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主震、前震和部分MS≥3.6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本次伽师6.4级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伽师6.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初步结果显示,利...  相似文献   

2.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地倾斜、重力、地磁等测项,其中7个异常测项均为趋势异常,短临变化特征不突出;(3)综合方法主要为年尺度趋势异常。梳理并总结此次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过程,发现:该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附近,主震震源机制为逆冲型破裂为主,余震丰富,序列b值、h值于震后15天左右逐渐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在伽师M_S6.4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具有中期逐渐向短期逼近的过程,以趋势类为主的地球物理观测,震前未出现或未发现具有短期意义的异常,而是主要提供了后续强震的发生地点和震级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2020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MS6.4地震,此次地震为N倾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南天山柯坪塔格逆冲推覆体最南缘的柯坪断裂,伽师地震的震中位于喀什-伽师流动重力观测网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观测网监测区域内。文中选取2015—2021年的流动重力和GNSS观测资料开展分析。采用绝对重力点约束流动重力数据,并进行全网经典平差计算,进而获得重力场变化图像;基于GNSS数据通过GAMIT/GLOBK软件解算获得研究区的运动速率,借助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获取水平视应变场分布图。之后,分别研究了孕震区的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并综合探讨了孕震区的重力场、 GNSS形变场特征与伽师MS6.4地震孕震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1)一年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时变图像较好地反映了伽师MS6.4地震附近区域重力场的系统演化过程,重力变化零等值线拐弯处及“四象限”特征可为地震预报提供有益参考。2)重力场累积变化反映出伽师MS6.4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受到区域大断裂的控制,研究区一系列中强震...  相似文献   

4.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S6.4地震, 震前约45小时震源区曾发生MS5.4地震, 构成典型的前-主-余型地震序列, 显著且丰富的前震活动为研究主震成核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收集了MS6.4地震震中100km范围内6个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 以重定位后的地震目录作为模板, 利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 & Locate)对MS6.4地震前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的小地震进行了检测和定位, 检测得到4664个地震事件, 其中261个事件发生在伽师MS6.4地震之前, 序列目录的完备震级从ML1.6降低到ML1.1.基于检测目录, 利用修正的大森公式计算MS5.4前震序列的p值偏低, 表明前震序列衰减缓慢.根据地震活动时空分布, 伽师MS5.4地震前26天内和伽师MS6.4地震前2天内, 发震断层附近存在由地震活跃转为相对平静的过程.另外, 伽师MS6.4主震前2天内的地震活动存在向主震位置迁移、收缩的现象, 可能标志着断层已进入亚失稳阶段.

  相似文献   

5.
郭寅  刘建明 《内陆地震》2021,(3):216-222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记录的伽师MS6.4地震序列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的尾波QC值以及MS6.4地震序列的尾波QC值,分析并讨论了上述2个台站尾波QC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强余震的关系.结果 显示:八盘水磨台、西克尔台和伽师MS6.4地震震源区的拟合平均尾波Q0值分别为2...  相似文献   

6.
文中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呈NNW和近EW 2个优势方向分布,其中NNW向余震条带长约20km,近EW向余震条带长约40km.NNW向条带的发震断层倾角较陡,倾向W;近EW向条带的发震断层西侧倾角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 SAR数据,重建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县MS6.4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InSAR形变场联合约束,反演了发震断层参数与同震滑动分布.结果 表明,地震同震形变场(长轴走向近EW向)发生在柯坪塔格褶皱带与奥兹格尔它乌褶皱带之间的区域内,升降轨观测的视线向(LOS)形变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南天山西段采集的地震波数据并结合多台和达法,通过定量分析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结果表明:(1)就空间状态而言,在本次地震发生之前,波速比的区域中有EW走向椭圆状低值异常区,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分别为30 km与20 km。(2)就时间进程而言,伽师MS6.4地震前无出现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无呈现降低—恢复—平静—发震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1年8月11日新疆伽师MS5.8地震前喀什—伽师流动重力网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的重力复测数据,绘制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计动态变化图像。分析表明:(1)地震发生在断裂带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密集区的零等值线附近和重力场的反向恢复变化过程中;地震发生前一年出现"闭锁"的重力变化特征;(2)区域重力场差分变化反映出震前伽师—西克尔地区地壳物质运动信息;区域重力场的"平静—活跃"过程,反映出伽师—西克尔区域重力场短期局部构造运动;区域重力场累计动态变化反映出地壳运动的背景特征;(3)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等值线平行于断层分布,临震时重力变化等值线近垂直于断层,是一个显著的重力特征。  相似文献   

