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电站温排水对大亚湾鲷科鱼卵,仔鱼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自1993年1月20日至1995年2月28日对该站附近水域1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的采样调查,收集鲷科鱼卵、仔鱼样本和同一站位的水温资料。结果表明,各站位的鲷科鱼卵、仔鱼的分布在温排水排放前、后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水域升温2 ̄8℃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目前升温水域范围只限在2n mile内,可以认为整个大亚湾鲷科鱼类的资源和补充尚水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后,温排水主要影响核电站以东沿岸水域,温升2℃的范围大约在2km以内,邻近水域的鱼卵和仔鱼数量仍然比较丰富,季节变化亦无大异常,但是在种类组成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小沙丁鱼Sadinella spp.鱼卵和仔鱼数量明显增多,斑Cluparl odon punctatus和鲷科(Sparidae)鱼类的鱼卵和仔鱼数量显减少,并且未见鱼Eenraulis japonicus和小公鱼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自1993年1月20日至1995年2月28日对该站附近水域14个站位共进行6个航次的采样调查,收集鲷科鱼卵、仔鱼样本和同一站位的水温资料。结果表明,各站位的绸科鱼卵、仔鱼的分布在温排水排放前、后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水域升温2—8℃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目前升温水域范围只限在2nmile内,可以认为整个大亚湾鲷科鱼类的资源和补充尚未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后 ,温排水主要影响核电站以东沿岸水域 ,温升 2℃的范围大约在2km以内。邻近水域的鱼卵和仔鱼数量仍然比较丰富 ,季节变化亦无大异常 ,但是在种类组成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小沙丁鱼Sadinellaspp .鱼卵和仔鱼数量明显增多 ,斑Clupan odonpunctatus和鲷科 (Sparidae)鱼类的鱼卵和仔鱼数量显著减少 ,并且未见鱼Engraulisjaponicus和小公鱼Anchoviellasp .鱼卵以及科 (Engraulidae)和银汉鱼科 (Atherinidae)仔鱼的出现。鱼卵的数量分布与温排水有关 ,而仔鱼与之无关 ,鱼卵死亡率与温排水的关系亦不显著。文中还讨论了温排水的影响范围、鱼卵死亡率与温排水的关系以及温排水对成鱼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夏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2003年间,每年8月共3个航次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20个定点测站(30°05′~31°15′N;121°30′~122°50′E)鱼卵、仔鱼调查的资料,着重就该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水文生物环境影响因子做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的数量3 a的年际变化较大,2002年数量为高峰期。平面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口和舟山渔场内,杭州湾相对较少。种类以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的卵和仔鱼的分布最多,其变动直接影响总量的变化。盐度相对水温对鱼卵、仔鱼所产生的效应更为明显,降盐以及径流量的加大对鱼卵、仔鱼总量的增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变动对鱼卵、仔鱼产生一定的作用。调查区内经济性鱼类资源量的日益减少,低值鱼类比例的增加成为资源结构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真刺唇角水蚤对鱼卵和仔鱼的捕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幼体的死亡常常被归因于食物的缺乏,实际上,以桡足类为主的浮游动物对鱼卵和仔鱼的捕食是其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鱼类资源补充的主要因素;所以,研究桡足类对鱼卵和仔鱼的捕食不仅对海洋食物链研究而且对研究鱼类资源补充和产量的估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这方面的实验国内尚未见专门报道,本文为厦门港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1985年8月—1986年10月(2,9月除外),在长江口海区进行了鱼卵、仔鱼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系由淡水鱼类、半咸水鱼类和沿岸、近海鱼类四种生态类型组成的鱼类生态结构,具有特殊复杂的生态特点;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皆受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及黄海冷水团等水系的相互消长、交换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海况条件所制约。目前该海区的鱼类种间数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历史上的重要经济鱼类数量极少,而作为它们的主要饵料之一的鳀鱼数量却占绝对优势。这与渔业上的过度捕捞和滥捕有很大关系。因此,以发展增、养殖事业来转化和降低捕捞强度,对保护鱼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鮻、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 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 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1999年6—8月间在东海(26°30′—32°30′N、121°00′—128°00′E)的日本鲭和鱼卵仔鱼综合调查资料,对鱼卵仔鱼的数量分布的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就平面分布与水文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鱼卵分布范围较仔鱼要大,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南部近海的鱼外渔场,鱼仔鱼则在近海的长江口外渔场分布较多。日本鲭仔鱼的摄食对水温盐度的要求较亲鱼产卵的水文环境要严格许多,鱼产卵受水温和盐度的影响控制较仔鱼的育肥更为显著。两种鱼卵仔鱼数量平面分布状况与黄海冷水、江浙沿岸流、台湾暖流以及黑潮在本区运动消长而产生的温、盐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日本鲭和鱼的鱼卵数量随着浮游动物丰度减少而逐渐增加,鱼仔鱼的数量则随着浮游动物丰度的增加而增加,浮游生物饵料生物的变动对鱼卵仔鱼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底,在广西防城港核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热试期间,核电厂所在的冷源水取水海域钦州湾暴发了球形棕囊藻赤潮,赤潮严重时出现了冷却水系统堵塞现象,严重威胁到核电的安全。本次由藻类引发的威胁核电冷源安全的事件在国内尚属首例,以往人们更多关注核电的温排水对附近海域生物的影响,而反过来,生物对核电正常运行的潜在影响相比之下缺少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调查资料,对潜在影响防城港核电冷源系统的藻类及其暴发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大规模暴发时易成囊、成团、成簇以堵塞核电冷源入水作为筛选标准,筛选出球形棕囊藻、束毛藻、夜光藻和浒苔几种潜在威胁种,进一步对潜在威胁种的预警监测和防控方法进行初步介绍,以达到早期预防、保障核电冷源系统安全用水的目的,并为其他核电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首先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的海表风场计算方法和海表风应力的参数化。在此基础上,把该研究海域分为四个区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由POM模式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讨论了海表风应力对该海域不同类型温跃层的具体影响。主要结果如下:海表风应力是影响温跃层的动力因子,对季节性温跃层的深度和强度均有重大影响,但对大洋温跃层的影响不大;海面风场作用数值计算与实际风场误差不大,故可以用计算所得的风场来代表实际风场作实验对比分析;海表风应力较小时有利于温跃层的发展加强,风应力较大时温跃层将减弱消失。 相似文献
17.
18.
大鹏湾平洲岛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年8月和2002年1月2个航次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大鹏湾平洲岛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1991年11月、1993年8月和12月以及2001年7月等历史资料,揭示该海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平洲岛附近海域目前水质状况良好,除BOD5和石油类外,其它指标都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浮游植物数量为4.3×106—6.5×106m-3,多样性指数为1.69—2.91,均匀度为0.42—0.60;浮游动物的数量为678—706个·m-3,多样性指数为3.32—2.74,均匀度为0.60—0.70。近10a来,该海域水质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良好的状况;浮游植物的种类有所减少,生物多样性亦减少,数量则有增加趋势;浮游动物的变化则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