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下水》2015,(6)
河北省沧州市被水利部列为地下水压采试点地区之一,而压采地下水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增加水资源可供量。以沧州地区东光县为典型地区,通过分析当地的雨洪资源量和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探讨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对压采深层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传义 《地下水》2008,30(2):98-102
在分析研究东平湖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水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东平湖区域调蓄输纽的实际,提高东平湖区域防洪标准和水资源承载力。用洪水积分成灾,微分兴利的构想,通过区域内山、水、林、田、路、沟、塘、坝、河的综合整治,逐步实现全部降雨就地拦蓄入渗。改区域雨洪汇流成灾,变流域源头拦蓄兴利。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又是重要的水资源,目前水资源和环境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城市雨洪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2010和2011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景观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质状况的分析研究,为开发和利用城市雨洪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道橡胶坝工程增加傍河区地下水资源量,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南阳市白河橡胶坝蓄水补源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傍河区地下水数值计算模型及河道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橡胶坝蓄水工程对地下水补给量及潜水蒸发的影响,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的雨洪资源效益识别方法例如列表法、解析法、图解法的分析,认为它们都存在着仅从雨洪资源的单一角度考虑效益产生的片面性问题.根据我国雨洪资源利用的实践经验,提出雨洪资源利用功能与需求耦合效益识别法.这种方法以用水系统为主线,一方面从雨洪资源所具备的功能属性进行识别,比如水量、水质、水能、净化功能等;另一方面从城市、区域对雨洪资源的接纳和需求能力进行识别;然后功能与需求、供给与需量、主动与被动进行对接和耦合,识别出具体效益并进行合并归类,将其分为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类.以白城市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此方法识别准确,结果可靠,为进一步进行雨洪资源的综合效益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传贵 《地下水》2006,28(5):21-23
聊城市地处资源性重度缺水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依据聊城市近期水资源利用等有关资料,对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了规划预测,阐述了雨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意义及蓄水工程和雨洪水利用现状,分析了雨洪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拦蓄雨洪水的措施,对雨洪水资源利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阳谷县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飞  寇怀众 《地下水》2010,32(6):180-181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严重缺水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突出,本文依据阳谷县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资料,对阳谷县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能准确预测雨量,启动地表、地下蓄水工程,拦蓄雨洪资源,对地表、地下和引进客水资源优化调度等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牛权森  徐岩  周巍 《地下水》2014,(2):72-73,95
蓄存洮儿河丰富的雨洪资源,发挥扇形地的调蓄作用,增加扇形地地下水可利用量。对扇形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储蓄空间及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利用地下水渗流有关理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四个雨洪资源回灌补源方案,并计算每一个方案的可利用水量,对方案的优缺点及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方案四为适宜采用的结论,可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振昉 《地下水》2013,(6):141-143
衡水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将是解决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衡水市水资源特点,对衡水市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途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衡水市将来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沧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钰 《地下水》2011,33(5):177-178
沧州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沧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汛期雨水,科学调控和蓄存过境洪水,除害兴利,搞好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山东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对环渤海山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进行了地下水潜力资源分析 ,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尚有 14 .2 6× 10 8m3 /a的开采潜力 ,但潜力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部分地区超采严重。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地下水环境 ,提出了加大黄泛平原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开采力度、加大胶东丘陵区拦蓄利用雨洪资源的力度、积极规划建设地下水库、鲁中南山前冲洪积平原区跨区调水补源、加快浅层微咸水的开发利用研究、控制水污染和建立优质饮用地下水源保护区等 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梅  尹静章 《地下水》2014,(6):78-79
