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通过对范庄银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准的研究认为,范庄银矿与铁炉坪大型银铅矿床同处于一条北东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属构造蚀变岩型脉状矿床。该区又受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两侧拆离断层的控制,显示地质成矿条件的复杂性。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矿区成矿特征,划出了三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靶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内蒙满州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银的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是额尔古纳成矿带的一部分,北东向额尔古纳-呼伦深断裂带控制了全区,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为一中生代火山隆地区,与北东向深水断裂带斜交的次级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将全区分割成四个成矿亚带、构造控矿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对全区矿床,矿点,矿化区的构造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扩大了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3.
相统辉  赵明悦 《吉林地质》2010,29(2):51-52,63
大东沟银铅矿床多以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与北东向构造有密切的关系,该文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区内找矿潜力,确定了该区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成矿特征、中俄蒙邻近地区矿产分布和近年来的地质和找矿工作进展,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总结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分布规律,提出了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本文将大兴安岭中北段可以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鄂伦春晚华力西褶皱带和东乌旗早华力西褶皱带三个Ⅲ级构造单元,细分为满洲里-新右旗中生代火山-深成岩隆起区等14个Ⅳ级构造单元。工作区主要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其次为海相沉积型、岩浆熔离型、砂矿型和云英岩型,其中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是主要矿床类型,热液型矿床可以细分为6个子类型。矿床的分布总体上具有北东呈带、北西向成行特点,根据矿床的分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北东向Ⅲ级成矿带,13个Ⅳ级成矿区。从成矿时代上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早古生代至晚中生代的很长时间,而已晚中生代为主。但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布有很大差异。单一的斑岩型铜(钼金)矿从早古生代延续至燕山期,而其他类型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提示在大兴安岭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对于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主要集中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而斑岩型矿床找矿则应同时注意古生代和中生代等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以矿床类型、金属种类丰富多样为特征,以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是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此成矿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不断有新的突破,2013年在该成矿带东侧克停哈尔地区又新发现一典型斑岩型铜钼矿。矿区地层以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为主,岩性为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广泛侵入,后者为赋矿岩石,岩体内有隐伏的小斑岩体及隐爆角砾岩,矿区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发育,有多个物化探异常分布。本区找矿突破是在全面认识分析以上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类比已知典型铜钼矿床基础上,初步建立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并据此思路开展勘查工作,最终取得了找矿突破,进而总结出克停哈尔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思路方法,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区域上开展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动态     
《湖南地质》2010,(11):8-8
动态第二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评出 近日,每两年评选一次的第二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在云南昆明揭晓。其中8个项目获一等奖,24个项目获二等奖,9个项目获三等奖。本次41个获奖项目共探获特大型矿床4个、大型矿床16个、  相似文献   

7.
厉小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14-721
东准噶尔汉人沟钨多金属矿床具有铅、锌、金、钨等多元素成矿特征,发育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等矿化类型,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和矿产。通过对矿体赋存部位、矿化类型分布及矿物和元素组合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矿床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矿化分带,对矿区及区域钨、铅、锌多金属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床水平方向上以辉绿岩为中心,代表中-低温的硫化物型矿化和铅锌矿分布于代表中高温白钨矿化的两侧;垂向上铅矿-锌矿-白钨矿-黑钨矿四个分带明显,形成地表到深部从中低温到高温的成矿分带特征。矿床水平和垂向分带明显,并且随着高程的降低,成矿中心向北东方向偏移。目前勘查深度相当于"五层楼式"钨矿的远端成矿部位,深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为最近查明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北东侧。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地处垭都-蟒硐断裂带北西段,主要发育古生代地层和呈北西向、北东向两组断裂。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受岩性控制明显,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以及条带状构造。围岩蚀变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硅化、重晶石化和褐铁矿化,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改变了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思路,对指导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黔东北地区南华纪锰矿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覃英  周琦  张遂 《贵州地质》2005,22(4):246-251
