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Maiela碳酸盐平台上始新世—渐新世与陆架边缘进积和出露有关的高海面和低海面沉积物AdamVecsei等1.高水位期与低水位期沉积物与硅质碎屑体系不同,低纬度碳酸盐陆架更偏爱在海平面高水位期时将沉积物输送至其邻近斜坡上和盆地内,这个时候在透光...  相似文献   

2.
远距离实时差分GPS的精度和作用距离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机载激光测深仪开发现状(3一27)(3一46)综述海洋专题测盆发展海洋测绘高新技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万里海疆话领海第八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纪要(1一3)(3一2)(4一2)海洋平均重力异常计算与精度估计全球重力场信息系统(GGFIs)的主要功能(2一11)(4一18)海洋大地测盘海底地形测里T叩ex测高卫星简况苏禄海和棉兰老海海面动力地形起伏异常机制初探测高卫星径向误差的频域及空域特征计算验潮站平均海面的两种方法的比较海面系统及深海潮汐仪(编译)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45周年所庆内容之一,本刊编委会1995年7月24日于青岛组织召开了“《海洋科学》100期庆祝会暨编委研讨会”。来自上海、厦门、青岛地区的编委,科学出版社的同志们及本所的同行们出席了会议,亦有外地编委发来了贺电贺信。会议由《海洋科学》主编、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秦蕴珊和情报研究室主任徐鸿儒主持,继秦蕴珊主编讲话之后,现任所长周名江讲了话,编辑部主任周海鸥作了工作总结报告。报告的重点不在于歌功颂德,而在于体现探讨《海洋科学》生存与发展的主题。报告对刊物所存在的问题、忧患…  相似文献   

4.
合作、实干,促进“科教兴海”战略落实──海洋分会及其第二届海洋高科技产业化学术研讨会简介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于1995年5月17日至19日在青岛与中国海洋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国际海洋开发展览会”结伴召开了第二届海洋高科技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参加...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沿岸泥炭沼泽形成机制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沿岸的海陆过渡带,优越的水文地理环境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发育。海洋海退导致的海岸线变迁,是控制泥炭沼泽发育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间冰期和冰后期的海面上升期间,自海向陆发育了海侵基底泥炭;中全新世高海面期,在山前扇缘洼地和沟谷有泥炭沼泽发育;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期,泥炭沼泽主要发育在沿岸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汊河间洼地及平原上的河滩、阶地、古河道等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渤海、黄海、东海海面热量平衡诸分量及其总和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进入海面的太阳总辐射是海洋从海面得到热量的主要来源;海洋从海面失去热量的主要原因,在黑潮海域是海面蒸发潜热耗失引起的,在近海海域,春、夏季海面有效回辐射耗热超过蒸发耗热,秋冬季相反。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量较小,冬季较明显。结果还指出,在3—8月海洋计温期,海洋从海面得到热量,在9—翌年2月海洋降温期,海洋从海面失去热量。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西北太平洋海域海面动力地形时,首次发现菲律宾西部苏禄海和棉兰老海盆地海面动力地形不但大大高于周围海域,而且是全球的最高点。对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比较研究中,还发现了三大洋的系统性差异。从动力计算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异常造成的,特别是在苏禄海和棉兰老海盆地,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高温低盐水体。本文从地热学、海底科学、海洋物理学和海底构造学角度探讨了温度分布异常的机制,对该海域海面动力异常及全球三大洋动力高度的差异作出了初步解释,并对由海面地形探索海底信息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自从发现地中海存在蒸发岩之后,有关盐危机期间地中海出现的环境变化发生了引人注目的科学争论.特别是,在两种模式之间“深盆一浅水”模式、(许靖华,1973)以及“浅盆地一浅水”模式(Nesteroff1973)存在明显的对立.“深干化盆地”模式预测地中海海面下降至少达1500m,有3种证据支持这一观点:(1)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在地中海西部之下存在海洋地壳(Montaclert等,1978),(2)米辛尼亚期前地层的生物记录,验证存在深水环境(许靖华等,1978),(3)地中海边缘形成的峡谷(Clauzon,1973,1982;等).但是,某些资料支持在整…  相似文献   

