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其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确诊的PSH患者的CT征象,3例仅行胸部CT平扫,余36例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男6例,女33例,平均年龄(46.9±14.36)岁,均为单发病灶,左肺19例,右肺20例。周围型30例,中央型9例,胸膜下32例(15例宽基底贴于胸膜),非胸膜下7例。病灶最大径5~57 mm,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11例边缘见浅分叶。平扫33例密度较均匀,6例欠均匀,平均CT值(34.0±13.4)HU,12例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多为中等至明显强化(30例),22例强化较均匀,14例强化不均匀,其中4例见低密度坏死区。动脉期平均CT值(77.0±25.6)HU,静脉期病灶呈渐进性或持续强化,平均CT值(91.0±17.1)HU。贴边血管征30例,周围磨玻璃密度影4例。结论:PSH的MSCT表现中贴边血管征、周围GGO征、显著肺动脉征、空气新月征及尾征,具有相对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内硬纤维瘤(DT)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DT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腹内DT中,位于腹腔6例,腹膜后4例。肿瘤最长径4.3~17.1 cm。4例DT形态不规则,6例呈椭圆形;5例边界清楚,5例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3例可见完整或部分包膜。10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平扫3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不规则出血灶,所有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及钙化,肿瘤密度均低于髂腰肌密度;增强扫描10例动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病理:镜下梭形纤维母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罕见,呈浸润性生长,伴胶原纤维增生及粘液样变。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阳性率100%(10/10),CD34、S-100阴性率均为90%(9/10),CD117阴性率100%(10/10),SMA阴性率80%(8/10)。结论:腹内D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CT表现从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界平扫密度特征及强化程度,病灶有无囊变及腹水等进行分析。密度特征以子宫肌层密度作为参照。结果:12例患者临床上发病年龄为23~66岁,平均38岁。其中合并子宫肌瘤2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例,合并宫颈癌1例。12例肿瘤均为单侧。大部分肿块形态以圆形或卵圆形为主。肿块小者约1.5cm×2.0cm,大者约5.5cm×7.0cm,平均约2.8cm×3.0cm。CT平扫7例为实性肿块,4例为囊实性,1例为完全囊性。无腹水8例,少量腹水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实质期不均性轻度强化为主要表现,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的良性形态特征,特别是其乏血供性轻度强化特征,有助于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脾脏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表面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2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包括脾血管瘤2例,脾淋巴这瘤1例,脾错构瘤1例,恶性淋巴脾侵润4例,脾转移瘤14例,均行平扫加强化,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大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更准确。结论 CT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其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总结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的MSCT影像表现特征,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AD病例的MSCT平扫及CTA征象,诊断参照Stanford分型。结果:Stanford A型3例,B型10例。13例病变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平扫呈高密度,增强无强化,5例内膜钙化内移。其中伴内膜渗漏2例、穿透性溃疡3例,主动脉外径增宽3例、管腔内径变窄2例、动脉粥样硬化9例,并发心包积液1例、胸腔积液4例。结论:AAD的CT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伴有内膜钙化内移、内膜渗漏、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形态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常并发心包及胸腔积液。MSCT增强前后扫描诊断AAD优势明显,平扫结合临床可以强烈提示AAD,CTA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20例Askin瘤分为2型:即胸壁型和纵隔型。胸壁型16例,纵隔型4例。胸壁Askin瘤表现为起源于胸壁的软组织肿物,14例病灶较大且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2例病灶较小且密度均匀。肋骨破坏11例,胸腔积液10例,2例出现肺部、骨骼转移,2例肿瘤出现钙化。纵隔Askin瘤分别表现为起源于纵隔的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物,其中3例已经侵犯前胸壁。结论:Askin瘤多表现为侵犯胸壁、纵隔的恶性软组织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多伴有肋骨破坏、胸腔积液。对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胸壁、纵隔恶性肿物,进行鉴别诊断时要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各2例。良性9例,恶性23例。CT表现为粘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见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结论: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胸部CT影像特征,提高对不同年龄人群COVID-19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COVID-19的胸部CT资料,男275例,女201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A组(0~45岁)33人、B组(45~60岁)72人、C组(60~75岁)203人、D组(75岁以上)168人,共4组,比较4组病例胸部CT病灶累及肺叶侧别、数目、密度和病灶分布等CT基本征象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病灶体积、体积占比和密度等的差异。结果:476例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性别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病例双肺下叶病灶最为多见,A组病灶多位于单侧肺,C组和D组病灶以双肺分布多见。各组病灶体积、体积占比随年龄增大呈递增趋势,且分布均以双肺下叶为主,其中A、C和D组均以右肺下叶最为常见且体积及体积占比最大,B组以左肺下叶病灶体积及占比较大;与A组比较,C组各项指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右肺下叶病灶体积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左肺上叶病灶体积与A组比较明显增大,占比较A组和B组明显增大,余D组全肺及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及左肺下叶病灶体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pPNET的CT图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及转移情况等.