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见广 《地质与勘探》2013,49(4):689-695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大别山北麓赛山寨一带的元素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u、Au、Mo为区内具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缺位找矿新理论,重新对大别山北麓赛山寨一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分析,从区域成矿背景、地层、构造等方面探讨了该铜多金属异常区的成矿条件,认为该异常区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并为该地区今后的矿产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湖南安化金檀金矿区位于大神山岩体东面,具备较好的找金潜力。矿区Au、Sb、As等多元素异常发育,异常强度大,且各元素异常分布具较好的吻合性。矿区As、Sb等成矿指示元素中以As指示性最强,和Au的伴生关系最明显。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为区内成矿作用供应了物质来源和动力学基础,断裂带与断裂交汇部位是成矿元素的有利富集区域。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本次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和异常特征,认为矿区成矿属中低温变质热液成因。对金檀矿区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为该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西藏谢通门县斯弄多铅锌矿区1:10000地质填图和1:10000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总结了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矿区不同岩性中Ag、Pb、As、Sb、Bi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因子分析显示成矿具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Pb、Zn、Mn,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4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Ⅰ号、Ⅱ号异常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南生 《福建地质》2009,28(3):205-212
双坑矿区位于浦城管查-建阳溪东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金属量测量异常规模大,套合好、峰值高,具明显的浓集中心。区内分布有铅锌银丰度值高的大金山组变质岩和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断裂裂隙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通过区域地质条件、异常元素组合与分布特征分析,探讨矿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曾家溪矿区外围开展1∶10 000地质填图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系统总结了矿区的地层、岩性、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分布型式显示,矿区土壤中W、As、Sb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为对数多峰分布型式,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聚类分析表明,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W、Sb、Au、As,其综合异常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了4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Ⅰ号、Ⅲ-1号、Ⅳ号异常带具较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8.
界牌铜钨矿床位于华南雪峰山弧形构造带南段东缘加里东褶皱带与南岭EW向构造带北缘交汇部位,隶属于南岭成矿带越城岭矿集区。利用数学地质中的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结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将矿区矿致异常分为以W-Sn-Bi为主的高温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和以Cu-Ag为主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异常。通过分析W-Sn-Bi-Cu-Ag组合异常特征,发现成矿元素异常走向分布与矿区侵入构造走向一致,说明成矿作用严格受构造控制,在侵入接触带附近强烈富集成矿元素,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铜、钨矿体。利用元素组合异常及矿区地质特征,圈定5个找矿靶区。通过野外调查、槽探施工确定矿区界牌处AP1、老木冲处AP2和报木山处AP3均为致矿异常,找矿潜力良好,是今后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谢彪武 《地质与勘探》2012,48(4):807-81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阿里住浪铜银矿区1:10000 地质填图和1:10000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 总结了西藏阿里住浪铜银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住浪矿区不同岩性中Ag、Cu、 As、Sb 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 用;元素组合分析具成矿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Cu、Ag,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 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5 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玉号、芋号异常带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宁西部肖家营子钼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所处区域、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总结,初步建成了肖家营子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地质条件以出露地层为雾迷山组含燧石条白云岩和含燧石结核白云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且成矿前断裂构造发育为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表现为出现Mo、W、Au、Cu、Pb等异常,且各单元素高值区内的浓集中心显著;成矿局部表现为岩体、接触带及地层分布的元素组分分带性显著,且以Mo、W、Cu、Au为近矿指示元素组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寻找同类型矿床开展的预测远景区圈定、找矿靶区挑选、资源量估算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康年 《贵州地质》2009,26(2):106-111,140
笔者在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湘西及黔东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部“多元素富集层”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区内沉积成矿带的初步划分,并对“多元素富集层”的成因作初步的探讨。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把湘黔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多元素富集层”广义化,在研究区内划分为钼镍硫化物层和含钒碳质页岩层两种类型;(2)在研究区内多元素富集分带特征具有中部及南部钒富集、北部钼镍富集、东部金银富集和南部重晶石矿富集的明显特征;(3)初步把区内分为钼镍-钒矿成矿带和钒-银-重晶石矿成矿带2个成矿带;(4)其成因与深大断裂及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5)其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区内成矿区带的划分,依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统计计算了全区及各成矿区内元素背景值、平均值、区域浓集系数、变化系数等参数,阐明了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全区及各成矿区的背景特征、富集变化及成矿特征、元素组合特征等。指出全区及各成矿区的主要富集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13.
