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现代高程基准研究的意义,介绍了需要研究的内容和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学者研究的基本情况,同时,对我国开展有关研究了作了简明的概括,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普适计算与普适GI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普适计算及其研究现状,讨论了GIS发展与普适计算相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普适GIS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综述了遥感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中的各种方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领域和应用情况,并作了简单评述,最后,展望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大气延迟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效应对雷达干涉测量产生的影响,并对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中大气延迟的分析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探讨;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InSAR大气影响的研究方法,着重对现有的大气误差改正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芸  王军  杨继文 《测绘工程》2023,(1):1-7+13
黑土是公认的肥沃土壤,但我国黑土耕地质量由于连年耕种导致土质严重退化。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落实黑土保护的重要手段,准确快速地获取耕地质量信息也是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遥感作为一种新方法,为大范围、短周期获取黑土区耕地质量信息提供可能。文中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归纳整理了常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和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耕地质量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从耕地质量指标定量反演方面,分别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化学指标定量反演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基于遥感技术在地形特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息提取方法与数据基础;从耕地质量间接监测方面,分析了基于植被特征指数的耕地质量间接监测的研究现状。针对研究现状中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巴资源卫星数据的积雪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积雪、云及其阴影等光谱特性的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积雪监测研究动态,根据中巴资源卫星传感器的特性, 研究利用中巴资源卫星数据进行积雪监测的方法。在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精度较高的积雪识别方案。文章阐述了具体 的数据处理流程,并对可能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利用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内的试验场数据,对该积雪识别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该方案的积雪监测效果比较理想,精度较高,为积雪监测业务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传统的二维信息已不能满足需要,计算机的发展使显示和描述物体的三维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成为可能,研究三维环境下地图信息的表达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分析了三维地图研究现状,阐述了地图三维可视化研究的意义,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新出现的卫星成像技术,可以得出地面位移场完整的密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像,用于地震研究、火山活动监测以及冰川和冰流运动的研究。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空间大地测量添加了一支生力军。本文介绍它的原理、测量地面位移的方法以及用于地震研究的实测,并提出了开展这一新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SPOT卫星影像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的决策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冯学智  林广发 《遥感学报》2003,7(3):309-315
以南京市江宁县为研究区域,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居民地的影像特征,然后研究了居民地及其背景地物在SPOT—4(Ⅺ)卫星影像4个波段上的光谱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研究发现,除道路在光谱特征上与居民地差异不大而难以完全分开外,其它背影地物均可以依据各波段亮度值的大小关系或适当的阈值与居民地分开。但道路和居民地在形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形状指数的差异加以去除。最后分析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居民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  相似文献   

10.
地图目标在制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形扩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图综合的理论,分析了地图目标的自相似性在地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现象,并研究了其变化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考虑了分形衰减现象的地图综合方法比原来认为分维数是定值的综合方法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FG5绝对重力仪及测点3053的绝对重力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FG5型绝对重力仪的历史、设计特点及其重力确定与改正方法,对测点3053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分析了观测数据和结果,给出了几点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重力梯度卫星GOCE通过搭载静电式重力梯度仪,将全球静态重力场恢复至200阶以上。目前GOCE卫星已结束寿命,亟须发展下一代更高分辨率的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来完善200~360阶的全球静态重力场模型。原子干涉型的重力梯度测量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干涉时间,因此具有很高的星载测量精度,是下一代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候选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未来更高分辨率全球重力场测量的科学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原子干涉重力梯度测量方案,其梯度测量噪声可低至0.85mE/Hz1/2。文中对不同类型的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方案进行了重力场反演精度的对比评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静电式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原子干涉型的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有望将重力场的恢复阶数提升至252~290阶,对应的累积大地水准面误差7~8cm,累积重力异常误差3×10-5 m/s2。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水下重力测量的概念,阐述了水下重力测量的必要性;然后简要概述了水下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现有的两种主流测量方案(ROV水下重力测量和AUV水下重力测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下重力测量近期的技术进展,包括加州大学基于二级拖体ROV的水下近海底重力测量试验和东京大学的AUV水下动态重力测量系列试验;最后分析了水下动态重力测量的研究重点并指出了其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气压力变化对武汉台站重力场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少聪  孙和平 《测绘学报》2000,29(Z1):75-79
利用全球2°×2.5°、中国及邻区域30′×30′ 气压资料和Farrell弹性地球模型负荷理论,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大气压力变化对武汉台站重力场观测的影响。对199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值结果分析表明,全球大气压力变化对武汉台站重力的影响峰对峰达12微伽,大气重力导纳的年平均值为-0.260 μGal/mba(1 mba=1 hPa),这一结果同潮汐分析中由回归分析方法获得的导纳值相近。说明在利用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之前,有必要作精细的全球气压变化改正。  相似文献   

15.