结果: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8~71岁,中位年龄34岁.14例pPNET中发生于腹腔4例,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F.7感染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不同临床转归胸部CT表现差异,提高对近期COVID-19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奥密克戎BF.7毒株不同临床转归中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点,根据是否转为重症(重型/危重型)分为A组(未转为重症)、B组(转为重症),A组103例,男65例,女38例,平均年龄(73.98±11.53)岁,B组23例,B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73.43±12.53)岁;比较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及胸部CT病灶分布、密度,累及肺叶情况的差异。结果:126例COVID-19患者均有流行病学史,年龄、性别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灶在左肺上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及双肺中体积占比均高于A组。病灶均以磨玻璃阴影、实变为主,范围较A组大。结论:中型COVID-19转为重症患者的胸部CT表现有别于未转为重症者,分析其影像特点,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18例患者共计18个病灶,均为单侧,10例位于左侧,8例位于右侧。肿瘤最大径范围从1.5~18cm,平均8.7cm。13例腹腔见积液,其中4例同时合并有胸腔积液。18个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伴有浅分叶,4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或大部分边界清晰和光整。肿瘤呈较均匀实性密度7例;囊实性密度11例。增强后囊性部分三期均未出现强化;实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或渐近性轻度强化,增强后延迟期与平扫比较实性部分CT值增加幅度为2~18HU,未超过20HU。结论:卵巢卵泡膜纤维瘤CT特征性表现为单侧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有时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APHO综合征脊柱病变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纳入20例SAPHO综合征年轻患者,行低剂量CT检查,应用2017年强直性脊柱炎CT韧带骨赘评分(CTSS)评估椎体边缘骨赘增生、骨质破坏分布特征以及椎体骨质硬化、骨质硬化伴破坏和许莫氏结节的分布特征,评估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异常。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提示全脊柱CT异常,145个椎体单位受累,以椎体前缘病变2.1%(68/3312)为主,对吻状病变9.9%(82/828)与非对吻状病变7.6%(63/828)在分布上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1个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诸病变颈椎、胸椎、腰椎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病变以胸腰段为主;CTSS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低剂量CT可准确反映SAPHO综合征脊柱病变的胸腰段前缘椎体骨赘形成的特征表现,CTSS无法反映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LYG)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部LYG病例的CT影像表现,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5例含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2例为1级,4例为2级,2例为3级;6例多发,其中1例为多发结节,4例以多发结节或肿块为主,伴有不同程度斑片影,1例为斑片影为主伴多发小结节;2例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3例下肺分布为主,3例上肺分布为主,2例上下肺都有分布,6例多发结节均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5例有胸膜下病灶分布。8例病灶结节或肿块边缘粗糙,周围均有晕征;4例平扫可见病灶中央较外周密度稍低;3例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1例病灶内见小空洞;5例行增强扫描病例均可见病灶边缘强化,中心平均强化值13.2Hu。5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或肿块,伴周围晕征以及边缘环形强化为肺部LYG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13例患者中均为年轻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为25岁,肿瘤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2例,前中纵隔4例;13例患者中7例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均高于正常值;12例直径大于8cm,增强后9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强化;12例与大血管关系密切,其中6例明显包绕邻近大血管;6例可见胸腔积液,3例可见心包积液;3例纵隔有肿大淋巴结。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好发于年轻男性,常位于前纵隔,病灶体积较大,内可见多发囊变坏死区,CT可以清楚显示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是研究额、筛窦粘液囊肿X线和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鼻窦粘液囊肿方面的价值。方法粘液囊肿患者12例,共15个粘液囊肿,所有患者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结合手术对照分析额、筛窦粘液囊肿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9个粘液囊肿发生于筛窦, 6个粘液囊肿发生于额窦。 X线表现: 15 个粘液囊肿都表现为窦腔透亮度的减低,不同程度的窦腔扩大,骨质变薄及窦壁骨质的吸收、破坏。CT表现:11个粘液囊肿表现为低密度,3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高密度(同面部肌肉密度相比)。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行强化而中央无强化。15个粘液囊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质变薄,囊肿轮廓光滑完整,其中9个粘液囊肿可清晰显示骨质的吸收、破坏,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结论是CT检查能准确、全面显示鼻窦粘液囊肿的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粘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并评价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信号、形态学特征、毗邻结构改变、增强表现与肿瘤局部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边界大多数清晰。肿瘤密度/信号均匀性差。肿瘤毗邻结构受推挤居多。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形态呈分叶状或椭圆形。结论:CT/MRI影像学特点对临床鉴别诊断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重要价值,是临床推荐应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病灶直径≥1cm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不典型,结节或肿块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