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沙物质粒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运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不同类型沙样的粒度参数、粒度频率分布、平均粒径对标准差特性图等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关系,为查明沙源物质的性质和风力作用状况,分析风沙运动及风沙地貌形成,建立绿洲防护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对同一沙丘在沙尘暴作用下形态从新月形沙丘-不规则沙丘-新月形沙丘的演变过程做了观测记录,通过对不同形态沙丘表沙的粒度测量,研究沙尘暴对新月形沙丘表沙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丘变形前与复原后,迎风坡中轴线处表沙的粒度变化趋势未发生变化,表现为从迎风坡脚至丘顶整体上逐渐变粗,表明风向风力相同或相近时,沙尘暴对形态相近的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的粒度分布模式影响较小。(2)新月形沙丘中轴线与沙脊线处表沙均以极细沙和细沙为主,新月形沙丘原貌时,极细沙和细沙的平均占比在迎风坡与背风坡中轴线处分别为83.07%、82.81%,在左翼与右翼沙脊线处分别为84.42%、91.20%,复原为新月形沙丘后,极细沙和细沙的平均占比在迎风坡与背风坡中轴线处分别为73.18%、76.31%,在左翼与右翼沙脊线处分别为76.63%、74.0%。沙尘暴过后复原的新月形沙丘表沙分选性极好,粒径整体偏细,粒度参数一致性增强,表明沙尘暴对新月形沙丘表沙的粒度特征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沙尘暴作用下新月形沙丘表沙粒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部纵向沙垄广泛发育,但沉积物粒度特征鲜有报道。基于筛析法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部一条上覆次级沙丘的纵向沙垄断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显示:(1)沙垄沉积物颗粒自垄顶向两侧坡底逐渐变细,分选变差;沙垄上覆次级沙丘亦同。(2)沙垄沙的频率分布曲线以双峰为主。(3)沙垄迎风坡中部沉积物平均粒径细于中下部;上覆次级沙丘迎风坡底部沉积物颗粒粗于迎风坡中部。该区域纵向沙垄粒度分布特征与前人提出的“脊部较粗型”一致。沉积物样品所表现的双峰分布特征受物源、风选影响显著。上覆沙丘断面上迎风坡底部粗化,可能是粗颗粒无法被带走而发生富集的缘故。沙垄上覆次级沙丘局部形态的变化影响了风沙流,从而导致了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局部上的变化。在沙垄迎风坡一侧存在风沙流的二次输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塔克拉玛干沙漠起沙风况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以东北风系为主,西南边缘由西北风系控制,西北边缘多以北风为主,南部边缘均有一定数量的偏南风出现。麦盖提、金星和民丰一带为东北风系和西北风系交替控制。有5种风况类型:窄风况型、宽风况型、双风况型、三风况型和多风况型,分别对应复合型横向、斜向、纵向沙垄、星状沙丘和穹状沙丘,起沙风速基本以若羌为高值区向沙漠西部减少。 相似文献
5.
塔克拉玛干沙漠84°E沿线沙物质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沿84°E线附近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采集了沙丘、丘间地、冲积及洪积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着重研究风成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沙丘沙以极细沙为主,0.1—0.05mm含量占60—80%。粉沙(<0.05mm)含量0—5%。无粘粒组分。平均粒径区间3.15—3.6ф,总体平均3.53ф(0.087mm)。分选好(δ_I值0.27—0.39,平均0.35)。负偏为主(SK值—0.67—0.47,平均-0.15)。单众数为主,众数粒径4.0ф,少数样品为双众数。累积概率曲线主为三段或二段式。地面滚动组含量<5%,斜率<63°;跃移组分含量90%左右,斜率60—85°,二者截点2.64ф。少数含悬移组分的样品中,悬移与跃移组分截点4.32ф,含量<5%。作为对照,文中对丘间地、冲积、洪积物的粒度参数及粒度分布曲线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选取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K286处尼龙网方格和塔中作业区气井附近水泥方格两种不同材料的半隐蔽格状沙障沙样进行粒度组成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散点图和代表性样品累积概率曲线图。结果表明,尼龙网方格中心沉积颗粒未必最细,水泥方格中心部位沉积颗粒最细,其原因与方格内的流场有关。散点图显示,水泥方格中心处沉积粒度区间与方格其他位置差别最大。累积概率曲线表明,跃移组分与蠕移组分之间的截点差别最大,即动力作用复杂,同时说明风力对粗沙粒沉积过程作用不明显;悬移组分与跃移组分之间截点在不同位置差别最小,表明在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粒径大小对动力作用的响应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塔克拉玛干沙漠小尺度风沙地貌形态特征,对沙漠腹地复杂纵向沙垄横断面的上覆沙丘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沙丘形态野外测量采用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并通过南方测绘软件(South Survey)量算形态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沙丘形态具有分形特征,饼状沙堆和沙片的分维数是1.292 2,新月形沙丘的分维数是1.286 6,简单线性沙丘的分维数是1.102 5,新月形沙丘链的分维数是1.085;(2)在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分维数差异不大(1.0~1.3),变异系数为0.06,表明复杂纵向沙垄上覆沙丘形态有自相似性;(3)沙丘的各形态特征参数变异系数的空间变化趋势一致,且与分形维数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表明沙丘形态分形维数能客观反映沙丘形态特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纵向沙垄区,沙丘形态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反映风沙环境特征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沙地沙丘砂来源的定量分析--逐步判别分析(SDA)在粒度分析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uantltatively determining the sources of dune sand uis one of the problems necessarily and urgently to be solved in aeolian landforms and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granulometric data of sand materials from the Hulun Buir Sandy Land, the paper employs the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technique (SDA) for two groups to select the princip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rface loose sediments. The extent of similarity between two statistical populations can be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by three facto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principal variables, Mahalanobis distance D^2 and confidence level α for F-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1) Aeolian dune sand in the region mainly derives from Hailar Formation (Q3), while fluvial sand and palaeosol also supply partially source sand for dunes; and 2) in the vicinity of Cuogang Town and west of the broad valley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Hailar River, fluvial sand can naturally become principal supplier for dune sand. 相似文献
9.
