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西南、西北、东北,为目前国内通用名词,除东北合乎实际外,余者不无局於本部之诮;此无他,视边区为化外,传统观念蒂固根深使之耳。苟以东经一百零五度,北纬三十五度,作划分全国地域坐标,真正方位,跃然纸上。本文对象,为奄有西南大部之西藏西康,端着重其国防交通之严重点。  相似文献   

2.
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1955~2010年的地形图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时期人为干扰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面积和最大斑块逐渐减小,斑块占景观比从52.87%下降到10.41%,最大斑块减少了47.6%,破碎化和分散性逐渐增加,连接度从1.02%增加到2.88%后下降为0.79%,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斑块的形状由复杂变得简单后又变得复杂,人为干扰度逐渐增加,从0.31%增加到0.6%;从空间上看,195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减弱,1986年后变为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增加的格局。沼泽湿地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和连接度指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北部。人为干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1955~2010年人为干扰对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邻近与连接程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沼泽湿地边缘密度影响逐渐增强,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密度的影响主要受沼泽湿地面积的影响,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的形状影响较小,沼泽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逐渐下降,人为干扰是小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 武夷山简介武夷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武夷山是福建、江西两省的界山 ,闽江、汀江、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它北接浙江仙霞岭 ,南连广东九华山 ,东北 -西南走向 ,长约 5 0 0km。狭义武夷山仅指位于福建省西北崇安县西南部一带山地。武夷山最初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 ,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地形两大因子对台湾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造成冬半年台湾东北部多雨和西南部干旱;夏半年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出现了岛西部降水略多于岛东部的现象,且由于西南季风的影响,缓解了西南部干旱.台湾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居全国之冠,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年降水量递增值都大于100mm,海拔500mm左右的低层递增率更是高达266.5mm/100m.  相似文献   

5.
左潇懿  程亮  楚森森  吴洁  张雪东 《热带地理》2022,42(7):1138-1147
为保障船舶海上航行安全,结合GIS与模糊层次分析法,从海上搜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搜救力量2个方面选取9个因子建立海上搜救困难性评价模型,对南海海上搜救困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环境影响下,南海海域搜救困难性具有“V”字形分布的特点,由东北向西南难度等级逐渐降低。2)在人文搜救力量影响下,南海海域的搜救困难性整体呈“东北-西南条带式”,难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南海东北―西南的连线上,呈不规则环状向连线两侧递减。3)综合两方面因素,南海部分岛屿周围搜救难度偏高,主要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及远离搜救基地的影响,而远海海域搜救难度在整体上为“东北-西南递减式”空间分布格局,最高和较高的区域由研究区东北延伸至西南,然后向西北、东南两侧递减。总体而言,南海研究区中近21.1%的海域搜救难度≥7级,仍需加强对搜救力量的部署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克山病病带与非病带发硒分布的地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克山病主要分布于东南湿润地带向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带之过渡地带,形成一自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带状区,病区在该带状区内呈不连续灶状分布,居民以食用本地农副产品为主,膳食组成单一,绝少海产品。经研究,我国克山病病区为一低硒地理环境。土  相似文献   

7.
<正>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是浙江省东部名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平均海拔500 m以上,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东北,海拔1 098 m,由花岗岩构成。天台山自然景观得天独厚,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悠久灿烂。不仅是一座少有的佛道  相似文献   

