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提出太阳辐射具有一种由11年太阳黑子周期包络线构成的80~90年周期的变化,并认为全球温度的显著变化是由此引起的。这一观点受到了批评,因为统计分析表明,并没有观测到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变化。然而,有相当充分的资料支持另一种看法,即:太阳活动对全球气候有直接影响的是太阳黑子周期的长度。根据过去130年的记录,它与北半球陆地气温的长期变化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3.
云南省地震与太阳活动的统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是研究活动性和地震预测中有意义的课题。作者选取云南省及周边地区1965~2006年2级以上地震为样本,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地震与太阳黑子、耀斑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中小地震为主的样本与太阳活动不相关、大地震与太阳活动存在弱相关性的结论。作者的结论与以往研究者的结论不同,原因在于以往的研究者使用大震强震为样本,样本数少,得到的结论存在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因此在一个地方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内在条件时,关注太阳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周群  陈文 《极地研究》2020,32(3):290-300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以及反映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变化的可能联系和其中涉及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偏强年,南极半岛-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增加,罗斯海外围海冰密集度减少,反之亦然。通过定义一个反映上述变化的南极海冰偶极子指数,我们发现其与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AAO密切相联系的绕极急流的非对称性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AAO强度较强时,西风急流在南极半岛-威德尔海一带向南偏转,在罗斯海附近向北偏转,引起暖空气易于进入南极半岛-威德尔海,而更多的冷空气进入罗斯海外围,从而造成海冰分布的偶极子结构。而当AAO为负位相时,情况与上述相反。对流层AAO模态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可能在太阳活动与南极海冰两者的联系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太阳活动影响AAO的信号很可能源于平流层温度的响应,再通过对流层的平均经圈环流的调整,大气质量得以重新分布,在太阳活动偏强年,对流层低层易于出现负的AAO型响应。  相似文献   

5.
王琳琳  王建  孙威  王婕 《干旱区地理》2021,44(1):221-228
基于行星会合指数运动学方程,推演出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距离变化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重建太阳质心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距离变化时间序列,作为太阳轨道运动的替代性指标,使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0~25.0 ka BP太阳质心到太阳系...  相似文献   

6.
陈育峰  张强 《地理研究》1995,14(4):91-96
在众多文献中整理、归纳出各区域气候周期与天体活动周期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二者间的对应性及其区域特征.指出:(1)气候变化周期与大体活动周期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和对应关系;(2)天体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以及区域气候对天体活动的响应都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对此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郭军  熊明明  李明财  何群 《地理科学》2018,38(10):1724-1730
应用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逐日气象数据,根据国家集中供暖有关设计规范定义了集中供暖气候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中国集中供暖气候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 a来中国集中供暖初日均呈后延趋势,初日特征线年代际南北移动较小。供暖终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特征线在110°E以东地区南北移动较大,2000年以来终日特征线较20世纪60年代北抬了200~300 km。供暖期长度均呈减少趋势,东北、华北地区近55 a减少了10~15 d,西北地区减少了15~20 d;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供暖强度分别减少了12%、20%、15%。从1991~2015年冬季气温变化来看,东北地区最冷冬季与最暖冬季的温度相差可达6.2℃,对供暖强度的影响可达28.9%,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最大变幅分别为3.7℃、3.3℃,对供暖强度的影响分别为26.8%和17.6%。气候变暖对中国集中供热气候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供热部门应该根据天气变化来安排供暖,同时还要注意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的发生,保证集中供暖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张会领  蒲晓强  覃嘉铭 《热带地理》2011,31(3):231-236,256
利用总碳分析仪对云南寻甸仙人洞1号石笋(编号XR1)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总碳分析仪分析石笋有机碳的方法,并利用寻甸仙人洞XR1有机碳分析结果重建了寻甸地区全新世中期有机碳气候变化模式,其与XR1石笋的氧同位素气候变化模式结果一致.通过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氧碳同位素和石笋沉积速率的对比,发现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5—9月极端干期长度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劲松  魏锋 《中国沙漠》2007,27(3):514-519
利用西北地区107个测站1960—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5—9月连续无雨日数 (日降水量小于0.1 mm),得到西北地区5—9月的逐年极端干期长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极端干期长度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对资料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极端干期的周期性及突变的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极端干期长度的气候平均分布与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关系。西北地区极端干期长度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整体一致型,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的变化趋势。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出极端干期长度的5个异常气候区:高原东北区,南疆区,青海区,北疆区和西北东南区。5个异常区极端干期长度均存在较明显的2~3 a高频振荡;其次西北东南区存在明显的16 a低频变化周期,而其他各区存在明显的8~11 a低频变化周期。新疆及青藏高原20世纪80年代后极端干期有缩短之趋势。高原东北区,青海区,北疆区的极端干期长度的分布有两个突变点;南疆区、西北东南区则各有一突变点。  相似文献   

