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象卫星资料在我国天气分析和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从1969年开始将气象卫星资料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目前各省都有自动图片传送系统(APT)接收站。大多数自动图片传送系统(APT)接收站是接收泰罗斯-N(TIROS-N)卫星的低分辨扫描辐射仪云图,有几个站接收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中央气象台还接收由华盛顿世界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发送的太平洋的卫星探空和测风资料。大多数天气预报部门的预报员在做短期预报时,常常参考卫星云图资料。根据近十年使用气象卫星资料的经验,我们认为卫星资料对于改善天气分析和预报是有用处的,尤其是在西藏高原和我国邻近海域,卫星资料是天气分析和预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黄文杰  曹鸿兴 《气象》1981,7(9):12-14
数字滤波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数据处理技术,用以消除噪音和提取有效信息。本文在论述不同尺度大气运动的表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用数字滤波图来表示中期、长期天气过程乃至气候过程。并用高斯坐标法对北半球500毫巴高度场连续5天进行滤波处理,得到逐日滤波图,依此分析5—15天的中期天气过程并用于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雷达产品和太原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出现在太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空冷涡和中低空暖湿气团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②雷达回波的形状、结构、VIL均显示出强对流特征,速度辐合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风切变。③逐小时变温场显示出冷空气入侵路径、强度,负变温中心未来成为强对流天气区。④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逐小时变压场的负中心与随后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区有效对应。⑤对流发生前,单站气象要素出现显著的不连续变化,气压和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气温变化则反位相,3者在对流发生前1h同步出现谷(峰)值,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的要素陡升(降)时段内。  相似文献   

4.
随着卫星云图的日益普及,云图在预报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就卫星云图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象卫星云图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宁  赵勇 《四川气象》1999,9(3):29-31
随着卫星云图的日益普及,云图在预报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就卫星云图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驱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特别是赤道和极地之间净辐射梯度。由于以前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对一个个天气过程或变化的天气特征来说,辐射过程通常是不重要的,所以,至今有关辐射过程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以考虑平均经向廓线为主,也就是说主要从气候学角度来讨论大气中的辐射平衡过程。这也可能与当时的观测条件有关,地面  相似文献   

7.
毕宝贵  林建  徐晶 《气象》2004,30(11):19-23
对TOVS和云导风非常规反演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并将控制后的反演场与常规观测资料以及T106分析场资料进行变分同化,得到合成分析场。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目标函数设计的基础上,合成分析场与仅用常规探空资料相比更接近于实况,弥补了实况资料的不足。运用MICAPS中特有的网格点绘图功能实现了机器自动绘制历史天气图工作。经检验误差较小,线条平滑。该方法为在实时天气图和历史图分析中使用非常规资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天气和气候”。近代气象从十七世纪中叶,西方先后发明了温度表、气压表等气象仪器开始,到现代的无线电探空仪、气象飞机、天气雷达、气象火箭观测等,已经经历了近300年。而气象卫星诞生至今只有30多年,它就显示出了巨大作用和远大前途。可以说:“气象卫星是观测天气和气候的新秀”.新疆气象局从1972年开始接收美国第二代诺阿(NOAA-N)系列低分辨率卫星云图;1979年以后又接收美国第三代泰罗斯一N/诺阿(TIROS-N/NOAA)系列卫星云图,分辨率有所提高。1990年引进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后,…  相似文献   

