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天文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相比于其他任何学科,天文学中的发现更多地转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从古希腊人相信的我们居于宇宙的中心到现在的无足轻重,人类只不过是数百亿个星系里一个中等大小星系中一颗行星上的居民。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太阳系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以及各种小天体组成。不过,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却是双星系统。如果它们有行星,那么,从那些行星上看来,天上将会有两个“太阳”。甚至还有的是三合星、四合星、五合星,乃至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观测表明,太阳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恒星处在双星或多星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3.
两位英国的天文学家分别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太阳。他们同时在一大群形态复杂的黑子群附近,看到了一大片明亮的闪光,发射出耀眼的光芒。这片光掠过黑子群,亮度缓慢减弱,直至消失。在当天和第二天,许多高纬度地区的人看到非常明亮的极光。这一事件使科学家们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太阳上最为强烈的活动现象——耀斑。  相似文献   

4.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1983年4月5日美国发射世界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1983年4月7日美国宇航员马斯格雷夫步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成为首位从航天飞机步入太空的人。1990年4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28年的今天,即西汉汉成帝河平元年的今天,《汉书·五行志》记载了观察到的太阳黑色斑点,这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观察到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以后许多世纪里,西方人不仅不知道这种天文现象,甚至不承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中国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西方要早1400年!这是我国古代天文观察在世界上领先的光辉例证。为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0):55-57
在前苏联革命50周年纪念日之时,前苏联把一颗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从而在“太空竞赛”中战胜了美国。这颗卫星为周长56厘米的球状体,发射用的火箭是仿照二战期间“纳粹”用来环球远距离运载H型炸弹的V2武器制作的。这颗人造卫星名为“旅行者”或音译为“史泼尼克”,  相似文献   

7.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2):51-53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1973年12月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飞临木星。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过1年零9个月的艰难跋涉,穿过危险的小行星带,越过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区,与木星相会。它飞临木星时,沿木星赤道平面从木星右侧绕过,在距木星13万千米的地方穿过木星云层,拍摄了第一张木星照片。  相似文献   

8.
“火星人”可能曾入侵过地球。这发生在大约13,000年以前,而且“入侵者”只不过是微小的化石细菌。这一说法的证据来自于一块名为ALH84001的陨石。这块陨石是在南极阿伦希尔地区发现的,并据之命名。化学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9.
1973年3月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艘长途跋涉的星际飞船“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5日又发射了“先驱者11号”。这两位探测宇宙的使者,肩负着在太空中寻找宇宙人的使命。它们带有一封访问地外文明的“介绍信”,上面镌刻着表示人的形象的一男一女,以及标明太阳系及地球位置的图像。这是一张通往太空的名片,能在宇宙中保留几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1日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执行第28次飞行任务中。于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字航员遇难。  相似文献   

11.
1981年7月1日中国短波授时系统BPM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建成。  相似文献   

12.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1):51-53
1957年11月3日太空犬“莱卡”搭乘前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进入太空,成为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狗。 1915年11月6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后建成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但人们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却分辨不出它们的差异。为了判别这种差异,爱因斯坦于1915年11月提出三个可供实验验证的推论。  相似文献   

13.
1970年6月1日前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 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纪录。飞船于6月19日返回。  相似文献   

14.
1801年1月1日意大利西西里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发现“谷神星”。 1801年元旦之夜,意大利西西里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发现了一颗在众恒星之间游动的新天体,后命名为“谷神星”。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天文学中兴起的必然性及其这几年的发展状况、实现过程和具体任务。分析了当前天文数据的复杂性,介绍了天文学中数据挖掘的科学要求。系统地概括了近年来天文学中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研究的进展及其热点,并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天文学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兴起将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对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能否在虚拟天文台中成功应用,是虚拟天文台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天文学十五讲》是《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先生亲自担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温儒敏先生任执行主编。该书系计划共100本,现已出版近30本,每一本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管花花绿绿的世界多么干奇百怪,不管物质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原子的种类(称“元素”)却总共不过100多种。正如英语中有无数个单词,但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一样。  相似文献   

18.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简介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XO),是美国宇航局(NASA)于1999年7月23日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运载升空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是NASA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它是以美籍印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的。这颗卫星的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能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正式进入了光谱时代。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主席的诗一贯很有气势,第一句,“日行八万里”,很普通的一个地球自转现象经这么一说,就显得惊天动地。但第二句就有问题了,在汉语中,千、万这样的数字常用来虚指数量极多,可能在主席的眼里,一千河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了,像银河这样巨大的恒星系统,其尺度已经很难让人想象了,更何况是“一千”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优秀的天文科普图书出了不少,但真正称得上精品的书却并不多见。前不久,笔者在新华书店闲逛,不经意间一本书跳入笔者眼帘——《大宇宙百科全书》,32开本,厚厚的600来页。再看作者约翰·里格宾,北京天文台黄磷先生翻译,顿时便觉本书分量之重,并不在其如砖的厚度了。 约翰·里格宾,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一位卓有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