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虽然红墩铅锌矿床与铁木尔特铅锌矿床均产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中部的克兰裂谷盆地,且二者的矿体产状与地层走向一致,具有明显的纹层状构造,但是在某些主要地质特征上,二者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前者赋存于中泥盆统阿勒泰镇组的沉积碎屑岩,与海相基性火山岩有关,表现为锌多铅少,不含铜,且闪锌矿为含铁较少的低温闪锌矿;而后者却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火山碎屑-碳酸盐岩中,与海相酸性火山岩有关,表现为铅多锌少,富含铜,且闪锌矿为含铁较多的高温闪锌矿.综合对比研究表明,红墩铅锌矿床属于SEDEX型铅锌矿床,而铁木尔特铅锌矿床则属于VHMS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辽西中生代构造运动可划分为印支早期(早、中三叠世)、印支晚期(晚三叠世)、燕山早期(早侏罗世)、燕山中期(中、晚侏罗世)、燕山晚期(早白垩世)、燕山末期(晚白垩世)6个构造幕。中生代造山带有别于板缘或板间造山带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带,也不是板缘或板间造山带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背景、造山期前演化历史,以及造山带构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特点。中生代板内造山过程是复杂的、多阶段的、非单一的过程,三叠纪以来,共经历了多次裂陷与伸展、挤压与收缩作用和多阶段的盆地发展历史。在每一次盆地演化过程中,在早期表现为裂陷与伸展作用,并有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浆喷发和侵入,具有从早期向晚期岩浆由偏基性向偏酸性演化的特点,同时形成断陷盆地,沉积陆源粗碎屑建造;中期,断陷盆地向坳陷盆地转化,沉积陆源细碎屑和含煤及红色建造;晚期表现为挤压和收缩的造山作用,使地层褶皱,并发育逆冲断层,盆地抬升遭受剥蚀,从此构成了一个火山喷发—沉积盆地从形成→发展→萎缩→消亡的完整过程。这样多旋回的变化,塑造了辽西地区的中生代板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蒙库早泥盆世火山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通过对该盆地火山沉积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其结果认为,该盆地是一个明显的非对称的陆内裂谷,其火山沉积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二个阶段:早期石英角斑质火山沉积阶段和晚期细碧-角斑质火山沉积阶段.由于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二个火山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因此铁矿床集中产于向斜构造的核部地层,并与细碧-角斑岩建造关系密切.后期的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作用又对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起到了明显的改造-叠加富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蒙库盆地火山沉积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蒙库早泥盆世火山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通过对该盆地火山沉积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其结果认为,该盆地是一个明显的非对称的陆内裂谷,其火山沉积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二个阶段:早期石英角斑质火山沉积阶段和晚期细碧-角斑质火山沉积阶段。由于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二个火山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因此铁矿床集中产于向斜构造的核部地层.并与细碧-角斑岩建造关系密切。后期的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作用又对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起到了明显的改造-叠加富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树杰  朱科 《吉林地质》2011,30(2):14-17,30
大兴安岭北段阿龙山地区,发育有6个环状火山盆地,根据它们的形成、演化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可划分为未成熟、成熟与老年三种火山构造盆地类型.各种火山构造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类型标志明显,又都经历了环状产生与基性火山喷发、酸性岩浆活动、晚期基性火山喷发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中基性-中酸性—中基性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青海锡铁山矿区褶皱构造及其找矿预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锡铁山矿区地层进行了地层层序关系分析,建议该区上奥陶统滩间山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自上至下分别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段,正常沉积岩段,火山碎屑沉积岩段、基性和酸性火山岩互层段和紫红色砂岩段。锡铁山地区的区域褶皱构造为一复式向斜,呈中央隆起两个翼部向斜的“W”型。区内铅锌多金属矿化主要分布于中央隆起两侧的次级向斜内靠近隆起的部位。在锡铁山铅锌矿床的两端与次级向斜核部均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澜沧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总结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老厂矿床存在的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晚石炭世火山期后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及燕山期~喜马拉雅山早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建立老厂多因复成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闽中地区中新元古代东岩组地层的含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建华  胡明安 《中国地质》2006,33(2):418-426
闽中地区中新元古代东岩组变质岩为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矿源层。东岩组地层由3个基性、酸性火山喷发 (溢)沉积旋回组成,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每一火山旋回都是由基性开始、酸性结束,火山喷发间歇特别是每一旋回结束期间常出现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铅锌银矿多与基性火山岩相伴。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揭示了东岩组变质岩原岩具有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块内部张性环境。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火山盆地和火山机构形成阶段,是铀成矿的奠基阶段;(2)东、西两部分差异抬升剥蚀阶段,形成的断裂走向总体为SN向,相对应的是早期铀成矿阶段;(3)红盆形成阶段,主要形成NE向断裂带,相对应是晚期铀成矿阶段。第2阶段的构造体系叠加改造第1阶段的构造体系而形成早期铀成矿作用。第3阶段的红盆构造体系对前2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而形成晚期铀成矿作用,晚期成矿作用的强度和规模都要超过早期成矿作用。这3套构造体系相交的降压空间,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铁铜成矿期。火山活动旋回均经历爆发—喷发—喷溢—(喷流)阶段。主要发育在裂谷中心落因火山链和蓑衣坡火山盆地中。落因火山链早期形成火山—沉积角砾岩段,火山活动以喷溢的火山熔岩为主,主要有钠质基性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均已蚀变,并有钠长斑岩的侵入活动。中期火山喷发形成凝灰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了铁铜矿化。在蓑衣坡火山盆地中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发育两次火山—沉积旋回,即两次爆发(角砾岩)—喷发(凝灰岩)—喷溢(熔岩)—喷流(硅质岩),在喷流相发育赤铁矿层和含铜硅质岩层。  相似文献   

