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中尺度自动站等气象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对台风莫拉菲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莫拉菲的降水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副热带高压带状分布,副高南缘偏东气流加强,台风北侧最大东风风速与南侧最大西风风速之差增大是造成台风路径变化并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的主要原因;莫拉菲在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过程中,其水汽通量相对散度、垂直速度、涡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特征,也揭示了此次台风造成的强降水出现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205号台风“泰利”影响下台湾海峡风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密集的海上浮标和岸基台站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1205号台风"泰利"影响期间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的风浪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台湾海峡东南海域海浪始终相对较大,过程极值出现在该区域的七股浮标;(2)台风中心位于台湾海峡中部和南部时,海峡中线浪高自台风中心向外递减,台风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时,海峡中线浪高自台风中心向外递增;(3)台湾海峡西南侧1号浮标风速曲线两次出现漏斗型向下波动;(4)在13个主要浮标站点中有8个浮标的风浪经验相关系数未达到高度相关。本文从台风机构、风浪成长要素、相关天气系统、台湾海峡特殊地形、边界层风场环流等方面分析了台湾海峡的台风浪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型台风浪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209号台风"苏拉"生成后,长时间移动缓慢,路径北偏西,但移动过程复杂。位于其东北方向的1210号台风"达维"的活动给"苏拉"的业务预报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当"达维"快速移动后,与其间距小于1000 km达1.5 d,期间双台风互旋不明显。但"达维"的近距离存在,不仅改变了"苏拉"的环境基本引导气流,还改变了"苏拉"的水汽输送、强度变化和结构特征,使"苏拉"的后期路径转向西北,移速加快一倍;登陆福建前后出现非对称结构和降水异常分布;其降雨特点与无双台风影响的相似路径台风"海棠"和"碧利斯"有巨大差异。本文应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着重分析"达维"对"苏拉"的路径和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普查1960-2001年正面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分析了福建沿海风暴潮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台湾海峡特殊地形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的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登陆岸段不同,台湾海峡对风暴潮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导致福建沿海风暴潮出现明显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当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其大风区位置利范围不同,会影响福建沿海各地风暴增水的幅度。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时,易使福建沿海台风大风区中心岸段出现双增水峰现象,第一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第二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后。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有时会引起台湾海峡北部出现奇异增水现象,风暴潮与天文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奇异增水峰往往出现在天文潮低潮附近,此时实际潮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 1°×1°资料,卫星雷达资料,对相似路径台风"山神"和"海燕"降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观测资料表明"山神"的降水强度大于"海燕";TRMM卫星3B42降水率资料揭示台风发展过程中,"山神"降水偏向于台风北侧,"海燕"较均匀分布在台风南北两侧;(2)通过分析台风南北两侧的水汽通量和垂直风速发现,"山神"水汽和垂直速度配合较好,能很好解释其降水分布;"海燕"水汽与垂直速度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可能原因是"海燕"水汽含量小,垂直速度超过一定强度后对降水产生的作用一样,导致其降水分布较均匀;(3)台风"山神""海燕"动能输入区与水汽大值区,及潜热能显热能输入区与上升运动对应较好。动能输入区水汽通量偏强。能量输入的区域,随着能量累积,大气稳定度变弱,易导致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得该区域降水偏多;(4)从台风"山神""海燕"基本反射率因子场可见,"山神"有台前飑线;两台风靠近海南岛期间,强回波长时间维持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当台风移出海南岛时,"山神"后部的强回波带造成的"列车效应"位于东方市;而"海燕"的分布在五指山东侧。雷达径向速度场显示两台风靠近海南岛时,中部和南部局地地形造成"逆风区",使得该区域气流辐合抬升。最后,"山神"受海南岛地形抬升作用比"海燕"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逐日气象台观测资料,对1961—2010年夏半年(5~10月)中国总降水、极端降水、台风降水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平均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强度增强引起的,降水强度增幅大于降水频数的减幅;极端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体现为极端降水频数的增多,极端降水强度50年来并无显著变化。(2)台风降水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台风降水频数减少引起的,台风降水强度增幅弱于台风降水频数减少的幅度。(3)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大致以103°E为界,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东侧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东亚夏季风对极端降水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能达到全年总降水的10%左右;103°E西侧,极端降水的趋势对总降水增长趋势的贡献率为25%~50%,而东侧,总降水趋势主要受极端降水趋势的控制,极端降水趋势(包括增、减趋势)的贡献达50%~100%。(4)长江中游至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及环渤海地区的降水趋势与全国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这些地区的降水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台风降水趋势显著减少导致这些地区极端降水减少,进而造成总降水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各要素31、85年间年限不等、层次不等的资料,按1°×1°或 0.5°×0.5°(纬度,下同)网格进行统计,进一步深入分析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月季变化规律,为船舶在海上航行、军事活动和海洋学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风场和水文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8.
台风“圣帕”登陆福建前后的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台风影响和登陆前后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总结了2007年登陆福建的第9号台风"圣帕"风暴增水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圣帕"引起的福建沿海风暴增水明显 ( 50 cm 以上 ) 且持续时间长 (52 h );风暴增水最大峰值出现在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台风登陆台湾岛前 1~2 h 和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 4 h."圣帕"风暴增水幅度与各验潮站的海平面气压关系密切,6h变压值对于风暴增水幅度的预报有一定的提前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温度跃层分布特征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收集南海以及台湾周边海域1900~2004年共105a的海洋调查资料,按0.5°×0.5°网格进行计算统计分析温度跃层的基础上,参考总参气象水文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制开发的中国海海洋水文分析应用系统,以及相关海洋水文图集,阐明了整个中国海温度跃层的海区和季节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中国海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致使温度跃层类型多,区域分布差异悬殊、变化复杂。温度跃层对海洋科学、舰艇航行及国防建设等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潍坊风廓线雷达资料综合分析了台风"麦德姆"影响山东时的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过程中,西风槽冷空气渗透到台风倒槽云系,通过在低层形成冷垫强迫暖空气抬升,形成斜压锋区后触发不稳定能量及潜热能释放,对暴雨的产生加强起了巨大作用;风廓线雷达的垂直风场分布对此次降水的强弱特别是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明显的指示作用,低层风速迅速加大的时段与潍坊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