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传统的手工方法或CAD绘制抽水试验过程中Q=f(S)及q=f(S)曲线中出现的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Excel的计算、图表功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井田203孔8煤至17煤抽水试验资料为例,详细阐述了图表法和数值法绘制Q=f(S)及q=f(S)曲线的具体步骤及判别啦线是否正常的方法,为野外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2.
单孔抽水试验称作井试验,有别于设置有观测孔的含水层试验。井试验无专门水位观测孔,且受井的完善程度、施工工艺及井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井中水位下降值失去真实性,其Q=f(s)则为上述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所得资料用常规方法计算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亦受其影响而降低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認为Q=f(s)呈直线时,地下水运动为层流,呈曲线时則为紊流。他們認为,地下水在多孔介質中流行,一如在管路水力学中一样,当水力梯度超过了它的临介值以后,流量便不再与水位下降成正比例地增加,于是曲綫便凸向Q这方面。認为这一現象是由于地下水流中一部分能(势能)消耗在形成旋渦上去了。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开采后,对其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岩溶地下水,以及现有水源地下井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长期动态观测及大抽水资料,采用Q=f(s)曲线外推法,结合动态下降速率及比拟法等到方法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并论证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的合理开采量为6万m3/d.  相似文献   

5.
潜水含水层井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多落程抽水试验所取得的△hw2~f(Q)关系曲线,推导出了潜水含水层中井损计算公式或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潜水含水层中稳定流抽水试验井损的计算方法;对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准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6)
多年来,在地下水机井开采工程中,预测某一开采深度下地下水开采量计算。采用裘布依公式与影响半径组合求解渗透系数计算,因受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边界及管井结构诸因素影响,影响半径与渗透系数的求解较难较准确地确定,而图形转换法是经过前辈总结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的方法,根据贵州省地下水机井抽水试验中四种典型实例,利用图形转换法将钻孔抽水试验取得的Q=f(s)四种类型曲线线性化,建立单井抽水流量Q与降深S之间的数学模型类型,可用于地下水机井涌水量预测,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实际操作性较强,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抽水试验工作中,我们常用三角堰测定岩层的湧水量。以前求三角堰的流量是先求出水头高度h,然后根据h用公式Q=0.014h~(2.5)计算流量。手续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在一次抽水试验中,要计算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这样繁的数值。所以简化求三角堰流量的力法就大有实际意义。以下介绍的求简化流量的方法是笔者试制后在淮委会水文地质队使用过,效果良好。但缺点还是难免的,请同志们指出。(一)方法有三种:1.流量尺;2.计算尺;3.直线Q=f(h)。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地下水定流量抽水的稳定混合井流模型和不稳定混合井流模型,后者包括未抽水条件的混合水位(初始混合水位)模型和定流量混合抽水模型。得出若干基本规律。并与前人的相关问题做了对比,证明了Sokol D.,Hantush M.S.,Бочевер Ф.М. 和 Веригин Н.Н.及 Neuman关于混合观测孔水位建议方程所需要的条件以及MODFLOW软件关于混合抽水井各层流量的分配与各层的导水系数成正比建议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地下水定流量抽水的稳定混合井流模型和不稳定混合井流模型,后者包括未抽水条件的混合水位(初始混合水位)模型和定流量混合抽水模型。得出若干基本规律。并与前人的相关问题做了对比,证明了Sokol D.,Hantush M.S.,Бочевер Ф.М. 和 Веригин Н.Н.及 Neuman关于混合观测孔水位建议方程所需要的条件以及MODFLOW软件关于混合抽水井各层流量的分配与各层的导水系数成正比建议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皖北岩溶地下水的动力特征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掌珠 《中国岩溶》1988,7(2):101-110
安徽北部岩溶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可用泉的流量动态及地下水位动态来表征。(1)大泉的衰减特征值β=0.03~0.04。(2)岩溶裸露区的水位动态特征方程为:ht=hoe(3)隐伏岩溶区为向斜储水盆地,上覆第四系含水岩组,有“天窗”与岩溶水发生水力联系。从某大型供水源地的孔群抽水试验表明:凡有“天窗”补给量加入岩溶水的观测孔,其S—lgt曲线在出现第一直线斜率段m1之后又出现第二较缀的直线斜率段m2,同时每个孔在该段的斜率相近,因此可以 则可同时求出岩溶水的导水系数T、及“天窗”补给量Q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