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流域中下游梅雨时期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1954—1962年5—7月500毫巴流型作了分析,确定了长江中下游各年的梅雨期,划分了梅雨期500毫巴环流型。分析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上空西风气流的变化,是决定入梅和出梅的重要因素,其中东经110°到125°之间的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变化更重要。当这个脊线从低纬度向北移动,越过北纬20°时,梅雨开始,再次北移越过北纬25°时,梅雨结束。500毫巴西风气流的变化是另一个指标。90°E上南支强西风消失,东风突然向北推进,是季节转换的标志,这以后,当115°—125°E上南支强西风北撤到北纬30°以北时,梅雨开始,再次北撤越过北纬35°时,梅雨就结束。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陈家宜  谭辛  董素贞 《气象学报》1963,33(2):271-280
本文利用等人的风速模涨落的观測資料,分析了100—1470米高的湍流結构。得到下面主要結果:(1)各个高度上水平风速模涨落的概率分布近于正态律.(2)局地各向同性湍流理論的結論适用于所述高度范围內的小湍涡区.并且,在几百米高度以下,結构函数适合“2/3規律”的最大尺度常常与高度相当,甚至会超过高度好多倍.(3)在高于几百米的地方,适合“2/3規律”的最大尺度小于高度,且随高度沒有呈現系統性变化。 文中也討論了所用記录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低纬大气对称扰动的控制方程组出发,导出了低纬大气对称不稳定的产生条件,并与中高纬大气的对称不稳定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05,自引:13,他引:105  
本文根据1954、1959、1961等三年7月江淮流域持久性严重旱涝的夭气现象,分析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环流的特征。 分析指出,在江淮流域持久性干旱时期,在中纬度500毫巴的高度场表现有一定的流型。高度距平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型式。在副热带地区流型也有一定的特点。不论在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流型的稳定度均甚大。 在江淮流域大水时期,表现在该年大气环流上季节变化推迟一个月,而且在大水持续期间,环流型式的稳定度也很显著。 最后,用简单的两层模式,计算了1954和1959年7月北半球加热场的分布,并将计算结果和多年平均情形比较,发现两者的偏差甚大。例如1959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和平均情况完全相反,在1954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却和多年平均的6月份情况相近。加热场的分布和该两月稳定的长波型式很相配合。  相似文献   

6.
东亚寒潮活动对下游爆发性气旋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淑清  高守亭 《气象学报》1993,51(3):304-314
本文研究了东亚寒潮过程与下游爆发性气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个强寒潮过程及随后在西北太平洋上爆发性气旋生成的个例分析发现,寒潮过程相伴随的大环流调整给下游气旋猛烈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背景条件。当超长波槽与长波槽耦合加深时,槽前气旋迅速发展。大槽的加深使高空急流不断加速,大风区向低层扩展。出口区的次级环流也随着急流的加强而加强,它促使北侧低层气旋发展。对93次爆发性气旋作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绝大多数过程皆伴有上游的强冷高压活动。高压中心越强相应的爆发气旋也越强,甚至可以发生连续的爆发。绝大多数爆发性气旋发生在超长波槽前,强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向极侧。  相似文献   

7.
滇中水稻冷害的强低温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裁云 《气象学报》1983,41(3):305-312
本文分析了昆明(能代表滇中地区)3-8月月积温及8月平均气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冷害的低温指标.本文得到:3-8月500毫巴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是影响昆明同期气温高低的重要因素,而该副高的强度有较好的持续性,故可据该副高1-2月的强度,预报滇中水稻冷害低温的有无.另外得出:西太平洋副高春夏季的强度,在上年11月已有反映,故可更早作出有无水稻冷害低温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冷夏、热夏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1951—1978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500毫巴、100毫巴月平均环流资料和太乎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讨论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冷夏、热夏的环流和海温特征及其演变,得出了一些制作长期天气予报的着眼点和予报工具。  相似文献   

9.
北半球平流层下部气温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分析1966—1985年北半球30hPa 月平均气温资料得出,中纬地区气温准两年周期振荡比低纬地区更清楚,平均周期26.3月,振幅约2.8℃,振荡的峰和谷值都出现在冬季.中纬气温和赤道上空纬向风的准两年振荡之间位相配合密切,中纬气温准两年振荡的峰与赤道上空10hPa 为东风,70hPa 为西风的位相一致,谷则有相反的位相.它们的这种准两年周期振荡是通过平均经圈环流相联系的.强烈的火山喷发能影响气温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0.
在一种寒潮情况下的水平温度场及冷锋构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仇永炎 《气象学报》1957,28(1):13-26
本文选择了一次大气物理过程比较简单的寒潮作为例子,讨论其温度场及冷锋的构造。事实看出,寒潮前沿的冷锋,在黄河流域时与在华南时,构造是不同的。本文对于锋的构造的改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再者,寒潮末期的高空温度场改变很大,作者试用锋生公式计算,结果指出,温度平流值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