黔东北地区“大塘坡式”锰矿,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底部炭质页岩中。含锰沉积盆地受北东向古断裂的控制,矿床呈北东向展布。本文总结了区内锰矿成矿地质条件、夯布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及地质勘探工作程度,并提出了下步地质勘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勇 《地质与勘探》2015,51(5):859-869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发育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分别平行于区域性安顺-贵阳、纳雍-息烽及水城-紫云深大断裂,控制了寒武纪-泥盆纪时期的沉积相和石炭纪前的地层剥蚀程度,以及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活动。矿田中的那雍枝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具有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矿田深部地球物理场显示,矿田及附近存在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深大断裂,在几组断裂交汇处及附近的深部存在岩浆岩体及大型岩基,具备深部流体上升的条件。推测那润断层北盘那雍枝矿床深部灯影组内,F9、F10与F1断层相交,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层位及对应的物化探异常变异区的深部应存在大型层状铅锌矿体,具有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袁和 《地质与勘探》2021,57(2):339-350
辽宁阜蒙县东五家子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义县中生代叠加盆岭系与北镇凸起接触部位北部,位于区域北东向大巴-后三角山大型韧性剪切带上,该韧性剪切带分布着众多金矿床,其中最典型的金矿床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近些年,综合找矿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该方法是将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等进行综合运用。为在东五家子地区实现找矿突破,在研究区内投入了1∶10000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中梯测量、槽探及钻探工程等方法手段。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挖掘,确定了研究区以Au为主攻矿种,并运用化探数据回归建模及结合物探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定了1处找矿潜力较大的找矿靶位,经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实践表明,运用综合找矿方法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找矿效果,并为今后在该区域内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页岩气重点开展区域为南方海相沉积地层,地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数据采集难度较大。贵州凤冈某页岩气勘查区块,属典型的喀斯特低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震施工困难,同时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页岩层埋藏较深,反射波能量较弱,原始资料信噪比偏低。参考邻区地震勘探经验,采用二种方法论证野外施工参数:一是在勘探区选取论证点设计物理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二是以勘查区内向斜部位设计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求取。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不同岩性、井深、药量等激发接收参数的试验,确定了该区块的野外施工方案。该区页岩气地震勘探野外施工参数的选择方法,有效保障了其页岩气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阳山金矿为核心的甘肃阳山整装勘查区是中国10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勘查区位于中央复合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南缘,该区构造-岩浆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以阳山、新关、关牛湾、塘坝等为主的金矿床,经过近20年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勘查区正处于找矿勘查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文章在系统梳理前期勘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并经野外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制约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基过于勘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复杂造山过程,需从全新角度认识勘查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的演化;基于野外勘查新发现的地质事实,进一步查明区内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厘定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及其对成矿产物的影响;从整装勘查区乃至区域成矿带巨量金聚集的角度,深化巨量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全面分析阳山整装勘查区内典型金矿床特点,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确立区内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类型;以区内复杂构造演化为脉络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提炼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面向找矿突破的总体目标,全面总结勘查区、矿田和矿床等不同层次的成矿规律,系统全面评价勘查区资源潜力和找矿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 经历了漫长地质演化历史, 分为鲁西和鲁东2个主要地块, 地质矿产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其中区内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成因类型多样, 矿床广泛分布, 资源储量丰富, 是全国重要的铁矿开发基地。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全省地质矿产资料进行总结, 从地层赋矿、构造控矿、岩浆岩成矿和物探异常示矿等方面对全省铁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 进一步对全省铁矿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全省铁矿类型共分苍峄式、莱芜市、莲子汪式、朱崖式等共14个矿床式; 铁矿成矿规律研究表明, 各铁矿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演化控矿、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等控制程度不同; 如地层控矿方面尤以沉积变质型、化学沉积型较为突出, 岩体控矿方面尤以岩浆型铁矿最为显著, 而接触交代型铁矿则是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联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深部找矿工作的持续推进, 认真总结物探异常示矿规律是今后勘查工作的重点, 低缓磁异常区的勘查是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通过对全区铁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 划分了全省铁矿成矿系列, 并总结了综合找矿预测模型; 构建了研究区铁矿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此次研究共圈定了苍峄铁矿远景区、莱芜铁矿远景区、淄河铁矿远景区和莱阳西铁矿远景区等36处; 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共15处, 接触交代型铁矿共9处, 岩浆热液型铁矿共4处, 岩浆型铁矿共8处; 在上述36处远景区中, A类远景区共18处, B类远景区共13处, C类远景区共5处, 在今后各个铁矿类型勘查过程中, 沉积变质型铁矿和接触交代型铁矿是今后勘查工作的重点。本次研究为今后全省铁矿找矿工作提供了部署依据和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深化找煤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找煤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找煤类型和找煤模式的概念。通过对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大量找煤实例的分析总结,划分出3大类基本找煤类型:老矿区外围找煤区;巨厚新生界覆盖或煤层深埋区;复杂地质条件区。总结了不同找煤类型的主要特点,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找煤模式。提出中国东部科技找煤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多元信息的复合。  相似文献   

16.
