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远、资阳震旦系干酪根与油裂解气的鉴别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根据威远、资阳震旦系气藏天然气组成、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储层包裹体的对比研究认为威远气田震旦系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泥岩。由于威远、资阳构造形成时间差异,威远为燕山期形成的构造,资阳为印支期形成,燕山消失,因此天然气的捕获时期不同,导致威远天然气主要是干酪根裂解气,次为油裂解气;而资阳主要是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2.
魏永佩 《地学前缘》2001,8(4):275-276
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运聚规律的总结 ,可知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 ,归纳起来共有如下几点 :1 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区域构造运动不但控制盆地的发育和消亡 ,而且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如区域性构造变动造成的地层产状变化 ,将旧的天然气分布格局破坏 ,天然气发生重新运移并聚集成藏。较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一方面破坏气藏 ,也可使天然气向隆起幅度更高的部位运移 ,并在地下完整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区域的断裂活动 ,可极大提高天然气的垂向输道性能 ,将深部烃源岩生…  相似文献   

3.
试论古水动力演化的旋回性与油气的多期次运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震亮  陈荷立 《沉积学报》2002,20(2):339-344
水动力已经成为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油气的运聚与成藏作用都是发生于地质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事件,要准确分析流体运移特征,就必须首先了解古水动力的演化历史。将压实曲线分析、盆地数值模拟以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方法相结合,可以获得古水动力演化的概况。通过对我国中西部鄂尔多斯、吐哈、准噶尔等含油气盆地的古水动力恢复和研究发现,受盆地后期改造强烈的宏观背景影响,古水动力场的发育和演化往往具有旋回性,具体表现为地层过剩压力幅度随时间的演化呈两个以上增-减-增的序列,流体势平面分布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演化具有明显差异。由此形成流体在水动力背景下运移、聚集和成藏的多期次特点,具体表现为多期次的排烃作用、油气二次运移聚集的阶段性以及古、今油气藏分布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鄂西利川复向斜南部储层矿物包体与油气生盖运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宗清 《地质学报》1998,72(4):367-376
应用相邻生油层生油条件的好坏和“恢复有机碳全岩热模拟法”计算生烃量与储层包体对比,发现利川复向斜南部石炭系-三叠系储层包体的有机包体富集程度可定性反映生油层的优劣,生油层好者有机包体丰富,反之则差。同样,利用相邻储层有机包体的多寡,结合生油条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判别相应盖层条件挂否。包体均一温度经压力校正后,可明显看出各储层油气的运移都发生在印支运动后的侏罗纪;油气的初次聚集,各储层并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油源问题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的油源研究存在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到对运聚模式的认识,并影响到勘探的思路,综合分析各项地质条件,笔者认为:轮南低隆区的主力烃源极有可能是三叠系和侏罗系自身生成的油气,它是一个短距离侧向运聚,自生自储,多套生储盖复合,纵向叠置,以河湖相砂岩为储层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方式的含油气系统,表现为背斜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论述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头沈地区下第三系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对该区构造格架及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阐述;详细研究了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最后以一地震测线为例,指出构造与油气藏类型的关系及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系统在琼东南盆地B构造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华  朱光辉 《地球科学》1998,23(6):600-604
从含油气系统特征出发,结合生烃凹陷的埋藏史、热史及生排烃史,动态地分析了多年来一直被许多学者所关注的琼东南盆地B构造油气运聚与该构造形成演化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分别对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进行评价,指出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特征。其中下含油气系统更为有利,并认为地层异常高压可能成为该构造勘探成功与否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海相油气地质》2000,5(4):80-80
复合含油气系统,是指在叠合含油气盆地中,多套烃源岩系在一个或数个负向地质单元中集中发育,并在随后的继承发展中出现多期生烃、运聚成藏与调整改造的变化,从而导致多个含油气系统的叠置、交叉与窜通。  相似文献   

9.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4,11(2):146-154
根据气体成分及其含量,结合油气远景预测的需要,贵州84个天然气苗可分成空气型、含烃-空气型、烃-氮混杂型、氮-烃混杂型和烃气型等5类。通过地表与地下天然气显示的对比研究表明,天然气苗中的烃气成分可能来源于地腹,其含量可作为油气远景预测的依据之一。本文将合烃量低于1%的空气型气苗视为背景气苗,含烃量高于1%的其它类型气苗视为烃气异常气苗。根据异常气苗的分布,结合其它油气地质条件,认为黔南坳陷北坡的凯里-福泉-贵阳-安顺区、黔西南坳陷的镇宁-兴仁-贞丰区和六盘水区、黔中隆起的织金、黔西-大方区是有利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流体势场是控制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因素。根据网格化的流体势数据,采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剖面识别与多边形除边脊线识别算法(PPA),可以自动地识别出流体势场中的油气运移分隔槽。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出油气运聚单元或含油气系统,从而为利用网格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不同油气运聚单元内的油气资源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在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三间房组的应用,自动划分的分隔槽比人工划分的分隔槽更精细,位置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信石印 《地质与资源》2018,27(2):204-208
