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万才 《地下水》2012,(5):178-180
分析多泥沙河流产生特性及国内泥沙研究治理现状、水沙灾害,剖析多泥沙河流泥沙产生机理以及由于自然、人为因素造成的多泥沙河流泥沙加剧的成因。提出在遵循源头拦截下游疏导的传统治理思路下,研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多沙河流泥沙进行适时监测,开展河流泥沙基础理论及数字模型、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技术等研究,为最大限度减少河流泥沙灾害,减少河流沙漠化,维持河流生态平衡,科学拦截合理疏导提供理论指导,为江河治理与防洪、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河库水电开发等领域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党新成  李新贤  高建芳 《水文》2006,26(5):89-90,82
论述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地理、气候及河流概况,降雨、径流和泥沙的时空分布规律,从降水、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文与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3.
河流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叔尤  方铎 《水科学进展》1992,3(4):319-325
从流域产沙、床面形态及河床阻力、泥沙输移、河流形态及其演变、工程泥沙、河流模拟、泥沙测验和环境泥沙等八个主要方面评述了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未来可能引起关注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4.
河流悬浮泥沙动态监测对河道变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遥感技术可对大区域河流水体悬浮泥沙进行实时监测。与海洋和湖泊等大面积水体相比,当前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关注较少,且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入海河流河口区域。为充分发挥不同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多源卫星遥感资料优势,实现更广泛区域、不同级别河流的悬浮泥沙输运遥感监测,对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河流悬浮泥沙卫星遥感的数据源和模型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出河流悬浮泥沙卫星遥感研究中面临河流遥感反射率高精度提取、悬浮泥沙浓度高精度遥感和基于二维表层悬浮泥沙浓度遥感的三维通量遥感等挑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从去除邻近效应大气校正、考虑悬浮泥沙粒径分布的浓度遥感和悬浮泥沙输运通量三维遥感3个方面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监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化学特性与流域泥沙输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中的离子输移与泥沙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流域侵蚀过程中物理化学作用分析指出,流域的离子溶出与流域泥沙侵蚀过程具有伴随性,相应的泥沙和离子输移也具有相关性.通过研究嘉陵江和渭河干流站点的离子输移与泥沙输移的实测资料得出,河流离子输移量与泥沙输移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河流中不同种类的离子输移与泥沙输移的相关程度不同,不同河流二者相关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山溪性河流易受极端事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在大陆边缘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术界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以闽江—东海陆架系统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亚热带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宽陆架系统的“源—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闽江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在波动中略有增加,但水库的建设显著减少了入海泥沙通量,并且减弱了水沙通量的季节差异,河流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对流域人类活动敏感且响应迅速;河口水体环境、悬浮体浓度、沉积物粒度组成及陆源有机碳埋藏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显示,闽江入海泥沙主要分布在闽江河口附近海域,其中粗颗粒泥沙在水动力的作用下主要堆积在河口水下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细颗粒泥沙主要堆积在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及前三角洲附近海域,仅有少量细颗粒泥沙沿岸向外输运并沿途沉积,与大河流—宽陆架系统及中小型山溪性河流—窄陆架系统显著不同。河口人类活动及极端事件通过改变沉积物组成、环境动力、入海泥沙通量等方式对河流—陆架系统的“源—汇”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在当前流域来沙量锐减、河口地区海砂开采等人类活动强度增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4)
以新疆台兰河为研究对象,对该河流泥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得出:台兰河泥沙主要来源是流域表面的土壤和水流冲刷河床、河岸崩塌挟带的泥沙。河流中泥沙含量多少受流域水土流失程度、洪水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壤特性、气候干旱程度、河流水量和洪水集中程度等综合因素影响。河流含沙量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含沙量的沿程分布与径流量的沿程分布大体一致,呈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防洪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除了内陆河以外,河流最终都将汇入海洋。在这里,河流和海洋动力同时起着作用,形成特殊的景观。总的来看,河口地区是一个淤积的环境。泥沙淤积对泄洪、排沙及航运等方面的影响,就是河口的主要泥沙问题。根据“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以河口的水  相似文献   

9.