10.
用EMD对Stu iver等提供的树轮14C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为:①得到太阳活动的准3、6、11、22、44、110、200、300 a的周期;从趋势项中可以得到准600 a甚至更长的周期波动;②可以判断太阳活动经典的极小期,与公认的极小期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树轮14C含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判断从1954~2100年的太阳活动变化逐渐变强,从2100~2350年太阳活动逐渐开始变弱;③从每个尺度周期波动的时变特征中可以得到,即使在太阳活动的极小期,太阳活动依然存在频率和强度不同的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理解现代沉积物颜色指标(亮度L*、红度a*和黄度b*)与气候参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关系,采集新疆和青海地区大空间尺度上104 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运用空间分析与传统统计方法相结合探讨了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的空间趋势特征及局部空间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平均温度和L*、a*和b*的趋势分析还是空间关联分析,年平均温度和L*、a*和b*在研究区域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关系特征. 年平均降水量和L*、a*和b*的趋势分析在研究区域的不同地区呈现负相关,空间关联分析中在东南部和中部年平均降水量与L*、a*和b*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特征.该地区现代表土沉积物颜色指标(L*、a*和b*)与年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35 和-0.29(P=0.01),与年平均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可能与年平均温度和颜色指标在研究区域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相关性有关。现代地表沉积物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的相关性高低,与采样点的数量、分布密度、跨度、地带性土壤类型、相关性分析方法等有关. 本研究对新疆和青海地区地表沉积物颜色指标与气候参数之间关系的探讨,为深入探讨该地区地层颜色指标与古气候环境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的信息。以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 Sr/Ba、Rb/K、(CaO+K2O+Na2O)/Al2O3等比值具有盐碱化和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该区域的盐碱化并非只发生在近几十年,而是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人类活动促进了盐碱化进程。霍林河流域近240年来气候存在冷干-暖湿-冷干的多次波动,1880年之前气候以冷干为主,并有小幅度波动;1880年后气候开始转暖,但仍以冷暖波动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一类教学主题,揭示其渗透空间尺度思想的教学关键点,使其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内容为例,围绕“渗透空间尺度思想有哪些教学关键点?”“如何从教学关键点入手引导学生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期望能给地理教学渗透空间尺度思想以及其他地理学思想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爱国 《地理教学》2013,(18):17-18,30
正一、基础过关1.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全球性气压带与风带,并完成下表。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90。S60。S30。S30。N0。60。N90。N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该图及下表的设计只是让学生选填部分重点的气压带与风带,没有让学生每个都填出,这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容量,同样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气压带与风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典型例题1引导学生对"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灵活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5.
保继刚  邓粒子 《热带地理》2018,38(5):606-616
宜人气候是人们购置度假地型第二居所的重要影响因素,可分为避暑型和避寒型2种类型,但现有研究鲜有关注不同气候类型对度假地型第二居所需求的影响。文章以腾冲和西双版纳景洪为例,通过对比雅居乐集团布局两地的旅居地产项目发展差异,指出西双版纳的度假地型第二居所需求大于腾冲。进一步运用质性方法剖析需求差异化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异质宜人气候是吸引人们购置两地度假地型第二居所的主要因素,气候资源的非移动性和空间异质性导致了不同度假地第二居所的发展差异。就发展度假地型第二居所而言,在国内避寒型气候的竞争力优于避暑型气候。原因在于,国内避寒型气候属稀缺资源,具有垄断性特征;而避暑型气候资源较为丰富,是一种相对遍在性资源,具有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6.
17.
杨蔚 《地理教学》2011,(12):37-38
一、精心设计地理导学提纲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贺敏慧  杨保  秦春  刘晶晶  康淑媛 《中国沙漠》2013,33(4):1117-1123
了解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特征是模拟或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如何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基础。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祁丰)干旱气候条件下与南部(林周)高寒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两条标准化年表分析发现,两年表敏感度均较高,样芯间一致性均较强,为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提供了保障。对祁丰和林周树轮宽度序列与其附近酒泉(1951-2009年)和当雄(1963-2009年)气象站上年5月到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温和月降水量)进行相关和响应分析发现,祁丰和林周树木的径向生长与当年5-6月平均气温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和-0.466;而与当年5-6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和0.623。祁丰和林周树轮宽度序列与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1951-2005年)的格网数据在每个月份均呈正相关关系,与5-6月的相关值分别为0.581和0.719。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与祁丰(r=0.529)和林周(r=0.667)树轮宽度序列的相关值也较高,推断干旱状况是限制高原东北部与南部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需重视创建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知地理事物,同时也强调单元式学习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中国气候”这一单元为例,通过创设跨学科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时空综合分析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经济是世界城市化过程的普遍现象,关于它的发展态势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引入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估算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在分析其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揭示了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非正规经济不断增长,2008年后出现较快增长态势,2017年占GDP比例达到20.55%,非正规就业人员达1.59亿人。非正规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高、西南-东北低的不平衡特点。模型显示,中国非正规经济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非正规经济占整体经济的份额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发生这一变化的城镇化水平临界值为72.48%。由此推断中国非正规经济占比还将伴随城镇化进程而继续上升,由于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非正规经济发展态势将不同。非正规经济还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流动人口、国有经济和政府管制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有助于加深认识非正规经济的发展规律,为制定基于城镇化发展阶段差异的非正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