分析地下水在枣庄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生态系统影响。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分析地下水系统,制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及地下水开发模式,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将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西峰区沟道雨洪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雅玉  张新民  田晋华  于惠 《水文》2017,37(1):72-78
利用庆阳市西峰区的DEM、Quickbird影像资料对西峰区沟道特征进行沟道特征分析,并分析了沟道不同降水频率下雨洪特征。以司家沟为典型沟道,采取典型年法和单次暴雨分析法将不同降水频率典型年中大于20mm的单次降水与基准暴雨量相对应,计算出典型年的雨洪总量(可收集利用量)和单次降水的洪峰流量,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降水保证率的各区域雨洪资源量。结果表明,西峰区各沟道雨洪资源量的总体趋势为高保证率雨洪资源量少、低保证率雨洪资源量大,但是由于洪水频率跟降雨频率不同步,在干旱年降水频率低时,洪水频率有可能较大,因此干旱年份对雨洪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地下水修复潜力及水位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地下调蓄的有关理念、评价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揭示了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受水区可利用地下调蓄库容19.11×108m3,连续30天调蓄下平均入渗强度为6.88×104~9.63×104m3/d·km2;在南水北调客水、减少开采量和利用当地雨洪进行地下调蓄下,10年后石家庄地下水漏斗的中心水位埋深将由现在的52.3m恢复至39.9~40.8m,漏斗面积由现在的401km2缩小至320~326km2;30年后中心水位埋深将恢复至22.8~31.4m,漏斗面积195~261km2。其中减采调蓄模式稳定地下水储存资源,当地雨洪调蓄模式增补储存资源,而南水北调客水直接参与地下调蓄的水量有限,主要作用是为减采和雨洪调蓄模式创造良好的实施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植被对暴雨的拦蓄是调控全球变暖进程中频发的雨洪灾害的重要手段。为探究黄丘区大规模退耕后自然植被坡面对暴雨的拦蓄作用,针对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坊塌小流域2019—2022年全部发生的6场暴雨事件,使用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对1个灌丛和3个草本群落坡面10 m土层进行逐小时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对草本群落最大补给深度可达200 cm,但对灌丛群落仅为100 cm;灌丛的拦蓄效果优于草本群落,草本群落的拦蓄效果随退耕年限增长而提高;自然灌草植被坡面对低雨量短历时暴雨的拦蓄率可达60.8%,而对高雨量长历时暴雨仅可拦蓄40.8%。因此,建议在黄丘区合理保护和布局灌-草生态系统,以提升植被-土壤对暴雨的容蓄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改变了城市水循环过程,加剧了城市暴雨洪涝问题。从城市雨洪模型构建的角度,回顾了降雨观测与预报技术、城市雨洪产汇流计算方法以及城市雨洪模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种技术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指出城市雨洪模型在机理认识和数据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城市雨洪模型的概念性框架与基本流程。从雨洪资源化的角度,介绍了城市雨洪管理基本理念和策略,分析了城市雨洪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案。阐明了城市雨洪模拟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前景,未来应该强化高精度降雨观测和临近定量降雨预报能力,探索城市化流域的产汇流机理和响应机制,开发有效的城市雨洪模型系统,发展多源信息耦合技术,开展城市雨洪模拟预报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城市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雨洪资源地下回灌工程易堵塞、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以入渗池为例,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实验通过模拟雨洪资源地下回灌条件和过程、设定渗透介质的表面形态和回灌的工程工艺方法,观测渗透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堵塞层悬浮物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相同目标补给层、不同回灌工程工艺方法对入渗速率的影响,分析促渗机理,评价堵塞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索促渗关键技术。提出了局部高位入渗方法、垄沟池底方法、间歇回灌方法三种有效的促渗技术,对雨洪资源地下回灌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家法  朱崇珍  郭少芳 《地下水》2007,29(4):7-7,10
动态汛限水位控制是指水库在汛期,根据实时雨、水、墒情,利用暴雨、洪水预报成果,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确保水库、上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水库动态汛限水位控制方案确定的控制范围对汛限水位进行浮动的调度过程.结合防汛指挥系统建设,采取动态汛限水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蓄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发挥防洪与兴利的最佳结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高精度地模拟流域雨洪过程,应用动力波法求解二维圣维南方程,并耦合水文过程,建立了包含流域降雨产流、汇流、下渗以及洪水演进等过程的高性能流域雨洪数值模型。该模型的优势在于使用非结构网格,可较好地处理不规则边界,准确贴合复杂地形表面,使得模型能精确计算模拟流域雨洪过程,同时引入GPU技术加速计算,使得大尺度流域雨洪计算成为可能。最后,将模型应用于V型经典算例及2个实际流域雨洪算例,所得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计算所用时间较短,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且精确模拟流域雨洪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对实际流域雨洪灾害进行合理高效的预测,为应急抢险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城市雨洪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对水文过程描述的角度对城市雨洪模拟技术进行了回顾,认为管网汇流阶段算法较为成熟,而产流和坡面汇流阶段还有待深入研究.从模型构建思想的角度回顾其发展历程,阐明了经验性模型和分布式概念性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分布式物理模型的良好发展前景.通过总结国内外几个具代表性城市雨洪模型的特点,从特定模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城市雨洪模型的现状,并指出中国与国外模型研究的差距.对与城市雨洪模拟精度密切相关的基础数据收集与管理技术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城市雨洪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