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泥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章民 《水文》2013,33(4):80-83
选用珠江流域主要河流的58个泥沙站1956~2000年连续观测的泥沙资料,按河流水系分不同的区域对主要河流含沙量和河流输沙量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河流的含沙量较小,由于径流量大,输沙量较大;含沙量在区域上的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西南部大于西北部,东南部与东北部差别不大的特征;主要河流西江、北江、东江含沙量沿程变化呈现从上游往下游递减的规律;产沙量最大的区域是南盘江和北盘江,西江上游区域是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90%以上。虽然各区域不同时期输沙量有所增减,但全流域输沙总量较稳定;西江上游红水河和东江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河流泥沙的拦蓄明显,造成下游河段的含沙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阳霞河位于轮台县阳霞镇境内,发源于南天山支脉科克铁克山南坡。阳霞河流域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径流形成区,洪水泥沙导致阳霞河河床频繁变迁,对沿河水利工程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阳霞河流域无泥沙观测资料,迪那河水文站与阳霞河流域同属相同气候区,将其作为参证站,基于多年水文资料,对阳霞河泥沙来源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关系以及泥沙形成原因及防治途径等方面水文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阳霞河年悬移质输沙量的估算,借用流域输沙模数推求设计流域工程场址处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估算出阳霞河引水枢纽断面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9.63×10~4t,其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107.56×10~4t。  相似文献   

11.
薛庆兰  王忠国  吴启宗 《水文》2008,28(2):91-93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渠河石埠子水文站的历年实测资料进行关联序分析,确定各种因素与河流泥沙变化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主要因素,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定量分析人为因素对河流泥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渠河石埠子水文站上游1980~2000年与1959~1979年相比,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占51.02%,人类活动作用减少泥沙流失15.41万t.  相似文献   

12.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从事泥沙工程的教学工作已三十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累累,是我国研究泥沙问题的基地之一。六十年代曾编写出版了《河流动力学》及《河道整治》等教材,颇受当时水利界的欢迎。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总结。在原基础上,将有关泥沙工程的内容合并,编写出版了《河流泥沙工程学》教材。这是我国仅有的一套完整的泥沙工程学教材。在国际上,将泥沙工程编写成一套大学教材,也无先例。无论从科学水平上来评价,还是从教材要求来看,这本教材都是值得称道的。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密切联系我国实际,具有我国教材的色彩,本书在内容、举例、引用资料等方面都从我国实际出发,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教材。譬如在工程泥沙问题中,突出水库淤积问题;在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齐斌  马文进  任小凤 《水文》2002,22(2):32-35,57
在悬移质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公式法及经验相关法对测点位置流速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河流断面特性,建立了多年综合及相邻流量测次累积面积百分数与累积流量百分数相关曲线法等不同的部分流量权重系数借用方案。经实测资料检验,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的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的精度要求,能满足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河海交互作用沉积与平原地貌发育*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河流是搬运陆源泥沙的主要动力,对相邻的海岸海洋沉积动力有巨大影响。中国河流汇入海洋中的泥沙曾占全球入海泥沙的10 % ,现代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曾是海岸平原,河-海交互作用是形成海岸平原与浅海输积泥沙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5个不同类型的河流展示其不同的泥沙运动与河口沉积的特性以及对相邻陆架之影响,包括: 1)强潮型动力的鸭绿江河口湾,形成从陆向海与从海向陆的双向水流交汇沉积,海岸形成潮流脊体系。 2)季风波浪为主导动力的滦河口,以泥沙的横向运动为主,形成沙坝环绕的双重海岸,沉积粒径自海向陆减小; 沿岸浪流携运泥沙向河口两侧分布,使沙坝具有沙咀状的复合特点。 