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ISODATA算法是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的典型算法之一。在进行非监督分类前,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必要的处理,影像增强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本文通过对ISODATA算法和影像增强算法的阐述,分析了影像增强算法与非监督分类结合的方式和局限性。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常用影像增强算法对非监督分类结果的影响,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影像增强算法来提高非监督分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模糊聚类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模糊聚类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的不足,重点研究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的遥感影像分析。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基于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模糊C均值聚类、模糊ISODATA算法对合成图像、纹理图像及真实遥感影像的分类,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评价FISODATA算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ISODATA算法及FISODATA算法都能够实现变类,而FCM算法只能在固定聚类数下进行分类,但是,ISODATA算法分类机制不稳定,不能每次都确定正确聚类数。在迭代过程中,将FISODATA算法引入模糊集理论,便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聚类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8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分类在专题信息提取、地表动态监测以及专题地图制作等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因算法成熟、操作简单,这两类方法仍然是当前使用较广泛的分类方法,但从理论、过程以及使用范围条件上二者都不相同,各有其优缺点。鉴于这种现状,本文采用Landsat-8 OLI焦作地区遥感数据分别基于监督与非监督中的各种算法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精度评价,以期为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需求选取适当分类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相对较高,漏分错分最少,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152%;非监督分类中ISODATA算法从聚类效果、漏分错分以及计算时间上综合分析要优于K-均值分类;另外,不同分类算法对不同地物类型的解译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三凯高速路段资源三号遥感影像为例,对比分析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ISODATA非监督分类以及SVM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成果与精度,研究这三种分类方法在资源三号影像分类上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分类效果良好,其总体分类精度、Kappa系数等指标,都要明显优于非监督分类。对于不同地物分布以及光谱信息的资源三号影像,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分类各有优势,可以视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对冬小麦、油菜两种农作物进行遥感非监督分类时,二者很难区分,且分类精度不高。若先剔除原始遥感影像中的非冬小麦、油菜种植区,再使用ISODATA算法进行二次非监督分类,则可较容易地区分易混的冬小麦和油菜。结果表明,冬小麦二次分类精度比初始分类精度提高了20.6%,油菜二次分类精度比初始分类精度提高了19.4%,从而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遥感解译分类精度,大大减少了人工目视解译工作量。同时,该方法也为其他易混农作物的遥感解译工作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种遥感影像自动识别耕地类型的机器学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迫切需求快速准确获取耕地信息的方法。传统的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方法以训练样本和待分类像元/图斑的光谱特征或纹理特征的一致性作为分类依据,这对训练样本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窗口子区的耕地类型自动识别算法,通过提取一定大小影像窗口子区的多光谱和多层次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影像窗口子区耕地和非耕地类型的自动判别。依据该算法,可以通过建立某个区域内遥感影像耕地类型的特征库,实现对影像窗口子区类别的非监督自动判别,提高目前分类算法的自动化程度。以东北地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进行实验,精度达到了90. 8%。该算法为耕地信息自动化快速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用于遥感影像中某一种纯净地物类型的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7.
王崇倡  郭健  武文波 《测绘工程》2007,16(3):31-34,39
为了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对传统的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进行机理分析,提出将影像中的纹理信息作为专家知识改进分类精度的技术方案。以胶州市QuickBird遥感影像作为试验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 8.6软件平台,对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进行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改进的专家分类方法分类精度最高,由于纹理信息参与专家分类,可较好地解决“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对分类的干扰,优化分类后的影像,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夏辉宇 《测绘科学》2016,41(8):6-13
随着遥感影像数据量的增加,传统非监督分类迭代自组织分析(ISODATA)算法的运算将十分耗时,应用并行计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该性能瓶颈。针对现有基于并行计算模型MapReduce的遥感迭代自组织分析并行算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可扩展的基于MapReduce的迭代自组织分析并行处理算法。该算法通过其包含的全局子采样算法、聚类中心点集合过滤算法以及聚类映射算法,有效克服了现有并行算法中存在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规模遥感计算中,该算法效率高于现有并行处理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比,且在处理更大的影像块时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徐磊  林剑  李艳华  燕梅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4):83-85,88
