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地壳构造与楔入成山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学诚 《地质学报》1997,71(3):227-235
横穿秦岭的河南叶县至湖北南漳的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秦岭造山带地壳由一系列由南向北楔入到中地壳的鳄鱼式构造所组成。南北溱岭上地壳分别形成南秦岭和北秦岭推覆系。北秦岭推覆系是组成基底的地壳沿脆转换面拆离冲叠形成的一个推覆系,可以分出栾川推覆体,瓦穴子推覆体,二郎坪推覆体及朱夏推覆体。  相似文献   

2.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 推覆构造带。研究表明,位于城口-房县断裂之南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由轴向弧形延伸的线状褶皱与弧形弯曲的逆冲断层组成(D2),是南大巴山主期变形产物。弧形构造带西段褶皱轴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叠加在先前轴向近东西向的开阔宽缓的褶皱(D1)之上,形成典型横跨叠加构造。弧形构造带中段和东段,褶皱轴向逐渐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填图显示,在弧形带形成之前,发生过一期轴向北东到北北东向褶皱为主的变形(D1)。据变形序列、卷入的地层以及区域构造关系判断,西段与中、东段D1变形时代均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很可能与华北、扬子的碰撞相关。而相关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及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显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期变形(D2)的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 Ma),所以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记录了两期不同系统构造变形的叠加,这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到-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 到-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的陆内造山调整变形阶段,并对不同变表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内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滤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梭岩和变晶糜梭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  相似文献   

6.
北欧瑞芬造山带形成于早元古代(2000-1750Ma)的瑞卡构造运动。芬兰南部的瑞芬造山带产出了与瑞卡构造运动相对频的同造山,晚造山,造山后和非造山等四类花岗岩侵入体,四类岩体的构造特征明显不同。通过对四类岩体变形构造的研究,认为四类不同岩体造对中国内造山花岗体构造研究,尤其对桐柏-大别造山带花岗岩体及造山带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8.
秦岭伏牛山构造带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与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伏牛山构造带岩石的矿物岩石学、石英重结晶型式、石英分维值和有限应变等特征分析研究,认为伏牛山构造带的变质-变形深受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影响,其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断裂带往北岩石从糜棱岩依次过渡为片岩-片麻岩-花岗岩原岩.构造带内发育多种糜棱岩,岩石变形强烈,远离构造带岩石的变形逐渐变弱.从构造带往北,石英的重...  相似文献   