3)弱潮型、多沙的黄河口,径流于两侧堆积指状沙咀,沙咀下风侧形成粉砂粘土淤泥湾,沿岸流携运泥沙向渤海湾延伸为淤泥舌。 4)径流与沿岸流组合作用的沉积模式,以长江口为代表,泥沙沿岸向南输运为主导,向海岸与向内陆架构成颗粒变细的带状沉积,外陆架出露残留砂。 5)充填河口湾的三角洲,以珠江为代表,河流分汊与会潮点泥沙堆积,悬移质扩散至湾外,被沿岸流携带沿海岸向SW运移,外陆架为残留砂沉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述河流均受到人为活动的改造影响,河流自然过程与河海交互作用效应均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以滦河三角洲为例阐述河-海交互作用与平原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河流泥沙模拟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春宏  王延贵  张燕菁 《水文》2006,26(3):37-41,84
本文系统总结了河流模拟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河流模拟技术包括河流实体模型和泥沙数学模型两部分。在实体模型方面,已建立了一整套河工模型的相似理论、设计方法和试验技术,在模型变态、模型沙选择、高含沙水流模拟、模型测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并解决了大量的工程泥沙问题。在数学模型方面,建立了一维、二维和三维泥沙数学模型,并随着泥沙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广泛的工程应用,在计算模式、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后处理、参数选择、高含沙水流问题处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还展望了河流模拟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冲积物粒度参数中包含的河型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炯心 《沉积学报》1986,4(2):57-68
一、问题的提出冲积物是河流作用的产物。沉积物的特征与河流的水文泥沙条件及其动态息息相关,河流的水文泥沙条件的变化十分清晰地反映在冲积物相的变化中。另一方面,沉积物本身又构成了平原河流的河床边界。如所周知,一定的河型总是与一定的水沙边界条件相联系,而一定的水沙边界条件又能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特征的冲积物,故河流的河型与其冲积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河型往往有其独具的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17.
泥沙     
一、水流里为什么会有泥沙: 天然河流都攜帶泥沙,我國黄河、永定河含沙特多,終年濁流滾滾,南方河流則除汛期漲水泥沙稍多外,枯水季節清澈見底,但在中泓附近,仍可見河底偶而有沙石滾动。因此不免有人要問,河水中为什么会带泥沙呢?不同河流或同  相似文献   

18.
生源物质作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河流中的迁移转换一直倍受关注。水沙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受众多环境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过程极其复杂,不仅影响着河流生源要素的通量演变规律,还关系到河流水环境问题。为探究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作用机制,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对泥沙颗粒与生源物质的微界面作用、水沙界面对生源物质的迁移转化作用、水流条件对泥沙吸附解吸生源物质作用机理进行总结和概述,总结阐述了河流水质模型和闸坝泵条件下的水环境调控模型,最后指出平原河流水沙运动对生源物质输运作用机理及水环境调控。针对上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水文》1964,(3)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根据水利电力部的指示,于1964年3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泥沙培訓班。該班于7月15日胜利結业,历时共四个半月。泥沙培訓班学員包括全国水利水电系統的勘測設計、工程管理、水文及科研部門的在职干部、有关大专学校的教师、以及航运部門和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有关工作同志共102人。在学习期間共讲授河流及港湾水力学、泥沙运动理論两門基础課,以及河流地貌及野外調查、河床演变、河口港湾泥沙問題、泥沙測驗、水庫泥沙問題、渠首渠系泥沙問題、模型試驗、河床变形計算、航道整治等九門专业課。同时还开展了經驗交流讨论会和参观实习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20.
吕祖峰  刘涛  董睿 《水文》2007,27(5):90-91,24
分析了鲁北平原主要排洪河道悬移质泥沙的来源、组成、年内、年际变化及沿程变化规律,水沙关系,输沙量与年径流量、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指出鲁北平原河道泥沙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流域产沙;二是引黄客沙,其中引黄客沙是鲁北平原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引黄客沙的大量进入,不但改变了河流泥沙形势,而且加剧了河道淤积,使各河行洪能力较70年代降低了40%~70%。鲁北平原区河流泥沙的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与年径流量的丰枯变化有较明显的相应性;输沙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