8.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以及驱动力。得到以下结论:2006~2012年,产业集群创新、县域城镇化、耦合度以及协调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协调度整体表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调度呈现出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倒"V"型的变化态势,形成了杭州湾地区的显著热点区,浙西南的显著冷点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驱动力作用强度按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市场力量、信息化、政府行为以及工业化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
徐维祥  刘程军 《地理科学》2015,35(11):1347-1356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及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以及驱动力。得到以下结论:2006~2012年,产业集群创新、县域城镇化、耦合度以及协调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协调度整体表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调度呈现出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倒“V”型的变化态势,形成了杭州湾地区的显著热点区,浙西南的显著冷点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与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驱动力作用强度按经济基础、对外开放、市场力量、信息化、政府行为以及工业化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统计红河州46年降雨资料,研究分析旬、月、季、年降雨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河州5月降雨量、5~10月降雨量、年降雨量及11~4月降雨量的空间分布都存在从西南到东北呈多雨区、中雨区、少雨区的阶梯式分布待征。雨季前由西南到东北存在旬雨量从3月中旬至5月中旬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这种有规律的、呈阶梯式降雨的分布特征和由西南到东北旬雨量从3月中旬至5月中旬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对指导短期气候预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东亚夏季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东北一西南向的带状区域,其余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陕西北部和四川中南部减少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自然条件与褐土性状 郑州地区位于河南中部,处在山前冲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地带,是丘陵地向平原过渡地段。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市区、郊区和荥阳县。该区北临黄河、东连中牟,南接新、密两县,西与巩县毗连。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荥阳边境海拔500余米,而东部圃田公社海拔仅80余米;以京广线为界,以西地势坡度大,以东坡度小。地势是由南、西、北三面向中部倾斜,且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略呈向东开口的簸箕形。南部为黄土复盖山地,特别是荥阳南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中国石油(特指原油) 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把中国省级行政单元抽象为石油资源流动节点,从1985-2009 年中选取5 个特征时点,根据各流动节点石油自给能力及流动比率,将各特征时点的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源地、汇地和交流地3 大流动职能类型,并将主要石油进口港(含陆上口岸) 作为进口石油源地;分别利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源地系统和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集中与离散趋势,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的位移和形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源地系统重心位于中国东偏北部,在经历了1985-1995 年的西北向移动后,1995-2009 年大幅向西南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快于东西方向;汇地系统重心偏于中国中东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1985-1999 年呈南北向移动、1999-2003 年呈东西向移动,最终快速向西南方向偏移.② 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源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先趋于分散后又趋于集中,由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小幅极化后略趋分散,呈较为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③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平均方向由东北—西南向偏转为南北向,平均运距呈下降趋势,主导流向由东北—西南向逐步转变为西北—东南向和东西向输流并存.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粮食产量指标定量表征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现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存在"北方多、南方少,中间多、两边少"的特点,主高值区位于东北和内蒙古一带,次高值区由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和重庆等中西部省份组成;主低值区为东南沿海一带,次低值区是由西北和西南诸省组成的广大地域。然后,为探究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的理想布局模式,提出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各省级区域的粮食生产优势度。发现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有2个高优势度带和2个低优势度带,且高优势度和低优势度区呈带状相间分布。最后,构建粮食生产布局调整指数作为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优化调整的依据,分类给出了区域粮食生产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技术的锡林郭勒盟风沙灾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载体3个方面建立风沙灾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内蒙古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基础图件、锡林郭勒盟以及周边地区29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多年气象资料和内蒙古统计年鉴等数据,应用协调模型对锡林郭勒盟风沙灾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风沙灾害系统的协调性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呈越来越差之势,说明风沙灾害综合风险程度由东北向西南越来越大;锡林郭勒盟风沙灾害系统中属协调型和较协调型地区面积占全研究区的55.5%;属不协调型和极不协调型地区占全研究区的44.5%。可见,锡林郭勒盟风沙灾害子系统关系中,不协调型近占一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成都都市地理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 成都都市之位置与发育 成都都市之位置,可分三方面讨论;一为几何位置(Location),即都市之定点,乃在相当广大地区中所处於面上之方位,这一点,我们可从整个川西平原说起。川西平原,西起七五○公尺等高线,东至龙泉山麓,面积约一二○○○平方公里,成一东北西南向之斜长地带,南北二端狭窄,中央开展如椭圆形,乐山与绵竹之连线,即椭圆之长轴,龙泉驿灌县分居短轴之二端,双流约当二轴之交,近於椭圆圆心,成都位置,却微偏於东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下土壤粒度特征,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榆阳区和神木市樟子松人工林0~200cm土层为对象,测定土壤粒度组成,分析土壤粒度参数。结果表明:(1)毛乌素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为细砂(34.73%~44.57%)和中砂(40.63%~50.28%),粗粉砂含量(0.27%~1.34%)最低。(2)平均粒度介于细砂和中砂(1.81~2.20Φ),分选系数较好至中等(0.63~0.76),偏度近对称至正偏(0.03~0.13),峰度中等(0.94~1.07)。(3)空间上,0~200cm土层平均粒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变细且差异显著,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在0~60cm内无规律,60~200cm土层有规律,即自东北向西南分选变差、细粒物质增加、粒度频率曲线变窄,但变化不显著。深度上,各参数无统一变化规律,但0~30cm土层比30~60cm平均粒径小,分选变差,细粒物质增加,粒度频率曲线变窄。(4)樟子松林和土壤间的相互作用在0~30cm较其他深度显著。  相似文献   

18.
贺皓  刘宇  滕跃  黄宝霞 《中国沙漠》2007,27(6):1062-1066
沙尘暴天气是毛乌素沙漠边缘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区春末夏初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应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的气压场和各种物理量场,选取了5个沙尘暴个例,分析了沙尘暴时期各层气压场的特征和物理量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蒙古高压是影响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在沙尘暴发生时,蒙古高压前部整层都为宽广而强劲的西北气流,从地面可伸展到200 hPa附近,其物理属性是干、冷,其前部近乎于东北—西南向的区域,是锋区的密集带,也是各种物理量表现最为敏感的区域,垂直速度场为上升运动区,涡度场为正涡度区,高—低层散度差值场为正值,这些物理量都为沙尘暴的发生起到了推动和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哀牢山过山气流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研讨哀牢山脉北段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过山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20.
徐维祥  李露  黄明均  刘程军 《地理科学》2019,39(10):1631-1641
以浙江省69个县域为分析对象,选取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重构“四化同步”和居民幸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ESDA、耦合协调模型和GWR模型等方法,对浙江省区域“四化同步”与居民幸福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空间演化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得到了以下结论:2005~2015年,“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居民幸福综合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展现了“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演进趋势,空间集聚的强度以倒“V”型变迁。已形成由杭州湾为核心的连绵区域,不断向外扩散最终以杭州市区-宁波市区双核心分布的热点区域,浙西南散点分布的冷点区域。“四化同步”演进与居民幸福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影响因子作用强度自信息意识、市场机会、居住环境、经济机会、文化价值和开放共享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