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图》2007,(6):8-8
美国宇航局NASA从最近的卫星图像发现,南极洲的冰雪消融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并有明显迹象表明,冰层融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也表明全球变暖同时在加速。  相似文献   

2.
前任世界银行欧洲部副总裁J.F.里斯查德在他的《2020--20年解决20个全球问题》一书中预计,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60座,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超过50%。由此将引发生物多样性消失、海洋污染、缺水问题加剧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之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全球变暖。2008年11月,曾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表示,他的政府将开始从每年10多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GPS/STORM试验与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进一步验证地面GPS连续实时探测可降水汽量,提供恶劣天气气象预报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天气变化剧烈的两个时段在上海地区进行了两次GPS/STORM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面GPS可提供近实时的、连续的,高精度(内部精度可达1-2mm)的可降水汽量,并与实际降雨和天气变化的过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GPS可降水汽量(PWV)与无线电探空(Radiosonde)结果间的系统差小于1mm,由于地面GPS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可降水汽量变化的能力。可成为恶劣天气气象预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5.
《今日国土》2009,(12):40-42
科学家在对数千份科学文件进行精心研究后.撰写了一部有关全球变暖危害的专著.首度向世人系统描述了地球气温升高6℃后全球面临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山谷冰川相对于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冰川周围地形变化大,冰流运动复杂,容易导致冰川表面的完全失相干,从而很难提取出山谷冰川的冰流速度.为了削弱常规干涉测量中时间和空间失相干问题对山谷冰川冰面运动速度提取的影响,采用2007-12-10和2008-01-25的一对时间间隔46 d的L波段ALOS/PALSAR雷达数据,利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成功的获取了青藏高原冬克玛底冰川表面的冰流运动速度,并将所得结果与该地区利用1996年C波段的ERS tandem数据获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对于中国西部无人区的山谷冰川来说,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获取其冰流运动规律的有效手段,另外,相同时间间隔的L波段SAR数据比C波段SAR数据在提取冰流运动信息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数字     
《今日国土》2010,(3):4-4
气候变暖是根据世界各国长期监测、科研的结果.交暖是事实。从监测的结果看,全球近10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7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近100年气候观测的结果是,中国变暖的趋势和全球是一样的,大体上升高了1.1℃,极端天气事件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我们越是了解1500年的气候周期,就越会觉得近期气候变暖是人为的或危险的说法是不可靠的。"自从"全球变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流行以来,媒体很少报道不同的声音。在中国,连科学界的不同意见都很少公开发表,于是给公众的印象就是,"全球变暖"已成定论。特别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近年发表的有关气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大气变暖,海平面有升高的趋势,对住在海岸两边的居民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它的预测能帮助人类制定宏观的政策。但是最新的天气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分析显示:20世纪对海平面上升预测出的平均值,低于实际观察得到的值。影响海平面高度的因素很多,20、21世纪,最重要的影响来自随大气变暖引起的热膨胀,另外起作用的还有融化的冰山、北冰洋及格陵兰冰层质量的变化,地面贮水的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方法、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自2020年后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方式,并从2023年开始每5 a开展一次全球碳盘点。2019年第49届IPCC全会明确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排放清单校验方法。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MVS(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Support)能力。本文调研分析了全球碳盘点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的技术原理,梳理了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生态系统碳源汇卫星遥感估算、人为源碳排放卫星遥感、碳通量同化估算等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核心环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了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碳盘点任务的支撑能力,并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的碳监测卫星计划方案,并展望了中国开展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重点任务,期望为中国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地图》2007,(3):8-8
为了让人们更加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的报纸之一《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地球时间”的活动,号召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在3月31日晚7时30分到8时30分停止使用电器1小时,用行动响应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3.
《地图》2008,(5):14-14
顾名思义,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在这片冰雪世界里,它几乎没有天敌,堪称"王者"。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冰面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并将继续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干旱与土地退化呈扩大发展趋势、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海岸带灾害将加剧等。因此,未来我国环境地质工作应主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海岸带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并纳入到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之中;二是加强地球表层水循环系统“碳汇”作用研究,开展碳地下埋存调查评价,为温室气体减排奠定基础;三是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防治水平;四是加大地下水资源勘查力度,提高地下水资源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在全球升温影响下处于全面加速退缩的态势。长时序的冰湖变化既能反映冰川演变过程,也可为冰湖灾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DWI-NDSI组合法提取冰湖的改进方法,有效增加了阈值分割法提取冰湖的适用范围,使冰湖的错分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并以1988年—2018年共16景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成功对布加岗日冰川的冰湖面积实施提取并对其做统计分析和时序研究。进而发现,该冰川出现冰湖数目增多(2个)、面积增大近一倍(从约2.7666 km2增加至约5.2308 km2)的现象,表明其在近30年间消融过快、退缩严重,并阐明温度变化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由冰川融水导致的部分冰湖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也极具增高。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今日国土》2008,(6):7-7
全球变暖对环境、经济和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高山到海洋,从极地到热带.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低地城市将被淹没.沃土正在变成荒漠.天气规律愈加不可预测。这个代价将由世界各国共同承担。气候灾难和主要食品价格飙升.最大的受害者将是穷人。最富裕的国家也将面临经济衰退和世界为日益稀少的资源进行争夺的前景.要减缓气候变化.消除贫穷,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定位系统》2007,32(4):44-44
国际大气科学家小组提出,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要求改变卫星发射方式,并可能影响GPS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何琦敏 《测绘学报》2023,(9):1610-1610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导航技术,在诸多重要领域(如测绘、气象、交通、环境和农业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NSS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汽探测手段,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它克服了传统气象观测水汽的诸多缺点(成本高、时间分辨率低、仪器偏差与漂移影响较大、易受天气影响等),能够实时反映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全天候地获取全球大气水汽信息。然而,GNSS气象学作为一项快速发展的学科,在多尺度的天气灾害事件监测与预报模型的应用研究中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11,(3):13-13
全球变暖造成冰川和冻土消融,降水量重新分配,海平面上升等诸多影响。根据科学家的说法,这种现象不仅威胁着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破坏许多珍贵的考古遗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球背景与国家战略层面、学生就业需求与深造层面、国内外主要高校教学现状等方面探讨了“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教学改革关键问题、目标与内容,提出了教学改革应以陆海统筹为原则,以解决全球性问题为导向,并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开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灵活的课程教学形式、加强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