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10日清徐县北云支村北发生ML 2.3地震,5月11日太原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发生ML 2.3地震,5月13日清徐县北云支村北发生ML 2.5地震,5月19日太原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发生ML 1.7地震,6月30日小店区代家堡村北发生ML 3.0地震.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鼻MS 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MS 7.4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2次地震序列均为走滑型破裂.  相似文献   

2.
赵健 《山西地震》2005,(1):18-20
依据《清徐县地震灾害损失预测》项目,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探讨了基于GIS的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叙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总体框架的设计思路以及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构建框架,重点介绍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生命线工程模块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继1980年在北京宣武门首次发现古地震遗迹之后,在三里河(木樨地大桥正北约100米处)开挖地下管道的人工剖面中,再次发现了古地震遗迹——砂土液化现象(图1)。该剖面为全新世地层,自上而下为:①人工填土,含有清代瓷片⑤ 2.5米②黄褐色亚粘土 1.3米③褐黄色细—中砂层,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十分发育,夹薄层亚粘土,含有小螺壳⑥唐代陶片⑤及砖块等 3.5米④砂卵石层 >2米  相似文献   

4.
对震害预测了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以地震预报为基础的震害预测概率法,阐述了该方法的意义和思路,并利用此方法对清徐县各乡镇进行了经济损失预测。  相似文献   

5.
2016年12月18日11时08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发生4.3级地震,虽然有感范围涉及6个地市,但由于震源深度较大,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抗震性能较强,因此此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这次地震的烈度图长短轴特征、通过震源机制解研究此次地震的主破裂方向,破裂特征,同时结合震中位置附近的活动断裂倾向、走向、错动性质,综合分析认为发震断裂是田庄断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不同深度观测孔的资料与距太原300公里内大于5级地震的对应关系作一些分析研究.一、专用地震孔组的水文地质条件J_3孔组位于太原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北端,太原市迎新街北一条隐伏断裂的北端.J_3孔深30米,观测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潜水动态,水位埋深6米左右.J_3~1孔深110米,观测67—98米第四系中更新统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20—28米.J_3~2孔深304米,观测216—296米第三系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15—24米.J_3~3孔深494米,观测42米以下的石炭系裂隙承压水动态,水位高出地表8米左右.二、分析震例,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震例,是正确的认识地震与摸索预报方法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聊城地震水化试验站观测井为一热水自流井,位于聊城-兰考断裂带的上升盘,钻孔深度2337.72米,观测流量控制在6.7米~3/小时左右,水温52℃。该井水为中下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自流水,含氡量一般为3.5埃曼。因井较深、封存条件好,所以,外界干扰因素少。从几年的观测情况来看,影响水氡测值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气压等气象因素。通过几年水氡观测发现,用FD-125测氡仪和FD-105K射气仪两种仪器所测氡值  相似文献   

8.
黄土窑洞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布较多,是黄土高原的劳动人民长期同大自然斗争中产生的一种较好的传统建筑形式.认真研究这些地区民用窑洞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对临汾1695年8级地震极震区附近现存的两孔窑洞进行了初步考查.临汾县龙祠公社晋棠村吕信头家一孔座西向东的半地下窑洞,地处罗云山前洪冲积扇上,土质都是沙石土粒,胶合程度较差.该窑是在平地挖下1.50米,下壁用石块砌1米,其余全部用砖砌起.窑外长11.20米,外宽6.60米,高4.15米,窑壁宽1.40米,窑的内深10.50米,内宽3.80米,高2.60米.窑的前部有门和窗,后部开有窗户.据该村《重建三圣庙碑记》记载,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庙宇全毁,十年后由村西迁至村中.调查时据村内群众和窑主人反映:前人相传,康熙年间地震时,全村房舍窑洞倒塌,唯有该窑无损,现在还可住人.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地球》2010,(6):98-99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军晌乡北的古驿道上,有一座号称京西名村的古山村——灵水村,它历史悠久,以辽、金、明、清的古民居著称。自明清以来,村中出过22个举人,缘此又被称为京西“举人村”。灵水村读书风气浓厚.有“灵水先生遍京西,灵水教师桃李满斋堂”的说法。现在。村东北侧建有文昌阁和魁星楼,文昌帝君是主管功名利禄的神。魁星则负责“朱笔点魁”。  相似文献   

10.
太谷地裂缝     
1988年7月20日一场暴雨之后,太谷县北洸村附近出现了3条长约150—200米,宽0.9—1.2米的地裂缝,可见深度0.6—2.2米,走向为弱35°—55°东和近东西向两组.该裂缝严重破坏了公路和铁路路基.裂缝原因尚无定论,图为地裂缝情况.  相似文献   