高阳 《地质与勘探》2021,57(1):198-209
本次研究的中蒙俄跨境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是多种矿产的成矿密集区。本区成矿区带包括2个Ⅰ级成矿域、2个Ⅱ级成矿省和9个Ⅲ级成矿带。区内金属矿床的分布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研究区重点金属矿产中,铜矿床以斑岩型为主;金矿床以岩浆热液型为主,也有部分作为伴生矿种产于斑岩型铜(金)矿床之中;铅、锌矿床以热液脉型为主;铀矿床以火山岩型为主。铜、金、铅、锌、铀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是进一步开展铜、金、铅、锌、铀等金属矿产找矿工作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在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新动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尽管俄罗斯是世界铀资源大国,但长期以来国内铀生产不能满足其当前和长期核电发展需求,加上国际铀市场价格近期的不断攀升,俄罗斯对国内铀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方针作了一些调整,如:加大探索不整合面型铀矿的力度,积极扩大古河谷型砂岩铀矿的找矿目的层和开辟新区,对以往探明的铀矿床进行经济技术再评价和在已知铀矿带内寻找新的矿集区。同时,为保证上述方针的顺利实施,制定了包括加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内的科学技术举措。笔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特征与预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蕊  陈建平  王刚 《岩石学报》2013,29(7):2606-2616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面积最大、时代最古老的陆块,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本文在系统总结该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GIS平台提取了多元成矿有利信息(变质建造、控矿构造、矿致磁异常、氧化铁异常、自然重砂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并采用MRAS系统中的证据权模块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按照后验概率的大小划分了两级区域有利成矿远景区,分别是冀东、辽东、五台-吕梁三个A级成矿远景区和大青山-色尔能腾山、鲁山-舞阳、鲁西三个B级成矿远景区.这些远景区与已知矿床(点)重叠或比邻,显示远景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较大的成矿潜力,应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从铀成矿条件分析西北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浸技术的引进与不断完善,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已经成为我国铀资源找矿重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同时与高背景的铀蚀源区、盆地较弱的新构造运动、沉积和成矿期不同的古气候、有利的岩相岩性、富含有机或无机质还原剂、良好的地下水径流动力条件等密切相关。通过对西北地区典型砂岩型铀矿富集区及其相关盆地成矿地质条件的宏观分析,指出吐哈、伊犁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对具有类似于上述盆地的西北地区铀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夏地块内的重要成矿区域,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成矿条件,需要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文章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矿谱系。作者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部署建议,建议主攻矿种为:稀土、萤石、铜、钼、铅、锌、锡、金、银等,主攻类型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斑岩型铜钼金矿、沉积改造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岩浆热液型萤石矿以及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铋钼铌钽矿等,并在成矿带内圈定了19个找矿远景区,其中8个为重点远景区,11个为一般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