12.
湘南两江口火山岩的时代及其与西山岩体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两江口酸性火山岩和西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物质来源与成因相同。从火山岩至西山岩体早、中、晚次单元花岗岩有明显的演化趋势,它们具有同时代、同源岩浆喷发→超浅成→浅成→中深侵入连续过程产物的特点。根据火山岩内沉积夹层所产古生物及孢粉组合和西山岩体已获对应性好的同位素年龄值推论,两江口酸性火山岩与西山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期至晚期初。  相似文献   

13.
The Chahe copper deposit occurs in the Early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series in the area of Chahe and its chalcopyrite yielded a Pb−Pb isochron age of 951±36 Ma, providing evidence for copper mineraliz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Jinning movemen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came from terrestrial clastic sediments and marine volcanic eruption and the ores were deposited in a relatively open beach environment. The Jinning movement led to folding and metamorphism of country strata, as well as to the rebomilization and transport of copper, resulting in ore deposition in structurally weak locations. This deposit is a volcano-sedimentary metamorphic deposit.  相似文献   

14.
西藏谢通门县德新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新铅锌矿位于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地处西藏冈底斯Cu、Mo、Pb、Zn、Au、Fe成矿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岩浆岩与第三系火山岩的接触带,地层、岩浆岩控制了矿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空间位置。早期东西向构造对成矿起了导矿作用,晚期近南北向、北西、北东向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储矿构造。属标准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矿床成因可能属火山隐爆角砾岩型。本文提出了区内8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扎木钦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木钦矿床处于大兴安岭中南部的锡林浩特-霍林郭勒多金属成矿带内,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扎木钦铅锌矿床赋存在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受层状酸性火山碎屑岩控制,矿石组分复杂.铅锌多金属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密切相关,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与火山热液有关的火山岩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6.
扬子壳块西缘地台型铜成矿作用——以云南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壳块西缘云南段在晚震旦世-三叠纪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演化阶段,但局部地段的拉张裂陷作用至少在早奥陶世开始,断续延续到三叠纪.地台期的铜成矿作用主要与初定期海浸沉积的碳酸盐岩、砂砾质碎屑岩建造和余定期台地边缘裂陷或拗陷带的碎屑岩建造、火山岩建造有关.地台阶段晚期逐渐积聚的地幔热能致使局部地段拉张裂陷,并引发基性岩浆喷出或侵入,使初定期以沉积型为主的成矿作用转变为余定期的火山-沉积型或喷流-沉积型.矿床形成后受地洼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或多或少地都遭受了热液作用的叠加或改造,使先成矿床发生一定程度的叠加富化或改造富化.  相似文献   

17.
兰坪县青甸湾铅锌矿矿床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梁  孙德瑜  王列  杨枝斌 《云南地质》2009,28(3):280-284
铅锌矿位于兰坪盆地铅锌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上三叠统灰岩为主要赋矿地层,铅质源自海底火山喷发,属火山-沉积改造型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若尔盖巴西金矿床铜锌矿(Cu2Zn)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梅  王月文 《矿物学报》1999,19(1):20-22
若尔盖巴西金矿床产于中上三叠统碎屑岩与印支-燕山期闪长岩入体的接触过渡带中,金矿化围冉为交代硅化石英岩,在矿石中发现铜矿矿。该矿物为缺氧、硫并在较高熔融温度的强还原环境中的产物,根据本区含矿岩石中发现火山凝灰质碎屑岩及邻区三叠纪时期存在区域裂陷与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巴西金矿的成矿来源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区地壳演化分:太古—早元古代构造基底形成、中晚元古代大陆边缘、早古生代裂谷形成与晚古生代海槽演化四个阶段。重晶石矿床成矿作用有火山喷流作用、大陆边缘沉积作用与裂谷带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重晶石矿床重要特征。本区寻找重晶石矿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20.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