抚顺浑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抚顺浑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和地质事件分析,确定本区地壳具有多旋回演化的特点,经历了中朝准地台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地台稳定盖层发展阶段(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和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新生代)三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依据区内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产类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研究,对各成矿时代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确定区内有3个主要成矿期,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荒岭金矿床是产于石英闪长岩、受压性、压扭性断裂和爆破角砾岩筒联合控制的浅成中温岩浆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①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纯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及少量含NaCl 子矿物三相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NaCl--H2O 体系; ②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00℃ ~ 375℃,集中在230℃ ~ 320℃; 流体具有低密度( 0. 68 ~ 0. 94 g /cm3 ) ,低盐度 ( 3. 39 ~ 13. 07 ( wt%,NaCl) ) 的特征,成矿压力为7. 5 ~ 14. 3 MPa,估算成矿深度1. 2 ~ 1. 6 km; ③ 结合新近同位素、微量元素及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杜荒岭金矿主要与晚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流体源于岩浆热液,流体上升过程中发生隐爆和沸腾作用,同时伴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翁城调查区的地质特征和元素组合分布规律,将该区划分为49个综合异常区,并根据异常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查证结果,将其归纳为3个找矿远景区:Ⅰ以W、Sn、Cu、Pb、Zn、Au、Ag、Sb为主,Ⅱ以W、Sn、Mo为主,Ⅲ为采矿污染区,有待进一步查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拾金坡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环境(含矿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质来源、含矿热液运移方式及矿体赋存形态等)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矿质主要来源于拾金坡复式岩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后期构造活动及热液扰动促使了成矿作用的发生。本文总结归纳了主要成矿要素,揭示了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尝试性的建立了拾金坡式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式,以期指导拾金坡—金场沟侵入岩区金成矿带的矿产勘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萑香洼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华山-熊耳山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的东部,区内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受F985主含金构造蚀变带严格控制。矿化作用分为五个阶段,其中钾长石-(金)黄铁矿阶段(Ⅱ)为主要成矿阶段。研究表明该矿床为浅成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最佳成矿温度在180℃~265℃之间,成矿深度范围为0.68km~0.83km。成矿溶液总体以富钠、钙为特点,成矿流体为含卤素和碱质的水溶液,主要属于NaClH2O、CO2~H2O体系,主成矿阶段成矿溶液呈弱酸性,成矿后阶段为弱碱性。由早到晚δ^34S值从较小负值向较大负值变化,具深源硫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某金矿元素品位分布的分数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形理论研讨了川西北某金矿多元素品位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数维D值的大小能表征矿石品位分布的复杂性,成矿过程中相关元素组合存在相似的分形结构。结合其他地质信息,元素品位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能够帮助确定成矿元素组合、成矿阶段、划分矿石类型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广东省银矿床厘定为5个矿床成矿系列、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即云开地区与加里东运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华南与晚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华南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与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粤东北中晚石炭世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南岭及周边与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东南沿海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粤东北印支-燕山期与残余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粤东与燕山晚期侵入岩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三水-罗定盆地与燕山-喜山期岩浆-流体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粤东北印支-燕山期与残余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三水盆地与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或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分别论述了各成矿(亚)系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建立了银矿区域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20.
马坞金矿位于岷县东部,属岷-礼成矿带的中段,为一中型金矿。赋矿地层及成矿地质背景与中川地区的其他金矿床具有相似性。主成矿期石英的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D为-78‰~-98‰,δ^18OSMOW(矿物?)为18.0‰~20.2‰,δ18O水为0.45‰~8.54‰,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其中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主成矿期黄铁矿同位素的测定结果显示:δ34S为+7.1‰~+7.9‰,平均+7.65‰。可见其变化范围较小,均一性强,具有地层硫特征。结合区内已有同位素资料及区域成岩成矿背景,推断马坞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内中川岩体关系密切,其中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与地层,混入少量大气降水;成矿物源主要来自地层,另有深部物源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