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采用非心电门控低剂量平扫MDCT定量EAT容积并评价与冠脉CTA图像所测量EAT容积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61例受检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A和胸部低剂量肺癌筛查CT平扫。采用GE AW4.4工作站手动勾画心包线并计算两种扫描方式所测EAT容积。非门控低剂量平扫CT图像脂肪组织阈值设定范围为-195~45 Hu;冠脉CTA图像脂肪组织阈值设定范围分为5组,分别为-175~-25 Hu、-170~-20 Hu、-165~-15 Hu、-160~-10 Hu、-155~-5 Hu。结果:非门控低剂量平扫CT图像所测值与冠脉CTA图像所测值有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96、0.997、0.997、0.997、0.996)。当冠脉CTA图像脂肪组织阈值范围取值为-165~-15 Hu时,所测的EAT容积与非门控低剂量平扫CT图像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125)。结论:低剂量非心电门控平扫CT图像能够进行EAT容积的评价,且与通常使用的冠脉CTA图像评价结果相比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参照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探讨64-MDCT测量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A。所有入选者的MDCT原始数据在0~95%R-R间期、间隔5%重建后传至AW4.4工作站,利用相关软件结合人工方法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MDCT测量以二维超声为参照,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组织运动速度(Ea)、左心室充盈压力(E/Ea)。所有cT心功能测量值与同期超声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者中随机选择20名在初次CT心功能测量两周后由同一操作者对其进行再次测量,同时指定另一名医师对该亚组再次进行测量并与初次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cT和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好,分别为E(r=0.82,P=0.000)、E/A(r=0.91,P=0.000)、Ea(r=0.82,P=0.000)、E/Ea(r=0.83,P=0.000)。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方法对各参数的评价变异性低。随机选择的研究亚组cT评价E/A、Ea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重复性好,Bland—Altman图显示E/A和Ea的变异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其相应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E/A(r=0.91,P=0.000:r=0.89,P=0.000)、Ea(r=0.87,P=0.000;r=0.84,P=0.000)。结论:64-MD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可进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动脉分析技术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对评价颈动脉血管弹性及径向应变、应变率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PIH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检查的5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超声动脉评估定量分析软件追踪受试者颈动脉血管壁的运动,统计比较两组颈动脉弹性参数及径向应变(RS)、应变率(RSR)。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管僵硬度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顺应性(AC)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射波增强指数(A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的RS和RS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RS与PWV呈显著负相关(r=0-0.911,P<0.05)。结论:动脉分析技术应用于PIH可及时发现PIH血管弹性的变化,并在血管形态学未发生改变之前有效预防。RS和RSR均可作为反映PIH血管弹性变化的有效指标,且RS比RSR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发生部位与主动脉受累分支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64-MDCTA检查诊断为AD及AD术后复查患者71例,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AD患者内膜破口发生部位与主动脉受累分支轴位出现内膜破口相关性大小。结果:64-MDCTA轴位图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71例患者主动脉剥离内膜破口,共显示内膜破口270个。71例AD患者主动脉分支受累208支,其中,主要分支受累131支(闭塞1支),其中36支受累分支其相应横轴位内膜出现破口,占27.48%,存在弱相关性;主动脉壁支受累77支,其中73支受累分支其相应横轴位内膜出现破口,占94.81%,相关性较好。结论:AD内膜破口发生部位与主动脉受累分支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CA)探讨高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检查冠状动脉DSCTA患者的病例,分为高血压组(n=150)和非高血压组(n=150),其中高血压组又根据脉压差分为两组:1组,高脉压组pp≥60 mm Hg(n=90);2组,低脉压组pp<60 mm Hg(n=60)共150例。观察两组冠脉病变的发生、分布、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发生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概率为61.7%,非高血压组为45.3%,高血压组冠脉斑块总数比率为28%,非高血压组为1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狭窄程度的构成无显著差异。高血压高脉压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8.6%、3.7%,低脉压组分别为4.4%、0.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4.5%,非高血压组为43.0%,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高血压组为40.6%,非高血压组为5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高脉压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7.5%,低脉压组为49.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DSCTA可以较准确评估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的冠脉病变人数,三支及以上病变支数、斑块总数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增高,混合斑块发生率更高。高脉压组较低脉压组冠脉狭窄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主动脉CTA与胸痛三联排查扫描(心电门控) CTA主动脉图像质量的比较,明确施加心电门控的CTA在临床选择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影像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行胸痛三联排查与主动脉CTA的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行胸痛三联排查扫描(13例),B组行主动脉CTA (49例)。评价主动脉图像质量与主动脉夹层各项指标可评估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主动脉根部CT值为367.000 HU±28.73 HU,B组主动脉根部CT值为335.24 HU±45.73 HU,t=1.653,P=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内膜片、主动脉瓣、冠状动脉形态学可评估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口位置与数目、主动脉弓分支与真假腔可评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加心电门控的主动脉CTA较常规螺旋扫描主动脉CTA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各项指标,在进行疾病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方案与制定手术/血管内治疗计划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绝对面积、相对面积与平均衰减值的测量和分析明确其在判别真假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1月因急性胸痛就诊的可疑主动脉夹层患者65例,中位年龄54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所选患者均进行标准主动脉CTA检查。测量多平面数据,测量指标包括真假腔绝对面积(并通过计算得出相对面积)和平均衰减值。比较真假腔绝对面积、相对面积以及其平均衰减值。绘制ROC曲线求出真假腔绝对面积、相对面积与平均衰减值判别真假腔的曲线下面积。结果:平均真腔绝对面积为(656.30±386.21)mm2,平均假腔绝对面积为(951.21±464.32)mm2,经配对样本t检验,t=-49.318,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真腔相对面积为0.33±0.14,平均假腔相对面积为0.67±0.14,经配对样本t检验,t=-34.235,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真腔衰减值为(234.02±83.53)Hu,平均假腔衰减值为(238.54±87.40)Hu,经配对样本t检验,t=-0.914,P=0.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假腔绝对面积、相对面积与平均衰减值ROC曲线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950与0.525,P值为0.000、0.000、0.092。结论:通过相对面积进行真假腔识别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结合影像学征象可以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9.

