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安盆地存在有基岩潜山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生物礁岩隆型油气藏和背斜型油气藏四大类型。在纵向上,油气产出的层位主要为中新统砂岩,其次为中 ̄上中新统碳酸盐岩或礁灰岩和渐新统砂岩,个别见于基岩储层。在横向上,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西北断阶带、北部隆起、中部坳陷和中部隆起,少数含没气构造分布于西部坳陷,而在南部坳陷和东部隆起上仅见油气显示。据研究,万安盆地发育了渐新统-中新统含油气系 统,并根据其地质要素和  相似文献   

2.
徐学思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1,15(3):135-136
本文扼要介绍茅山山脉北段地层、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在茅山西侧发现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在茅山腹地发现下白恶统葛村组并被古生界不同层位所推覆;发现接山墩一带由石炭二叠系构成构造窗,为研究茅山推覆构造及其下伏地层中找隐伏煤田,提供了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该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沉积充填的独特性,从而造成所形成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IHS(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和C&C(全球油气田类比系统)资料,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已发现369个油气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3个大类及8个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的平面分布和主要发育层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认为由陆向海和从北向南,圈闭发育的层位由老变新且圈闭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最后指出盆地深水区渐新统-中新统发育的浊积水道圈闭和浅水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的背斜构造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库车坳陷同沉积演化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邓云山  康健 《沉积学报》1998,16(4):109-113
运用古地磁学方法研究了库车坳陷第三系同沉积褶皱,同褶皱检验发现上新统和渐新统原生剩磁主要是同沉积剩磁,说明该区上新世和渐新世表现出较强的构造活动性;因而,对推断控制库车坳陷油气分布的构造格架和相关的构造形迹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地第三系发育完全。上,下第三系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是公认的,据构造变动形迹分析,在下第三系中目前发现有两个较大的沉积问题,自下往上,下始新统孔店组一段与上覆中始新统沙河街组四段之间为区域性假整合,上始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与渐新统沙河街组一段之间的假整合或不整合,上第三系中断统馆陶组与上新统明化镇组之间的为假整合,两者之间可能是华北地区的区域性假整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新化石地点的发现及对过去分类的各地点、各层位化石的整理研究及广泛对比,对河南西部红层盆地化石层位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时代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垣曲盆地渐新统存在与否及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的划分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博兴洼陷始新统和渐新统所取的20件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与渐新统样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上地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一致。稀土特征元素之间的比值显示始新统和渐新统沉积物源岩虽都来自后太古代,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根据源岩属性判别图解可以看出始新统源岩主体为长英质火山岩,渐新统则为长英质和基性岩的火山岩混合物源。多方面对比认为:始新统和渐新统沉积物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明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沉积物源改造,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鲁西隆起与邻近盆地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所发生的构造分异事件,而这次构造分异也造成了邻近盆地内始新统与渐新统之间油气藏成藏要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南沙中部海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沙中部海域发育了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上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根据David.A.Wood(1988)所提出的TTI值和计算方法及R0值的关系,确定研究区生油、气门限,并分析了有面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在研究区发育有古新世-晚中新世砂岩、晚渐新世-中新世(或上新世)碳酸盐岩两大类型的储集层,在南部、中部西南侧、西北部均具有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并发现有断块、断背斜、断鼻、背斜、台地生物礁(礁隆)等地层圈闭类型,因此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GA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油气勘探的接替层位,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GA地区是川中勘探的重点区块,气藏类型为一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技术与地球物理储层反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GA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发育规律.结果发现:须四段气藏有利储层主要在GA区块的西部,须六段气藏主要发育在其主体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0.
张少文  纪占胜  武桂春  李涌溪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2-67040012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物玛地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地层中新发现了中生代孢粉化石14种及未定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将该地层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上石炭统拉嘎组被修订后,研究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再存在拉嘎组混杂在中生代地层中的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在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物玛分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中,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10种及未定种,并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6种及未定种,同时在原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中也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根据化石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拉嘎组和下拉组分别被修定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至此,物玛分区的上侏罗统以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为代表,与其北侧的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上侏罗统可进行对比。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为例,证实在混杂岩带开展古生物学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张少文  纪占胜  武桂春  李涌溪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86-67040900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物玛地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地层中新发现了中生代孢粉化石14种及未定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将该地层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上石炭统拉嘎组被修订后,研究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再存在拉嘎组混杂在中生代地层中的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在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物玛分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中,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10种及未定种,并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6种及未定种,同时在原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中也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根据化石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拉嘎组和下拉组分别被修定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至此,物玛分区的上侏罗统以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为代表,与其北侧的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上侏罗统可进行对比。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为例,证实在混杂岩带开展古生物学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珠Ⅲ拗陷已经发现了大量反转构造油气藏及含油构造,但拗陷北部的琼海凹陷反转构造带研究程度很低.运用生长指数法及位移-距离曲线法分析了琼海凹陷反转构造的反转时期及活动强度.利用沉积分析及定量模拟的手段评价了该区反转构造的烃源岩、储层、盖层条件.结果显示,琼海凹陷构造反转开始于中新世中期;反转构造带发育始新统烃源岩及渐新统-中新统储盖组合;反转时期与文昌组上部烃源岩主排烃期匹配,反转构造带是琼海凹陷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北部陆相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层位包括始新统风火山组、渐新统雅西措组和中新统五道梁组。古近系雅西措组烃源岩,特别是灰岩属于中好烃源岩范畴,有机质类型较好,且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阶段,是藏北高原新生代陆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位。陆相盆地储集岩较发育,储层较丰富,发育层位包括风火山组和雅西措组,其中雅西措组是储层主力分布层位。对测区分析数据表明:通天河盆地具备一定规模的生油岩厚度,而且有机质丰度为沱沱河地区最高,表明其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第三系及其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依据丰富翔实的资料,论述了该区第三地层的分布,区划,地层划分沿革,岩性,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地质演化史;在地层方面,首次在内蒙古西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第三纪地层序列;命名和划分了中始新统乌兰乌珠尔组,上始新统查干布拉格组。下渐新统乌兰塔塔尔组,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乌尔较组,上中新统呼和好来组和上新统昂冈浩特组等6个地层单元,补充界定了查干布拉格组并将其时代厘定为晚始新世;在动物群方面,发现和命名了中始  相似文献   