在引入Slepian局部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Slepian函数的数学特性,采用Grünbaum算子提高Slepian方法求解的稳定性和效率,推导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的Slepian方法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就Slepian方法在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确定地球重力位模型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表明,Slepian函数在整个球面和球带上具有双正交性,其频谱能量分布特性与卫星轨道的测量特点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lepian低次项系数精度受到极空白影响很小,较之球谐系数低次项明显改善。Slepian方法对大地水准面空间分布恢复精度的直接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日本Mw9.0地震前GRACE卫星重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月重力场数据,通过去相关与高斯滤波等方法获取日本大地震震前震源区周缘年度、季度和年度差分重力变化,以及若干点位时间序列重力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大地震前5年内在震源区周边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卫星重力异常正负交替和迁移现象,至震前1-2年,震区周边形成了明显正负异常区,正重力异常区重力增加现象明显;点位重力时间序列分布指出了日本MW9.0级地震前存在与1976年唐山地震类似的重力变化现象。这些结果反映了日本大地震震前震源区周边地下物质运动、质量迁移和能量积累等问题,为研究该地震的孕育过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间的转换过程是对卫星重力梯度测量进行模拟研究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步骤。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符号运算辅助推导该转换过程的新思想。首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运算繁琐复杂;然后通过对理论推导过程的分解,确定了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各关键步骤;并借助于计算机符号运算实现了这一转换过程的计算机推演,成功地得到了完整的符号公式结果。所编写的符号推演程序在多台计算机的多种平台上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符号运算对于公式体系繁杂的卫星重力学理论研究来说具有极大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间的转换过程是对卫星重力梯度测量进行模拟研究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步骤.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符号运算辅助推导该转换过程的新思想.首先通过对该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运算繁琐复杂;然后通过对理论推导过程的分解,确定了引力向量和引力梯度张量在局部和全局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各关键步骤;并借助于计算机符号运算实现了这一转换过程的计算机推演,成功地得到了完整的符号公式结果.所编写的符号推演程序在多台计算机的多种平台上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符号运算对于公式体系繁杂的卫星重力学理论研究来说具有极大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 ,并对正高精度的推估及其在模型上的试算也作了讨论 ,对于海拔为 5 0 0 0m的高山 ,正高的误差一般不超过± 1 0cm ,这与距青岛水准原点达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 (原 )处正常高的精度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Gravity gradients acquired by the 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GOCE) do not cover the entire earth because of its sun-synchronous orbit leaving data gaps with a radius of about 6.5° in the polar regions.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loss of data in the polar regions deteriorates the accuracy of the low order(or near zonal) coefficients of the earth gravity model,which is the so-called polar gap problem in geodesy.In order to find a stable solution for the earth gravity model from the GOCE gravity gradients,three models,i.e.the Gauss-Markov model,light constraint model and the mixed model,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numerically with the gravity gradient simulated with the EGM2008.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Best Linear Uniformly Unbiased Estimation(BLUUE) estimator of the mixed model can solve the polar gap problem as effectively as the light constraint model;furthermore,the mixed model is more rigorous in dealing with the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and leads to a better accuracy in determining the global geo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