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常只注意往蒸发小水杯内加水而不注意换水 ,时间久了 ,水杯内会积存灰尘等杂质 ,影响纱布正常吸水 ;还会在湿球温度表感应球部结上一层污垢 ,影响温度表的灵敏度和正常读数。因此 ,平时应保持水杯清洁 ,定期倒去水杯内残余水分 ,并清洁水杯内杂质后换上蒸馏水 ;如遇沙尘天气 ,要及时清洁和换水应注意清洁水杯及换水@臧俊岭$平舆县气象局!河南平舆463400  相似文献   

2.
上海医用仪表厂整顿气象温度表的质量,重点抓了以下四个质量问题:一、曲管地温表及地面温度表的水银氧化;二、最高温度表的最高性不良;三、最低温度表的最低性不良;四、温度表套管内凝结水汽。经多年的努力,这些质量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现介绍如下。一、水银氧化问题:引起曲管地温表及地面温度表水银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毛细管内的清洁程度、水银中的微量杂质、灌充气体的纯净  相似文献   

3.
测定空气湿度的准确度与湿球温度示度的准确度有很大关系。要使湿球示度准确 ,湿球表面要有良好的蒸发和热量交换 ,因此需选择吸水性良好的纱布、正确地包裹纱布、保持纱布的清洁以及用纯净的医用蒸馏水来湿润纱布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杯口距湿球球部约 3cm ,杯中盛蒸馏水 ,供湿润湿球纱布用。”在实际观测中 ,经不断摸索发现 ,湿球温度表的水杯水位高度会影响到测温精度。对比观测发现 :适时调节好水杯水位 ,湿度实测和自记的差值范围明显减小。空气湿度增大 ,水杯水位应降低 ;湿度减小 ,水杯水位应提高。冬半年 ,当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的溶冰观测是:当湿球纱布冻结后,应及时从室内带一杯蒸馏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下部2~3 mm处剪断,然后把湿球温度表下的水杯从百叶箱内取走,以防水杯冻裂。笔者下站检查业务工作,曾发现某站的气温是-1.1℃,但湿球纱布还未剪短。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原因是当气温达0℃以下,湿球球部的纱布不一定结冰,但水杯内的水会结冰,从而使湿球纱布浸入水中的一部分也结冰,造成影响湿球纱布的正常吸水及湿球表面的蒸发和热量交换,常会形成水上部分纱布似冻非冻,导致湿球温度表示度不稳定,甚至失…  相似文献   

5.
从湿球纱布包扎、更换和湿球溶冰、用水以及调整湿球球部与水杯的距离等5个方面介绍了湿球温度表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为地方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冬季出现积雪时,应把地面3支温度表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进行观测.若继续下雪,或者天气放晴,温度表重新被雪埋或下陷积雪内时,均应在巡视仪器时把温度表重新放置在雪面上.否则,若扒雪观测,读数就会偏高;若是晴天积雪融化,温度表球部下陷雪内,0 cm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则会偏低.  相似文献   

7.
罗玉坤 《气象》1996,22(2):55-55
润湿系统污染对测湿准确度的影响罗玉坤(四川省自贡市气象局,643000)湿球温度表润湿系统(指水杯、湿球用水及纱布、球的表面、扎线等统称为润湿系统)污染的途径,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将其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人为因素包括:湿球未用清洁蒸馏水(包括...  相似文献   

8.
注意混球纱布的正常蒸发何国康(百色地区气象局533000)干湿球温度差值的大小,主要与当时的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越小,湿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越快,湿球温度降得越多,干湿球温度差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湿球温度表下的水杯蒸馏水太少。湿球球部下端的纱布扎线过...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我们曾发现有时湿度计的差值突然增大,这种现象大多只出现在14时至20时,尤以14时居多.经检查,干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无误,水杯里的蒸馏水是满的,杯口距湿球球部的距离也合适,湿度计的记录也正常,并且02、08时的记录都正常.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湿球纱布被扎线扎得过紧所致.  相似文献   

10.
冬季出现积雪时 ,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进行观测。若继续下雪 ,或者天气放晴 ,温度表重新被雪埋或下陷积雪内时 ,均应在巡视仪器时把温度表重新放置在雪面上。否则 ,若扒雪观测 ,读数就会偏高 ;若是晴天积雪融化 ,温度表球部下陷雪内 ,0cm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则会偏低地面温度表在雪面上的观测@冯昌运$台前县气象局!河南台前457600  相似文献   