15.
唐古拉山地区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及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6-1990年期间1:20万区调资料,将唐古拉山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划分为古一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及上新统,并分别命名为沱沱河群、雅西措群、查保马群、五道梁群和曲果组。认为中新统查保马群和五道梁群属同期异相,并指出在雅西措群中寻找盐类矿产、五道梁群中寻找锌银铁矿产具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丰富翔实的地层古生物资料,首次在内蒙古西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第三纪地层层序:命名或厘订了中始新统乌兰乌珠尔组、上始新统查干布拉格组、下渐新统乌兰塔塔尔组、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乌尔图组、上中新统呼和好来组和上新统昂冈浩特组等7个地层单元;区分出了中始新世乌兰乌珠尔、晚始新世查干布拉格、早渐新世早期克克阿木、早渐新世晚期乌兰塔塔尔、晚渐新世因德里沟、早中新世乌尔图、晚中新世呼和好来和上新世昂冈浩特等8个动物群(组合)。  相似文献   

17.
试论柴达木和可可西里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地层的亲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北柴达木盆地与昆南可可西里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地层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无论在沉积上、生物上、古气候演化上,还是在构造发展阶段上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作为阻隔柴达木和可可西里二大盆地屏障的昆仑山至少在渐新统—中新世并未抬升,昆仑山在印支运动中期阶段抬升之后,曾长期处于风化剥蚀状态,在古近纪、中新世不断下降,渐新世—中新世时古昆仑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沉积型锰矿在广西已发现的含锰层位约有22层,其中泥盆系和三叠系是最重要的含锰层位,可采锰矿层位主要为中生界下三叠统北泗组和中三叠统河口组,这两个层位均为碳酸盐岩相地层。桂西南是广西锰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域上集中分布于靖西至大新一线。近年,在下三叠统百逢组碎屑岩中,发现薄层状泥岩与锰矿层互层构成工业锰矿层的新类型,矿石以品位低、锰矿化较普遍为特点。目前,已在该层位发现扶晚、沁源、大旺等大中型矿床,显示出区域上在该套地层中找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渐新统—中新统含盐红层地层与下伏造山带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及其之上的砾岩、地层序列、沉积旋回等特征研究,提出了该角度不整合为伸展型角度不整合的认识。该伸展型角度不整合的存在指示了西秦岭北缘漳县渐新统—中新统含盐红层盆地具有伸展断陷盆地的属性,意味着在渐新世—中新世漳县含盐盆地形成和沉积充填时期,青藏高原东北缘(至少西秦岭北缘)一直处于伸展构造环境。这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动力学作用向东北缘扩展形成的以挤压缩短和隆升为主的构造环境不协调,也就是说,青藏高原东北缘在渐新世—中新世可能尚未卷入现今青藏高原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