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现今和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标志及其与油气成藏的相关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实例的分析显示,天然气水合物在主动陆缘俯冲带增生楔和被动陆缘的陆隆台地断褶区非常发育,以似海底反射、特殊自生碳酸盐岩矿物、非搬运成因的局部沉积破坏或杂乱堆积、大型圆形凹陷和巨大规模的海底滑坡为识别标志,与油气成藏具有共生组合关系.深部气藏渗漏或油藏裂解形成的大量天然气为浅层外源成藏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气源;古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和成藏;古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为浅层气藏提供气源.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卫卫  查明  吴孔友 《地质学报》2008,82(2):247-253
本文论述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类型与控油特征、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运聚特征以及不整合运聚油气的成藏模式.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多个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以不整合的成因机制及地震反射特征为基础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划分为褶皱、断褶、削截、超覆和平行5种类型.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即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不整合纵向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不整合发育部位及剖面形态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黄骅凹陷古地温特征及演化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期油气运聚特征:第一期(早期)油气运移时的地层古地温大致为100-120℃,第二期(晚期)油气运移时的地层古地温大约为135-150℃。古地温分布演化特征为:中区古地温表现为西低东高、南高北低;南区表现为南低北高,总体上南区古地温略高于中区。从演化上看,地层古地温具有古高今低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压力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测压力数据、泥岩声波压实研究、古压力恢复研究,对川西、川中地区异常压力在纵向、横向上的分布特点的分析,认为该区异常压力分布有明显的分区性;同时,依据异常压力的孕育史模型,恢复本地区的上三叠统古压力的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上三叠统过剩压力高峰出现过两次,分别在晚侏罗世末和早第三纪末;最后分析了该区异常压力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运聚系统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层压力结构和天然气性质差异的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东部具有多个独立的天然气运聚系统。这些运聚系统具有流体封存箱的特征。天然气只能在运聚系统内部进行短距离的运移,不能进行大规模侧向运移。因此天然气藏的形成具有近源的特点。由于不同运聚系统特征的差异,塔里木盆地大致有三种天然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前人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地质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指出新生代的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处于张性应力场中,应力场是控制该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因素。采用Maxwell粘弹性模型,对新生代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瓯江运动期,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右旋拉张环境;玉泉期的丽水-椒江凹陷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弱拉张环境。研究表明丽水西次凹LS36-1-1井以西,MYF-1井以南的缓坡带是比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灵峰凸起带因为应力值偏高有可能导致运移到此处的油气已经沿断层逸散或者被破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北—莫索湾地区原油成因类型复杂,通过混源油配比模拟实验,发现原油的一些生物标志物组成随混源油比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可能是判识原油成因类型的有效指标。据此,综合原油的其它地球化学参数,将本区的原油分出4种成因类型。根据这些不同类型原油的区域分布特点,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了原油的运聚特征。研究结果为区域油源与成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松南下白垩统油气系统可划分出下部、中部、上部3个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松南下白垩统油气系统主要以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暗色泥岩和煤层为生烃源岩,河湖相中细砂、含砾砂岩为主要储层,无区域封盖层。系统的高热演化程度及有机质类型表明,其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尤其是其中下部成藏组合。上部成藏组合依附于中、下部成藏组合,是承接中、下部(油)气藏改造破坏后二次乃至三次运移而形成。总体看来,这一系统具有多期成藏、气藏类型多、单个气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汪缉安  李雨梁 《地质科学》1996,31(4):416-428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由于油源母质特性原因和适于生油的空间相对局限,总体上看,天然气的潜力大于石油。生油岩与地温条件在空间上的配置适当决定了珠三盆地油气资源的良好前景。较高的地温与古地温环境是莺琼盆地成为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较高的地温不仅使盆地中西部上第三系烃源岩能够广泛生气,也是本区有巨大远景的深成高压气(盆地中、西部)与浅成生化成因气的形成与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压释水岩溶与天然气的运聚成藏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章贵松  郑聪斌 《中国岩溶》2000,19(3):199-20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在中— 深埋藏阶段,具有压释水岩溶发育的水文地质环境。本文通过压释水岩溶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地球化学标志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压释水岩溶与天然气生成、运聚和成藏的关系,从而开拓了古岩溶发育区天然气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