重点讨论了遥感图像分类处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的BP神经网络方法,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将它的分类结果与ERDAS软件平台下的监督分类结果进行分类精度评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总精度比ERDAS软件平台下的监督分类的总精度高,是一种有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成为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监督学习已在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许多情况下,获取大规模标记样本来训练监督分类算法是困难和昂贵的。因此,利用半监督分类技术对高光谱遥感影像精准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发展现状和部分应用场景。其次,本文对近年来高光谱遥感影像半监督分类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低密度分割法、生成式模型、基于分歧(差异)的方法和基于图的方法四种典型半监督分类方法的关键技术和优劣。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半监督分类技术的潜力,为今后研究工作的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像元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高空间遥感影像分类时易形成“椒盐”噪声和产生大量错分、漏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L0平滑和超像素的非监督分类方法.首先采用L0算法对高空间遥感影像进行平滑操作,减少大量图像噪声及冗余信息;然后采用简单的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方法处理平滑后图像,进一步抑制椒盐现象的同时降低处理复杂度,得到初始聚类图;最后采用K-means非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图.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3景高空间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能准确对地物分类,且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72.46%、77.55%和78.44%,Kappa系数分别达到0.788、0.779和0.779.提出方法能有效解决分类中存在的“椒盐”现象,可提高分类精度,对高空间遥感影像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家强  王润生 《测绘学报》2005,34(4):331-336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实现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应用分层Markov随机场模型建立多时相差分图像的统计模型;然后通过非监督的迭代自适应参数估计实现差分图像的分类,从而检测出变化的像元.在每次参数估计过程中,先将上次估计出的参数用于最大后验估计实现差分图像的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结果再对参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参数用于下一次迭代分类,如此循环迭代,能够自适应地完成差分图像的参数估计与分类.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一种由多层神经网络与自组织神经网络相结合进行类别遥感图象分类的复合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第1步半训练样本按其统计特征分成若干组,用不同级别的训练样本分别训练BP网络。第2步将这些训练好的BP网络并联构成有监督分类器,对遥感图象进行有监督分类。第3步用BP网络的分类结果对Kohonen网络进行自组织训练,用训练好的Kohonen网络构造无监督分类器,对遥感图象进行细分。通过对SPOT遥感图象的分  相似文献   

14.
闻静 《东北测绘》2012,(10):118-120
详细讲述了传统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并分别介绍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特点。这两种分类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张帅  钟燕飞  张良培 《测绘学报》2013,42(2):239-246
遥感影像模糊聚类方法可以在无需样本分布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比硬聚类方法更高的分类精度,但其仍依赖先验知识来确定影像地物的类别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的遥感影像自动模糊聚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差分进化搜索速度快、计算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以Xie-Beni指数为优化的适应度函数,在无需先验类别信息的情况下自动判定图像的类别数,并结合局部搜索算子对遥感影像进行最优化聚类。通过模拟影像以及两幅真实遥感图像的分类实验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正确地自动获取地物类别数,而且能够获得比K均值、ISODATA以及模糊K均值方法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弥补蝙蝠算法后期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图像分类算法--GABA算法,该算法将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应用到蝙蝠算法中,使蝙蝠算法具有变异机制,避免种群个体陷入局部最优,提高了算法全局寻优能力,增加了蝙蝠算法的多样性。同时,为了突出本文算法的优点,试验将蝙蝠算法、K-means算法、粒子群算法与本文算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试验表明本文算法在遥感图像分类应用中既提高了分类精度又减少了分类时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在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范冬林 《测绘通报》2019,(2):99-102,136
深度学习一直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热门主题,特别是将深度学习这一深层网络学习算法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联合起来,使得传统训练算法的局部最小性得以解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的发展和经典算法的局限性,其次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几种主流算法并分析它们在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未来深度学习应用于遥感识别与分类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建旭  王耀南  孙炜 《测绘学报》2002,31(4):327-332
针对遥感图像分类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算法,首先阐述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然后将模糊理论引入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提出一种能反映人脑认知的模糊性和连续性的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分类器经过训练后,可应用于遥感图像的分类,其分类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融合和改进的非监督模糊聚类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算法解决了目前很多算法造成虚警率较高,而且未能充分利用像元之间空间关系的问题。首先利用二维离散小波(DWT)多尺度分解的方式来构造差异图,通过对两种小波分解系数融合的方式来抑制噪声点和突出变化区域。考虑到像元之间的空间位置信息,在融合后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模糊局部信息聚类(IFLICM)的方法得到变化检测结果。对两个时相的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试验,试验表明基于融合的变化检测结果精度更高,并且改进后的聚类算法效果比其他聚类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