11.
砂土液化深度历来是工程界颇为关心的问题.以往研究砂土液化深度多靠间接或宏观的方法, 因而取得的结果彼此间差别很大, 本文提出一种建立在喷砂同地下砂层直接对比基础上的矿物学方法.唐山地震之后, 作者等收集北京通县的西集、王庄(以上为 Ⅷ 度烈度区), 河北香河县的骡子王、渠口、县城大气所(以上为 Ⅶ 度区)等五个钻孔剖面上的砂样及地表喷砂、并进行矿物与颗粒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 西集喷砂同地下12.26米砂层类似;王庄喷砂同地下11.02米砂层类似;骡子王喷砂同地下12.3米砂层类似;大气所喷砂同地下9.2米砂层类似;渠口喷砂同地下11.28米砂层类似.据此可以认为, 唐山地震时北京通县与河北香河等地的 Ⅶ 和 Ⅷ 度烈度区的最大液化深度不超过12.30米, 变化在9.2——12.30米之间, Ⅶ 度区有可能更浅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M≥3.5级以上地震目录为基础数据,对该目录做了余震删除、时间完整性分析以及时间统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M≥3.5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77年;M≥5.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45年;M≥6.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00年.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基本平稳,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符合泊松分布.并且在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仍有6年左右的丛集周期.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开始,随着天气气候模式和超算机计算能力的发展,加之气象精细化预报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气象数值模拟迈入“百米级”发展阶段.本文系统回顾并归纳了近20年来百米级气象数值模式研发和模拟应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百米级大气模式资料同化和浅积云对流、云微物理、边界层和城市陆面等物理参数化方案的研发进展,以及模式对天气系统、边界层特征、降水、雾和城市化效应的模拟研究.基于百米级模式的研发和应用现状,指出该研究领域的五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有限域高分辨率资料同化方法、云和边界层作用反馈、百米级城市陆面模式、人工智能方法对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模式分辨率与计算资源的平衡配置,以期为系统开展百米级气象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起防震减灾工作,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件需要花很多钱的事,对于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的地区,似乎是一件无法进行的工作,但是新疆柯坪县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一种启示,这就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只要领导重视,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防震减灾工作仍是大有可为的。1.柯坪县概况柯坪县位于新疆南天山西部、东经78°03′—79°57′、北纬40°02′—40°57′,北仰天山,南临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海拔1000—3000米左右,全县东西长163.5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11260平方公里,山区占72.4%。全县仅三乡一镇24个自然村,人口3.5万多人,城镇人口70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北部处于阿尔金断裂、祁连-海源断裂、东昆仑断裂3条巨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地块,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就是这个围限区域内的一个重要的断裂.2003年4月17日在该断裂带附近的德令哈的怀图塔拉乡发生了1次6.8级地震及3次5级左右地震,随后进入约1年的3.5级以上地震平静,2004年5至7月该区域的3.5级以上的地震再次活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小震活动指出:博克图5.6级地震前,该区存在不同震级下限的围空区小震条带的分布与近代活动性构造基本吻合;5.6级地震发生前,应变释放加速,ML≥3.5级地震的频度上升,ML≤3.5地震的频度和b值下降是中短期异常的重要标志;前兆震群往往发生在孕震空区的边缘.  相似文献   

17.
一、台站简况马家沟形变电阻率台,于1976年1月开始观测,台站位于唐山7.8级强震区北东约8公里处.台址下是北东向开平向斜的北缘,即开滦马家沟矿井口保安煤柱范围之内,探测体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岩性为粗、中、细砂岩及粘土岩等.表层为9~12米厚的粘土层所覆盖,探测深度有60米左右.地面地形平坦,观测布置方向有N69°34′59″E向(供电极距170米,测量极距20米);N20°25′01″W向  相似文献   

18.
二.6 2.20 3.5 3.19 3.22、 4.2 毛.2二 4.21 4.2二 6.22 7.29 8.19 9..5 9..510.10二二.1811.23二2.*8一九七七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9.
山西交城断裂错断全新世洪积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娃利  聂宗笙 《地震地质》1992,14(3):216-216,T001
航片判读及野外调查发现,位于山西太原盆地西界,交城至清徐县长约26km的山前地带,展布着一系列断续分布、总体呈NEE走向的洪积扇陡坎(图1)。 这些冲洪积扇陡坎展布在山前各冲沟沟口处,位于人山寺沟、大峪沟、桃园沟、泽鱼沟、市儿口沟、方山口沟及胡石井等沟沟口均可见到。这些陡坎的高度在1~10m不等。陡坎西北侧抬升,表现为冲洪积台地,陡坎组成台地  相似文献   

20.
对黄土高原11个地点的新近纪红黏土沉积进行了粒度测量和统计分析, 发现晚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红黏土的粒度组成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南北向分异, 北部佳县红黏土堆积的平均粒径可达20 μm左右, 而南部蓝田则为9 μm左右; 佳县红黏土中>30 μm的粗颗粒含量达24.4%, 而蓝田红黏土中>30 μm的粗颗粒含量是5.6%. 红黏土的粒度分布特征指示了古粉尘主要是偏北风搬运来的, 进一步的分析以及与末次冰期旋回黄土高原12个黄土剖面的黄土-古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比, 表明其传输动力可能为近地面的低空风系. 根据红黏土沉积序列粒度的变化特征, 将6.2~2.6 Ma BP期间古粉尘传输动力的强度变化分为3个阶段: 6.2~5.4 Ma BP颗粒较粗, 传输动力强度较大; 5.4~3.5 Ma BP颗粒最细, 传输动力强度小; 3.5~2.6 Ma BP颗粒最粗, 传输动力强度最大. 相应地, 将沉积速率的变化过程分为: 6.2~5.4 Ma BP 沉积速率较大, 5.4~3.5 Ma BP沉积速率最小, 3.5~2.6 Ma BP 沉积速率最大. 研究表明新近纪古大气粉尘传输动力及源区干燥度都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可能与全球冰量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