9.
秦岭造山带金矿床类型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独具特色的秦岭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位于中国南北大陆中央,由古生代盆-岛兼杂的小型陆块及其南北缝合构造带组成,并与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镶嵌,中一新生代陆内造山形成山盆耦合,构成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造成了闻名于世的秦岭成矿带,形成贵金属,有色与黑色金属为特色的丰富矿产资源,根据秦岭造山带的组成与结构,阐述本区造山-成矿作用机制下在不同构造单元中形成的复杂的金矿床类型,分析了秦岭造山带金矿类型产出的地质背景,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任纪舜  朱俊宾  李崇  刘仁燕 《地球科学》2019,44(5):1476-1486
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秦岭是一个印支碰撞造山带.但迄今为止,秦岭尚未发现三叠纪或古生代延续到三叠纪的洋盆存在的任何痕迹.秦岭泥盆系-三叠系为滨、浅海相沉积,没有远洋沉积,更没有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蛇绿岩套.泥盆系与下伏地质体之间有一个清楚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商丹断裂并不是印支期,而是加里东期的板块缝合带;其两侧,中朝板块南缘和扬子板块北缘均有十分清楚的加里东造山作用的记录.沉积于扬子板块北缘的中上泥盆统刘岭群的放射性铅同位素组成与北秦岭相近,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亦证明其物质主要来自中朝板块南缘的北秦岭造山带.所谓勉略印支缝合带中的勉略和三里岗蛇绿混杂岩中的镁铁质岩,同位素测年均为元古代之产物,后者又被南华系-震旦系沉积覆盖.所谓勉略缝合带,实为一区域性大断裂带.早古生代,其北侧属扬子板块北部被动边缘;南侧为扬子板块核心部分的扬子准地台(小克拉通).所以,秦岭的印支造山作用,并不是洋盆消失后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是海盆消失后的中朝与扬子2个小陆块间逆冲-叠覆造山作用.作为秦岭东延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被认为是秦岭印支碰撞造山的重要证据之一,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是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动态超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仅用简单的静岩压力来计算其形成深度,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野外地质观察、构造地质学、变质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以及物理实验等方面的实际资料和研究结果均说明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不是在上地幔而是在地壳内进行的.南秦岭-大别山的地壳构造层次,上地壳自上而下依次为:未变质的沉积岩层、绿帘-蓝片岩层、高压变质岩层、超高压变质岩层;下地壳为未卷入超高压变质作用的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杂岩.含柯石英的超高压单位只是位于上地壳下部的厚约10~12km的席状构造岩片.初步认为上地壳这一从低压到高压再到超高压的构造系统,是印支造山期间,南秦岭-大别山的上地壳以下地壳顶部为主剪切滑动面,多层次剪切作用造成的.上地壳下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则可能是强烈剪切引起的频繁地震的震源区瞬时超高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据沉积,构造、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构造隆升基础上,于晚第三纪中新世迅速隆升,而早更新世早期则是新构造活动最强烈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方式主要有地垒式、掀斜式、振荡式和翘板式4种。诱发这一地区新构造抬升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学机制是华北地块自北而南,扬子地块自南而北相向向秦岭造山带之下陆内俯冲和秦岭地块深部软流圈抬升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2.
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商丹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北秦岭造山带的组成、变质变形作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多期多样式裂解与造山过程,对深入研究整个秦岭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存在6个大的侵入旋回和9个侵入期,分别形成于洋脊环境、火山弧环境、碰撞后隆起环境和造山晚期相对拉张环境。前3种环境形成的花岗岩记录了洋盆形成→洋壳俯冲→陆-陆碰撞过程,而后两者则历程地反映了碰撞期后岩石圈构造演化的深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53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石圈所呈现出的"立交桥式"双层结构中,自由空间、均衡重力、剩余重力异常及小波各阶细节明显地反映出相对浅部的造山带近东西向延伸的构造特征;各阶逼近结果则反映了相对深部的地壳-岩石圈地幔南北向伸展的构造特征。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研究地球岩石圈结构、构造,除深层地震外,区域重力也是最有效方法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日趋成熟,为应用区域重力资料解决诸如造山带深部构造等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龙门山造山带印支末-燕山期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在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的基础上,将龙门山造山带与传统的A型与B型俯冲带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对比,指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岩浆作用的不同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A型、B型及其他的一些内陆挤压俯冲带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中央山系大别,东秦岭和东昆仑造山带最古老岩系变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能松  朱杰 《地球科学》1998,23(5):449-455
大别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和东昆仑造山带是中国中央山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每个造山带古老岩系的变质作用过程各具特色,大别山最古老岩系大别岩群于印支期内俯冲碰撞,发生了区域性的中偏高压区域变质作用,顺时针型pt轨迹tmax和pmax近于同时达到,退这质轨迹段斜率陡,埋深后受构造驱动快速抬升到上中地壳,东秦岭是古老系秦岭岩群在要期(约1.0Ga前)初始板块构造总背景下发生强烈的中压型碰撞变质作用,顺时针型p  相似文献   

18.
张宏飞  张本仁 《地质学报》1997,71(2):142-149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央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地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区岗岩类从晚元古代到早古生长,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铀铅和钍铅的为特征,但从晚古生长开始,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明显发生变化,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反映晚古生长及其后形成花岗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群之一-秦岭群详细的构造研究,识别出了秦岭群中存在的初始的NNE向构造方位,这一构造方位与中晚元古代以来秦岭造山带NWW向主导性构造方位大相径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讨论了这一NNE向构造方位的地质意义。提出了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可能为一个统一的克拉通,暂称之为古中国克拉通,并且这一克拉通内的主导性构造线方位是NNE向。中元古代初,这一克拉通沿NWW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及构造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的武当推覆体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温长的构造演化历程。该区的层圈性结构和加里东-晋宁期的伸展滑脱作用造成了武当群构造堆垛岩系的形成,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在印支运动期间的会聚碰撞造作用使武当巨型推体逐形成,至喜山运动时期完全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