较之于有限差分法,本文方法无需迭代计算,具有分段数少的特点;编写了全桩内力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计算实例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有效提高抗滑桩内力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有利于抗滑桩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抗滑桩实际内力与变形间的规律,特别是桩土相互作用下桩体受力、变形、稳定性等特征,通过抗滑桩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MATLAB拟合推导实现从桩表面应变散点数据到桩身挠度分布的求解。对比同桩长不同加载条件与同加载条件不同桩长两种情况下桩表面应变、桩身弯矩、剪力及挠度,分析抗滑桩的应变特征与内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调与循环加载条件下抗滑桩工作阶段划分为三阶段,即未开裂阶段、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阶段、钢筋屈服-桩体破坏阶段。未开裂阶段一、二级荷载下由于土的压密性桩体略微回弹,桩表面应变、桩身弯矩、受荷段剪力及挠度出现较小的负值(绝对值约为破坏时的1%)。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阶段应变、弯矩、剪力、挠度增速明显加快。钢筋屈服-桩体破坏阶段应变、弯矩、剪力、挠度呈非线性增长,桩体的破坏模式均为弯剪破坏。随着自由端长度的增加,破坏时应变、弯矩增大,而剪力减小,破坏时应变增长约10%,弯矩增长约3%,剪力减少约20%;相对于单调加载,循环加载下最大弯矩值和最大挠度均有增大,最大弯矩增长约2%,最大挠度增长约1%。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库岸滑坡抗滑桩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库滑坡(变形体)防治工程研究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心和难点问题.依据抗滑桩优化设计工作中各重要环节的工作内容,对滑带土强度参数的选择,抗滑桩位置和设计推力、抗滑桩间距、锚固段长度的确定等影响抗滑桩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同录  李萍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S1):191-197
关于抗滑桩设计计算,有我国普遍采用的荷载-结构法,国外学者提出的有Viggani法,Ito Tomio法,Poulos法等。这些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极限平衡为基础;另一类是以位移协调为基础,以极限荷载作为约束条件。抗滑桩设计计算总的发展趋势是基于岩土与结构共同作用原理的位移协调和位移控制方法,实现该方法的技术是有限单元中的子结构法,针对这一方向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双排抗滑桩在三种典型滑坡的计算与受力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郑颖人  赵尚毅  李安洪 《岩土力学》2010,31(Z1):237-244
传统的抗滑桩计算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双排抗滑桩更加无法计算,不能计算出作用在双排抗滑桩上的抗力和推力的分布规律,往往是凭借主观经验分析解决,常常会造成不合理的浪费。采用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法,讨论了两排桩在3种不同类型滑坡中,在不同的折减系数下随排距的变化,两排桩的桩前抗力、桩后推力、实际承担推力等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双排桩合理受力与设桩位置的建议。由于讨论了不同类型的情况,所以结论具有普遍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平力作用下嵌岩桩桩顶内力分布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水平荷载下的8组模型试验桩的电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基的实测桩顶内力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指出水平力作用下的桩顶内力分布与承台上外竖向力(和弯矩)荷载的局部分布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结合岩土体结构特征,应用接触单元模拟桩土之间的不连续面,分别对单桩传统静载加载方式和自平衡加载方式进行数值模拟。自平衡加载方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自平衡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说明选取的模型和参数比较合理。进而采用此模型和参数,对传统静载加载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桩上部荷载传递过程中桩及桩周岩土体应力及位移,求出各单元的应力应变,确定出桩侧法向应力,结合桩土之间摩擦试验的参数,根据莫尔-库仑理论求出桩侧摩阻力。最后将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自平衡实测侧摩阻力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在选用合理的模型和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有限元计算的侧摩阻力值和实测值较吻合,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获得的单桩侧摩阻力值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贺翀  闫静雅 《探矿工程》2008,35(4):31-35
把群桩等代为一个大单桩,将群桩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简化为侧表面上的面荷载和分布在底面的面荷载.基于Mincujn 应力解,通过积分求得该等代大单桩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对桩周土体中任一点的附加应力,根据分层总和法可得到群桩自身沉降以及周围土体任一点的竖向沉降.为验证本文方法,对上海2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很好地计算群桩自身沉降以及桩周土体沉降.  相似文献   

14.
以温州半岛工程为背景,对薄壁筒桩进行现场载荷试验,以研究其荷载传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薄壁筒桩荷载—沉降曲线属于缓降型曲线,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桩身轴力自上向下逐渐发挥,当桩端持力层较好时,薄壁筒桩表现为端承摩擦型桩;当桩端持力层较差时,薄壁筒桩表现为纯摩擦型桩。桩身上部与下部土层摩阻力异步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桩土相对位移是从桩身上部到桩身下部逐渐的。  相似文献   

15.
摩擦桩基桩土间极限摩阻力取值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银生 《世界地质》1999,18(1):54-59
通过对广珠东线高速公路横沥大桥的试桩及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总结出影响摩擦桩基桩土间极限摩阻力取值的一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研究了多节扩孔钻孔灌注桩(DX桩)不同支盘数和支盘间距时土中应力场及其工作性状的变化规律,并从应力角度探讨了该桩对沉降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二维剖面上,抗滑桩两侧岩土体规模及形态差异导致桩两侧静止侧压力的合力不等,且合力作用点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直接影响作用于抗滑桩上的弯矩与剪力。滑体在重力作用下存在整体滑动及侧向膨胀两种效应:当滑动面倾角较小时,侧向膨胀效应占优势,抗滑桩的设计荷载应依据桩两侧静止侧压力合力之差;当滑动面倾角较大时,滑动效应占主导地位,抗滑桩的设计荷载可根据各种条分法来确定。此外,通过有限单元法算例说明数值计算方法是求解静止侧压力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长江下游某高速公路粉喷桩处理路基段载荷试验和路堤填筑期间分别测试的桩与桩间土两者的应力变化 ,发现虽然两种试验状况下桩土分担荷载的过程有一定差异 ,但载荷试验中桩土应力比的最终稳定值与复合地基正常工作时桩土应力比值大致相同 ,即可通过载荷试验测得的桩土应力比来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文中实例说明 ,该地区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设计值可取略小于载荷试验中所测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19.
李兴波 《地质与勘探》2009,45(4):474-478
目前超长桩的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分析超长桩的受力性能,提出合理的承载力计算模式及相应的计算参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基于超长桩试验资料,提出与超长桩桩侧土工作性状相适应的弹性-软化-稳定三阶段荷载传递模型;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桩身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超长桩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通过桩身任意处微段竖向受力平衡,建立考虑桩身混凝土弹塑性关系的桩土体系荷载传递基本方程,在综合考虑桩侧土软化稳定和桩端土非线形的基础上得到与超长桩工作性状相适应的层状地基中超长桩荷栽传递分析方法,并根据模型编制了相应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得到的荷栽-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吻合较好.本文方法适用于计算多层地基中超长桩的沉降和极限承载力,也可用于分析层状地基中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法简单、可靠,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桩-土共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乾青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4):169-172,193
桩端刺入量与桩身压缩量之和等于桩端以上桩间土的压缩量,这是桩与土共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从这个基本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求解任意荷载水平下桩间土的荷载分担量,进而可以方便的求解出用桩量,同时将基础沉降分为桩间土变形量及桩端下卧土层的整体压缩量两部分进行分析,可以方便的预测基础沉降量,最后根据建筑物的允许变形来确定桩的设计荷载值。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