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我们知道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容易使低层次的学生“吃不了”,失去信心,或使高层次学生“吃不饱”,失去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我对学生进行了分层优化,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关注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项基本原则,只有关注学生,才能及时捕捉动态教学资源,才能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状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3.
潘建 《地理教学》2007,(1):41-42
教师给学习地理有困难的同学做辅导工作的时候,如果不能抓住恰当的“时机”,往往会出现沟通的障碍,使所做的思想工作徒劳。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可能使学生形成“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习惯,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把握好有利的客观条件,才能使师生交流更流畅,更容易做好学生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联系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说,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使学生接受地理、喜爱地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加入一些乡土地理知识,使学生通过身边熟识的地理现象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并加以比较,既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研究能力,也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韩捷 《地理教学》2001,(8):30-31
案例教学的主导思想是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的不正确做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独立或协作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增加求知欲望,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讲“海洋资源”一节前,放映《大海啊,我的故乡》卡拉OK录像,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会促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海洋中有哪些丰富的资源,是怎样分布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如在讲“香港”一节前,放映《东方之珠》卡拉OK录像,使学生犹如亲临香港,对香港经济的繁华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去探知香港具体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汤正义 《地理教学》2006,(11):42-43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意识追求教学的新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旺盛的求知欲,积极进行思维。只有求新图变的教学,才能常教常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使课堂教学不平淡,所谓有“课似看山不喜平”。  相似文献   

9.
1.调整教材的编排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教材中的图示和举例是重要的教学材料,教师应予以重视,认真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讲解得心应手,而且也使学生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朱懿 《地理教学》2005,(5):22-2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给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好的学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具有易动、争强好胜的特点。好胜想突出表现的心态使学生乐于抢先回答问题。在教学中,我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竞赛促使学生快速思考,抢先回答,寓学于乐。使课堂上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组织竞赛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趋利避害,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有所认识。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国策,要不断补充新的材料,使地理教学紧跟形势,获取实效。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新的情景,促使学生回扣课本,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如商品粮基地的问题,从所属于湿地区、温度带、当地水源条件、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口、耕地面积和主要农产品等方面人手,设计成若干问题,使学生从更全面、更高层次的新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避免机械重复。  相似文献   

14.
朱剑 《地理教学》2006,(11):19-21
获取、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信息意识和能力,并使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提高学习兴趣,产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使学习动机由外部向内部转化。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快乐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独立钻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试探着教给学生如下读教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乡情是国情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来自手学生的身边,耳闻目染,实实在在,能使较为抽象的国情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乡情知国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熟知的乡情材料旁证国情,理透情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重视“本本”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厌学怕学,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更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其创新意识。新教材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的一面,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研究性课题的出现更是使学生必须经过思考,自己搜集数据、材料,或通过实验,亲自参与研究活动获得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一段好的新课导入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师生的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