9.
张琪  龙景超 《海洋预报》2021,38(1):80-86
通过HadSST3原始观测数据和HadISST1重组数据,分析了东中国海海温在增暖停滞期(1998-2014年)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两组数据的海温变化特征和程度相似.在增暖停滞期,渤海、黄海和东海海温线性趋势主要表现为负,降温最多的集中在长江口附近,约-1℃.渤海、黄海及东海部分区域的净热通量对海温降低起正作用,而在...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质图书、期刊微机管理暨情报网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海洋地质图书、期刊微机管理暨情报网工作研讨会,在网长徐脉直同志主持下,于1995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广州南岗召开。会议主要讨论研究了三个问题:1、讨论交流如何实现图书、期刊现代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国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海洋能源利用研讨会在南澳召开“全国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海洋能源利用研讨会”于1994年5月7~8日在广东省南澳县召开。会上交流论文19篇,内容涉及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和盐度差能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
综述关于同步改正法求得短期验潮站平均海面所需同步天数的探讨(4一34)从中国古代航海史料谈钓鱼岛归属问题英国海道测量发展状况及对我们的启示微波遥感及其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第五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第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开幕词第四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第五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第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纪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海道测量部21世纪国际海道测量的战略思考(译)(1一2)(1一5)(l一49)海洋专题测t用T/P测量数据反求海域重力异常(3一28)海图制图及GIS系统(3一2)(3…  相似文献   

13.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金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波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海面变化均兼具区域性与金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赤潮     
赤潮1994年4~5月,科学一号考察船参加了“东海陆架边缘海洋通量研究”考察。4月19日早晨,科学。号考察船行驶在125”00’E、29”19’N的海面L.考察船在以20ife里/小时的速度向西行驶过程中平.静的海面掀起层层浪花。这时人们发现这本应是...  相似文献   

15.
对基于POMgcs海洋模式建立中国海及邻近海域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系统的海面温度产品,进行检验分析。利用2011年预报的月平均海面温度数据同卫星观测的月平均海面温度资料相比较,发现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系统预报偏高。此外,分别利用2011年GTS海洋观测海面温度数据和2012年2、3、4月份卫星融合海面温度数据,与该系统海面温度预报逐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预报精度随着预报时效逐渐降低;预报海面温度高于观测值1℃~2℃。  相似文献   

16.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气候变迁和海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研究新结果,提出了新的年代地层格架,建立了1万年来具有较高精度与分辨率的年均温与海面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气温与海面均经历过7次明显的暖,冷与高,低法动;高温期出现于8.5-4.0ka BP间,当时年均温普遍高于现今0.8-1.7℃;高海面时期出现于7.5-4.0ka BP间,其中最高海面时期(6.5-4.0ka BP)海面可高于现今2-3m;气候变迁与  相似文献   

17.
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化差异及其对海洋磁力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化的计算公式,仿真分析了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化差异,探讨了其对海洋磁力测量地磁日变改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磁日变,海面与海底的地磁日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其随着地磁倾角的变化而变化,对磁测有一定的影响。为此,远海区海洋磁力测量中,建议联合采用地面日变站和海底日变站来减小或消除海面与海底地磁日变差异对磁测的影响,提高地磁日变改正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地矿部海洋高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由地矿部科技司主办的海洋高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6年4月8—9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海办、石海局、广州局、上海局、青岛所、航空遥感中心、地科院、信息院的代表,陈毓川总工程师、张良弼司长和高平处长出席...  相似文献   

19.
综述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海上动态定位精度分析关于PS一60。测深仪在扫海测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谈我国沿海基本比例尺水深测公定位方法的改革差分GPS和广域差分GPS(译)(3一41)资源卫星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海洋测绘高新技术研讨会”纪要九十年代海洋测绘科技发展动态第七次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交流会暨四届二次专业委员会议纪要关于实时差分GPS测量规范化问题对建立我国海洋测绘GIS数据库的几点设想(1一43) (2一2) (2一3)(3一45)(3一54)(3一58) (4一2)(4一25)海洋专题测量(4一之人7)海洋大地测量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海面地形与大地…  相似文献   

20.
关键海区潜沉率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潜沉率入手,探究了潜沉率在全球变暖停滞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利用SODA资料首先分析了全球潜沉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OF分解明确了北大西洋翻转流区域和南极绕极流区域是潜沉率变率较大的两个海区,在此基础上选出了4个关键海区研究了局地潜沉率变化与全球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对关键区潜沉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大西洋翻转流和南极绕极流范围内的关键区域与全球变暖停滞之间存在超前10年的相关关系,潜沉过程可能是北大西洋翻转流和南极绕极流对全球变暖停滞产生作用的一种机制。平流项在这些关键区域的潜沉率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南极绕极流地区,海面风应力的大小与该区域的潜沉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