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及其国外背景和应用前景。论述了数据产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单地提出了标准化的解决方法,以便参考。从而呼请有关部门对这一实际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3.
一种基于图形数据OODBMS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晓琴 《盐湖研究》1999,7(4):76-80
介绍了一种利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和实现的基于图形数据的面向对象数据管理(OODBMS)。讨论了OODBMS的结构和功能,定义了基于图形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模式以及对象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GIS的发展趋势,即3DGIS,TGIS,NS-GIS,Web-GIS,Com-GIS,Open-GIS等是GIS的重要发展方向,并阐述了GIS的面向对象技术,时空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技术,空间数据融合技术,时空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奕 《地理教学》1998,(1):13-15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即,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传输地理数据,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6.
汾河流域水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汾河流域水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具体实践,论述了系统所采用的三层结构体系、设计的技术策略,重点对系统的功能特别是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环境管理领域应用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量化图形构成的基础上,从数学基础、内容图形和辅助要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二维坐标系量化图形展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8.
多模式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形式,多模式交通系统要求每个交通模式平衡发展并发挥其最好的服务性能。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获取是建立可持续多模式交通系统的基础。单一模式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交通空间网络的特性和联系程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尺度多模式的城市交通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支持多模式交通网络地理数据集成化和拓扑关系模型化,实现多模式交通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表达。数据模型在概念和逻辑建模层面上,应用面向对象设计语言及其扩展机制集成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可视化语言插件(plug-in for visual languages,PVL),将不同交通线网集成于一个综合信息模型中。交通线网的多尺度表达允许不同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专业化信息服务的开发和实现,辅助多模式交通网络规划和发展,并且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的应用。将模型应用在广州市多模式交通系统中进行可靠性和实用性验证,对未来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区域土地利用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黄杏元  倪绍祥 《地理学报》1993,48(2):114-121
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县为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生产布局决策模型的建立与运行,可以有效地进行研究区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和为区域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问题:(1)斜角坐标网的立体化,包括构成各种几何形状以及立体化产生的不同效应等;(2)内容图形的立体化,重点是单、双坐标系基础图形,包括各种不同柱状形状的构成等;(3)量化图形整体的立体化,包括多坐标系中心组合、三面体组合、反转组合等组合图形,侧重研究坐标网与内容图形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11.
基础图形信息库(BGIB)是资源信息系统(RIS)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科学性、精度的可靠性,都直接关系着RIS的功能发挥和应用效果。本文结合陕西省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中1∶250000基础图形信息库的建立,论述了BGIB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及其结构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总结出建立BGIB的最佳工作流程,并阐述了三个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文章认为:基础图形信息库的建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朱澈  吴薇 《中国沙漠》1994,14(4):98-103
位于河北,内蒙两省交界的坝上地区近十几年来由于不合理农牧业活动加剧,沙漠化日趋严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建立坝上地区沙漠化数据库,并利用其各种功能对坝上地区沙漠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理专家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蔼乃  周长发 《地理学报》1992,47(3):252-259
80年代人工智能与地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地理专家系统(GES)。地理专家系统是继地理信息系统之后,对地理知识与推理形式化,建立的具有一定地理专业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专家系统由地理数据库,地理知识库和地理推理机三大部分组成。地理数据库是GES的数据管理模块,我们设计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MCGIS来作为微机地理专家系统MCGES的综合数据库;地理知识库是GES的知识管理模块;地理推理机则是GES的推理控制策略的程序体现。本文结合一个用C语言自行设计的基于规则的产生式微机地理专家系统MCGES阐述了地理专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六盘水市为研究区,以ETM遥感数据和1:25万的国家标准基础地理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辅助以地面样地调查数据,建立石漠化与诸因子相关关系模型,将诸因子转化为遥感定量指标,研究遥感专题信启,快速提取,形成RS、GIS集成的石漠化信息提取技术。通过以上技术处理,实现了六盘水市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现状遥感—GIS快速调查评价,得到六盘水市石漠化信息地理数据库等数据,为政府部门实现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理认知理论内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鲁学军  承继成 《地理学报》1998,53(2):132-140
在分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理专家系统的研究特点之后,提出对于以研究和模拟地理学家的逻辑思维方式为目的的“地理认知理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根据珠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并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科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发了针对该区域一体化研究的模型分析系统。基于元数据库的数据集成与模型管理技术,能对不同数据源,不同数据类型与时空特性的多元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综合信息系统在区域产业布局,资源窨组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得到应用,将为  相似文献   

17.
南极数据目录系统(ADDS)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DDS是国际南极领域高度重视和许多国家共同研究的课题,是南极数据国际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也是国际南极数据管理发展的首要切入点。本文阐述了ADDS的六条开发原则并对其框架结构加以了分析,指出ADDS应采用国际目录网络(IDN)的目录交换格式(DIF),以利于提高南极数据目录的兼容性和实用性。本文还说明了AMD工具箱的设计思想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其改进方法。经过研究和实践,对南极数据目录条目的分类、ADDS的开发提出了见解及其实施方面的建议,预测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北江流域是广东省重要的水域之一,随着GIS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技术正面临着各种挑战.针对当前北江流域的管理现状,在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实践基础上,从各种技术的实现上多方面探讨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结合与应用问题,为应用系统从传统的单机或Intranet向Internet的跨越积累了经验,同时为水资源管理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套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程少华 《极地研究》1993,5(3):60-74
本文根据现实需求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本立足点,探讨了中国南极信息系统(CAIS)总体框架的构想以及如何建立CAIS的若干问题。文中阐述了建设CAIS与南极信息资源管理(AIRM)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描述了CAIS的概念结构和基本结构的框架模型;研究了总体框架及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基本结构的层次性和相关性。针对易造成信息系统脆弱性的各种问题,讨论了需采用的技术、研究方法、开发策略、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指出CAIS的第一个实践目标是开发与编写基于ADIF(南极目录交换用格式)的南极数据目录和南极主题词表。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马宗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鹏 《地理科学》1994,14(4):355-3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