10.
1 研究背景 同震变化和震后效应来自震源区域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可为震后趋势研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杨竹转等(2005,2008,2014)研究发现,云南思茅大寨井水位同震阶变与地震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在中国大陆地区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机理较复杂;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重庆的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四川的泸沽湖井的水位同震变化与同震体应变不一致,表现出与日本、苏门答腊地震时相似的同震变化特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区域构造不同地震的同震变化.基于此,本文就2021年5月21日漾濞MS 6.4地震在云南地区流体测项的同震变化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云南宁洱M_S 6.4地震震后电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境内发生6.4级地震,在地震区跨越宁洱东支断裂进行了为期14d的余震序列宽频带电磁异常连续观测。在固定台站的电场和磁场时间序列记录中,观测到多次余震事件的电磁同震现象。取每2h观测资料进行了加窗傅氏变换,得到不同频率的功率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MS3.0以上的余震发生前后,电磁场各分量频率谱峰值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地震后的峰值波动也许与时间域的同震效应相对应,而地震前发生的峰值跳跃有可能为电磁前兆现象。此外,本文对同震电磁信号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地震发电机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形态分析法和速率分析法,检验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出现的地球物理定点观测异常。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前共存在4项中长期异常,包括3项背景异常和1项中期异常,其中仅有乌恰钻孔倾斜中期异常对应本次伽师MS6.4地震。统计显示,在本次地震前,喀什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首次出现超过2倍均方差的背景异常,异常出现后,台站周边发生多次MS≥5.0以上地震;乌恰钻孔倾斜的震例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2个月左右,且异常持续时间越长,对应地震的震级越大。  相似文献   

13.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25℃之间;短期异常多数为震前温度下降,变化幅度在0.01~0.04℃之间;中期趋势异常中,既有上升型异常,也有上升转折型异常,变化幅度在0.03~0.4℃之间.这种配套性前兆异常有利于震前异常的识别和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同震重力变化可为位错模型的检验和约束提供新数据.文中利用指数函数和阶跃函数法分析了玛多MS 7.4地震震中距≤800km的5个重力台的同震重力信号.结果显示:观测和位错模型模拟结果的方向一致性好,只是量级存在差异.通过对同震重力变化精度的讨论,同震重力变化和GNSS垂直位移的比较,九寨沟MS7.0、玛多MS7.4同震重...  相似文献   

15.
叶保均 《华南地震》1998,18(2):63-68
介绍了广东省开展钻井高精度地温观测试验的基本情况.对1993年至今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无震背景下.单井日平均温度值维持在千分之一度左右变化,其中个别测站在100km范围内的4级地震前数日,日平均温度出现上升至百分之几度的现象,震后回复正常.表明地温观测是地震短临预报和无震判别研究的有希望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喀什-乌恰交汇区属中强震多发区,通过地温观测近1年的观测资料,发现乌帕尔地温观测点在阿克陶M_S6.7地震前,地温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通过定性的描述观测资料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特征,认为地温在震前半年内出现高频变化及温度的阶升变化,可能与本次阿克陶地震有关,结合该区域小震活动性,其与地温的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同一个观测点不同深度测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本次工作对该变化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后资料的变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Sentinel-1A升轨和降轨数据,基于D-InSAR技术,获取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其他研究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参数和已有研究成果,反演得到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特征和滑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同震形变在地表有明显差异;升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向北侧抬升55 mm,南侧下降42 mm;降轨同震形变在卫星视线方面北侧抬升63 mm,南侧下降23 mm。通过反演得到发震断层走向为275°,倾角为20°,地震滑动主要分布在地下5 km处,最大滑动量约为0.32 m,平均滑动角为89.3°,累积地震矩为1.46×1018 N·m,合矩震级MW6.1,发震构造为具有少量走滑性质的逆冲断裂。从发震构造特征、同震滑动分布推测,伽师地震发震构造是柯坪塔格褶皱带滑脱面以上沉积盖层内的逆冲断裂,支持了柯坪推覆体的薄皮构造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18.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文中基于升、降轨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反演获取了发震断层的精细滑动分布,计算了区域应变分配及同震位错引起的周边各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发震构造及周边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InSAR同震形变场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与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框架解一致,说明两种参考框架均可当作位错参考框架,也即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也可视为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区域参考框架下GPS连续观测站地震前的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震前数年,SCTQ站西侧的GPS站构造运动十分显著,而该站水平位移却很小,即出现反常的闭锁.但该站的同震水平位移使其弹性回跳至正常构造水平位移水平,因此SCTQ站震前的位移闭锁是水平位移空间分布中的异常,是芦山MS7.0地震的前兆.水平位移时空变化表明,该站震前和震时位移完全符合里德的弹性回跳理论.区域参考框架中位移时间系列和同震水平位移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对芦山地震地壳运动前兆的认识和解释.尽管本文未能直接采用其它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但结合本文和其它研究结果可以证实,震中附近其它站地震前后的变化与SCTQ站类似.基于芦山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及其与前兆关系的研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GPS监测网的布设、 数据处理和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芦山地震前康定地温变化现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周边,该地块成为近期中国大陆强震主体地区.在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开展地壳活动信息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所在研究组专门研发了适于野外观测的无线地温遥测设备,在鲜水河断裂带建立了无线地温遥测台网.在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前后,观测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从2013年1月31日开始,康定地温出现持续变化,并与台站周围小震活动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温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基岩温度突变的内在本质是应力调整.从构造角度看,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同属于巴颜喀拉地块的不同边界,康定测点与芦山地震之间存在关联性,上述温度变化可能与芦山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