9.
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TIROS—1是1960年4月由美国发射成功的,迄今已有38年的历史,第一颗带有可见光自旋扫描辐射仪具有气象探测能力的静止卫星(美国的ATS—1)上天至今,也已有近32年的历史。30多年来,气象卫星在姿态、星上遥感探测器能力、星上存贮能力和资料发送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若干次更新换代,已从60年代的兴起阶段、70年代的全面投入业务阶段,80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走到了90年代的更趋完善阶段。极轨气象卫星可以遥测大气温度、湿度、云层、海温、海风、冰雪及大陆状况等,而静止气象卫星在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遥感用于卫星之上,促进了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的发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广阔地域上大量的信息。如地球有72%是海洋,有80%的降水在海洋上,人们观测到的只有10%;在大陆上有25%的地方是永冻土,观测资料亦是缺乏的。而卫星遥感观测能够得到这方面资料的补充。又如在北太平洋上荒芜的埃尼威托克(Enewetak)环礁上也观测到大气污染物质,它们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因而大气化学和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而卫星遥感是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有利工具。气象卫星从事大气物理及大气化学研究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1.
12.
气象卫星资料确实给热带气象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较高纬度上(可译:在中、高纬度),卫星云图没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令人惊奇的变化。因为与锋面和温带气旋相联系的典型云型的分布从相当稠密的地面观测网中已经确定了。卫星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的极锋概念,修改不大。相反,在热带地区,卫星云图资料大大地增加了我们对主要云系的认识(即它们的发展、运动、典型分布等等)。这些资料,对紧迫需要了解的,有关云的分布与环流型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待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获取难以进入地区的气象信息,揭示沙漠天气现象的客观事实和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4.
GPS资料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杨红梅  徐宝祥 《气象科技》2000,28(4):32-34,37
1998年5月5日至6月26日华南暴雨试验期间,在汕头和阳江分别安装了地面GPS接收机,用GPS信号反演气柱水汽总量。GPS反演结果与常规无线电探空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使用GPS资料可以提高了解水汽分布的时空分辨率,对监测与雷暴发展有关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消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TBB资料的交叉预报误差及其暴雨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刚毅  赵丽妍 《气象科学》2006,26(5):553-557
本文运用非线性交叉预报误差的新方法,使用GMS-5的TBB(亮温)非线性时间序列资料,对湖北武汉“98.7”特大暴雨进行了定常与非定常特征计算和判断分析,与实际降雨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
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依然具有极大难度和挑战性。为了提高强天气监测预报服务能力,"灾害性天气资料同化与临近预报系统开发"研究共开展了以下工作:研发了新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识别算法,并在十几个龙卷风实例中成功地识别出龙卷涡旋特征;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数据中提取了诸多参数(超过20个),开展分类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龙卷、冰雹和短时强降水)自动识别预警技术研究。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式初值的质量,非常适合于短时天气预报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强雷暴预报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雷达反演水汽的"伪水汽"同化方法,以更好地初始化对流尺度的数值天气模式。旨在克服目前中尺度数值模式在对流尺度定量降水短时预报方面的不足,弥补基于"外推"的临近预报技术在2 h以上定量降水预报能力快速下降的缺陷而研发的融合技术具有提高短时临近降水预报能力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单站能量要素值及其日变量和高空资料。制作梧州市5月份大~暴雨以上降水(日降水量≥40mm)的短期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正式业务化运行,提升大数据算法的运行效率和加强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系统的建设需求、总体架构以及实现方式等问题出发,探讨了气象大数据算力资源优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得出以下结论:系统基于B/S架构,以“天擎”为数据中台,以容器作为算力资源供给和优化管理对象,包括加工容器调度和容器平台管理两个子系统;加工容器调度子系统包括账户创建、资源授权、镜像制作、算法注册、算法加载、任务定义、任务启动、任务日志收集等功能,用户可以在调度平台上灵活地实现任务的触发;任务被触发后,加工容器调度子系统在容器平台中创建容器、执行任务并实时监控任务执行期间容器的使用情况;容器平台管理子系统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编排引擎,将算法配置的资源与可分配资源进行对比,完成配置文件拼装、资源部署脚本下发、节点预选优选,最终获取算法的运行结果;综合运用多节点均衡调度、算法资源精细化匹配、容器运行资源隔离、镜像存储故障恢复、容器和算法故障监控等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容器算力资源调度能力、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运用GMS云图和由极轨气象卫星处理出的射出长波辐射(OLR)候平均资料,在分析和研究1978—1987年间发生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全部11次强暴雨过程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暴雨出现前后的三种云型演变模型图,两类强暴雨出现和不出现的OLR候平均场。揭示了中低纬度地区天气尺度乃至更大尺度系云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强暴雨过程的重要条件。文中还运用1989年7月上旬长江上游地区罕见的强暴雨过程,对上述结果作了检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