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暴及沙尘暴前后地表沙物质的粒度特征,对塔中地区的沙尘样品开展了粒度参数计算、粒度组分分离和函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表沙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43μm,细沙和极细沙含量占87.02%;沙尘暴过后表沙样品的平均粒径为97μm,极细沙和细沙含量占79.44%。(2)沙尘暴样品的平均粒径为82μm,粉沙和极细沙含量占80.89%。(3)沙尘暴过后表沙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46μm,黏粒、粉沙和极细沙含量增加,表明沙尘暴携带的大量细粒物质对表沙的粒度特征有重要影响。(4)沙尘暴样品粒度随高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风速,风速阈值7.7~8.4 m·s^(-1),不同高度平均粒径与平均风速的函数关系,在三维空间中采用二阶多项式曲面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丘表面温度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丘表面温度因不同部位、不同时段差异很大。作者通过冬、夏典型时段的观测数据,对沙丘各个部位表层的温度分布特征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沙丘表面的日最高温度出现在落沙坡,落沙坡与沙丘其他部位的温度差以冬季沙丘右翼为最大。②沙丘表面日较差最大的部位是落沙坡,夏季大于冬季;日较差最小的部位冬季发生在右翼,而夏季则发生在顶部。③沙丘各部位浅层地温,也以落沙坡为最高。④沙丘不同部位表层导温率也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满参、肖塘两地气候观测数据和北缘山前绿洲轮台的气象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沙漠外缘至腹地温度呈升高超势,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最大值在位于外缘和腹地之间的肖塘;降水表现为外缘多于内部,某一时期内部降水又明显多于外缘,并且年降水量决定于某一次降水过程;愈深入沙漠内部,湿度越低、蒸发越大。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天然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调查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非河流影响区域,天然植物隶属于9科、12属、12种。生长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0%。建群种植物区系以塔里木特有种为主。绝大多数植物为风媒植物,根蘖能力很强。植物群落分为4个群系、9个群丛。多年生草本群落常由纯种群构成单优群落,灌木群落结构松散。随着沙丘的移动与掩埋,植物群落周而复始的生存于丘间地。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时代及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近期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早在白垩纪晚期已出现明显的干旱环境,但具有现代干旱特征的环境始于第三纪末,形成于第四纪初。盆地内部沙漠环境形成中更新世或其晚期。沙漠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中晚期大模型向西、西南地区和东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塔克拉玛干沙漠优势植物化学成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克拉玛干沙漠优势植物化学成分的若干特征与土壤盐分的性质相联系,对优势植物及植物群落的化学元素特征型、盐生植物类群的划分进行了讨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中,藜科植物占有一定优势、且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盐分和灰分,而海蓬子、盐节木、盐穗木是一类富含Na和Cl的植物,芦苇、小獐毛是富含SiO_2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盐土荒漠形成演变及对沙丘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盐土荒漠的形成演变,表明了盐土荒漠多形成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在盐土荒漠形成初期,盐分含量低,表聚性不明显;在中期阶段,盐分已有明显的表聚性,但盐壳厚度不大;到了高级阶段,它已形成坚硬的盐壳,盐分含量很高。在盐土荒漠与沙丘形成的复区内沙丘的含盐量较高,同时在盐土荒漠的演变中,坚硬的盐壳减缓了地表侵蚀和沙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沙漠辐射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塔里拉玛干沙漠辐射平衡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辐射平衡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辐射平衡的各主要因子,得到了沙漠辐射平衡研究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一井地区起沙风分析和输沙量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一井地区气象站的一年多野外实地观测,收集了丰富的风的气资料,在此基础上定量化地描了该地区起沙风的分布状况、风沙流的特点和输流量的数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散射辐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北部满西异井和南部塔中一井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周年日射定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沙漠散射辐射的云和沙尘因子作用、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给出了沙漠散射辐射的观测极值。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全新世地层中的元素分布与古气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14C年龄数据为年代标尺,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全新世地层中元素分布与古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这里自11000年来经历了早期温凉略温、中期暖干多风和晚期相对寒冷湿润的气候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