11.
谢华生 《气象》1978,4(1):40-40
用干湿球温度表来测定空气湿度,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其测湿精度。这里主要谈谈湿球用水和纱布的使用维护问题。 我们知道,干湿球温度表是两支性能、规格和外形都基本一致的温度表。干球是用来测定气温的。湿球就是在球部按规定包上纱布,并将纱布伸入下方有蒸馏水的水杯中,通过纱布的毛细作用,蒸馏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湿球球部。湿球球部表面水份蒸发所消耗的热量,由湿球周围的空气供给,这就使湿球周围空气温度下  相似文献   

12.
在正常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然而,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最高温度的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的现象,且多在晴朗的天气里出现.排除仪器故障、安装不当和最高温度表特有误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工站地面温度的观测方法造成的.因为要精确测定土壤表面温度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观测方法是把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一半.  相似文献   

13.
没有准确和标准的计量器具,就不能索取准确可靠的资料,对“准确、及时、优质”服务必然带来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们使用的各类温度表均系国产,产品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水银氧化、中断、毛细管壁有水银滴、套管内有水汽,特别是测定地面和地中温度的地面最高、最低和曲管温度表.如果平时工作中不注意维护,就容易出现故障,对记录的准确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下面就各类温度表存在的问题和在使用、维护上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一些看法,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常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然而,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最高温度的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的现象,且多在晴朗的天气里出现.排除仪器故障、安装不当和最高温度表特有误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工站地面温度的观测方法造成的.因为要精确测定土壤表面温度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观测方法是把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一半.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有关物理和化学理论,阐述湿球温度表润湿系统(指水杯、湿球用水及纱布、球的表面、扎线等统称为润湿系统),污染的途径,对测湿影响进行了定性(理论上)和定量(实验上)分析,提出减轻影响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 ,我们曾发现有时湿度计的差值突然增大 ,这种现象大多只出现在 1 4时至 2 0时 ,尤以 1 4时居多。经检查 ,干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无误 ,水杯里的蒸馏水是满的 ,杯口距湿球球部的距离也合适 ,湿度计的记录也正常 ,并且 0 2、0 8时的记录都正常。经进一步检查 ,发现是湿球纱布被扎线扎得过紧所致。因为 ,白天温度高 ,相对湿度较小 ,湿球水分蒸发快 ,由于扎线扎得太紧 ,水杯里的水不能正常地通过纱布的毛细作用传到湿球球部上 ,湿球球部水分供应不充足 ,球部没有充分湿润 ,导致其数值偏高而失真 ;夜间由于温度下降 ,湿度增大 ,湿…  相似文献   

17.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气象记录预审旨在发现并纠正错误记录。预审中对不符合变化规律的记录尤要注意。下面以地面最高温度记录为例,谈点体会。在预审地面最高温度记录时,经常是把最高温度表的测值同当日1 4时的地面温度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高出1~5℃。然而也常出现两种特殊情况:一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低于1 4时地面温度;二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比1 4时地面温度高出很多,有时超过1 0℃。出现这两种情况时,首先要分析检查温度表是否有故障,一般要查看前后几日的记录,如果前后几日的记录正常,则表明温度表没有故障;第二,要根据当日的云、天气现象和日照记录进…  相似文献   

19.
雪后初晴 ,地面最高温度表会随着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而逐渐陷入积雪内 ,实测得的地面最高温度值失真。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有积雪时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在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 ,均应将表重新安置。但是 ,这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为 ,在太阳照射下 ,有时候积雪融化较快 ,在温度表本身重力作用下 ,地面温度表时常陷入雪内。而这时往往又是地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 ,很容易造成记录失真。不同的天气条件 ,最高温度表塌陷的程度不一样 ,对最高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因…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检查台站地面仪器使用、维护情况时,常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毛细管内液面以上的剩余容积的顶部有累积0.2℃左右水银中断现象(以下简称“顶部水银”),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观测员的足够注意。最高温度表出现“顶部水银”是由于仪器制造本身没有采取抑制感温液蒸发措施而产生的。实际观测中,百叶箱内的最高温度表没有这种现象,即使是夏季高温在38—40℃时,也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