脆性评价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估、设计压裂层段、提升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基于矿物成分的脆性评价方法将不同矿物成分对脆性指数贡献程度进行平均化, 忽略了不同矿物对岩石脆性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来标定不同矿物成分对岩石脆性整体特征的影响程度, 定量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随矿物组分含量的变化关系, 采用基于弹性参数的脆性指数来建立不同矿物成分对页岩脆性的差异性影响关系, 建立不同矿物组分相较于黏土矿物与脆性指数的相对关系及敏感因子, 在弹性参数脆性指数的约束下确定了不同矿物成分在脆性指数中的权重, 提出了基于矿物成分贡献程度自适应变化的脆性评价方法.矿物脆性评价结果与弹性参数脆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及下寺湾地区岩样脆性评价测试表明, 考虑不同矿物成分的差异性所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弹性波阻抗的拉梅参数反演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nnolly的弹性阻抗(EI)公式是纵、横波速度、密度和入射角的函数,应用该公式的常规反演方法只能直接得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信息,而且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在数值上差别很大,不在同一尺度上,无法进行对比。本文针对常规反演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Gray的Zoeppritz近似方程的新的弹性阻抗公式,并对这个公式进行了标准化以实现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在数值上的统一,最后用标准化后的公式进行了反演,利用拉梅参数与弹性阻抗问的线性关系可从反演得到的弹性阻抗数据体中直接提取得到拉梅参数。应用实例表明用这种方法提取得到的弹性参数更加稳定、准确,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储层信息。这种新的方法是对以Connolly公式为基础的传统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估和预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的发生与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患者的头颈部CTA和冠状动脉CTA资料,评估图像质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计算狭窄程度。按照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可分为两组:中度及以上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对相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别做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按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头颅CT平扫结果进行分组: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并进行两组间t检验。按颈总-颈内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概率作χ2检验。分析81例患者静态心电图、心绞痛以及TIA发生率与有无脑梗死以及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1例患者中,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处狭窄程度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脑梗死组相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非脑梗死组重。经配对χ2检验,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影响TIA的发生概率(P<0.05)。对81例患者分析其静态心电图,有TIA组静态心电图ST-T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TIA组(P<0.05)。结论: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存在关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及相应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关。颈总-颈内动脉存在中度及以上狭窄时,TIA的发生率增加,且TIA组受检者静态心电图ST-T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无TIA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64排CT冠脉成像(CTCA)与PET-CT心肌灌注显像(MPI)对相关冠状动脉狭窄,及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常规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及对比剂用量方案,探讨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下,低k V、低对比剂用量、手动触发扫描方案在低体重、低心率患者行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4例,体重<65kg,45次/min≤心率≤65次/min,对比剂流速和用量分别为5.0 mL/s和20 mL (350 mg I/m L),行Flash扫描,管电压采用70 kV;B组:24例,体重<65 kg,48次/min≤心率≤65次/min,对比剂流速和剂量分别为5.0 mL/s和50 mL (350 mg I/m L),行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管电压采用100k 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体重、BMI、CTDIVOL、DLP和ED,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冠脉三大支近段管腔内的CT值、噪声、信噪比及主动脉根部的对比噪声比。两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体重、BMI及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冠脉三大支近段的CT值、噪声、信噪比、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DIVOL、DLP和ED方面两组图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冠脉图像质量等级无显著性差异,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6%。结论:双源CT在低体重、低心率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的放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定量CT肺功能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FT)小气道参数的相关性。方法:28例COPD患者,分别采用最大吸气相和最大呼气相螺旋CT扫描,分析定量CT参数及肺功能检查(PFT)小气道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COPD定量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中的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LD)、呼气相MLD、吸气相肺气肿体积(EV)、呼气相EV、吸气相肺气肿像素指数(EI)及呼气相EI与肺功能FEV1/FVC的相关性最好(<i<r</i<分别为0.44、0.64、-0.50、-0.66、-0.57、-0.64,<i<P</i<<0.01),最大呼气相肺体积Vex与肺功能FEV1(%P)相关性最好(<i<r</i<=-0.48,<i<P</i<<0.01),呼气相MLD与PEF(%P)(肺功能呼吸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相关性最好(<i<r</i<=0.40,<i<P</i<<0.05),最大呼气相肺体积Vex、呼气相MLD、呼气相EV与肺功能FEF<sub<25%</sub<FVC(%P)相关性最好(<i<r</i<分别为-0.40、0.44、-0.41,<i<P</i<<0.05),呼气相MLD、呼气相EI与肺功能MMEF相关性最好(<i<r</i<分别为-0.57、0.50,<i<P</i<<0.01)。结论:采用最大吸气相和最大呼气相螺旋CT扫描获得的肺部定量参数和PFT小气道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且呼气相优于吸气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