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提早谋划,主动作为,从调查监测业务体系、指标体系、数据体系、系统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等五个方面初步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有效保障了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
正为切实履行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统一、六方面"职责,全面、客观、准确、高质量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宁波市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一个平台、一张清单、一张底图、一套体系"即"四个一"建设,为纵深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专项行动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不断提升宁波自然资源和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一、调查背景2021年初,根据自然资源部部署,七省一市开展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试点,其中,宁波市作为唯一市级试点承担了“自然资源重点调查”试点工作。从试点正式批复,历时两年时间,2023年1月18日,宁波市试点工作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试点工作研究地上地下、陆海一体统筹的统一调查监测技术方法;结合土地、矿产、森林、水、海域海岛、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需求,构建地上地下覆盖、陆海衔接的统一调查监测分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助力国土绿化空间的优化与挖掘,精准研判国土绿化水平提升的方法与路径,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利用"三调""林业一张图"及地理国情监测等成果数据,对浙江省森林覆盖率开展了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海洋调查监测体系作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在海洋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健全海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任务与要求,从海洋自然地理特征出发,全面分析我国海洋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系统的性状特征;构建我国海洋调查监测体系,分析海洋调查监测面临的关键技术,总结海洋调查监测体系在海洋管理中的典型业务应用,提出海洋调查监测的后续工作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2019年以来,宁波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执行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和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全面加强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动态精准掌握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变化情况,取得良好成效,为"两统一"职责履行提供服务保障,助力高...  相似文献   

7.
政策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发布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通用、调查、监测、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大类22小类。一是通用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活动和成果所需的基础、通用标准,包含术语、分类、质量3个小类,其中,术语、分类是基础和核心,质量类标准是通用要求,贯穿整个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活动过程的质量监管、日常质量监督、成果质量验收等。二是调查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指标、技术要求、方法流程等,包含基础调查、耕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地下资源调查、地表基质调查以及其他等10个小类。三是监测类标准。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为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应用价值和服务能力。针对十九大提出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要求,从数据体系、技术能力和应用需求等方面分析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关系,提出了由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大数据仓库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大数据计算中心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组成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地理空间大数据技术架构。同时,指出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面临获取、融合、知识发现、可视化和可靠性等方面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7类自然资源,构建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逻辑集成、立体管理和在线服务应用,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土地、水、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及地理国情等专项调查职责进行了整合,并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职责,而具体承担这项重要工作的正是新成立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站在机构改革新起点上,如何准确理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空间优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要素、多尺度和长时间序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关键是构建较为完善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形成全方位、高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获取能力。本文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空天地网感知能力和技术水平,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化数据获取技术框架,提出空天地网多维度数据协同获取技术方法,梳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旨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协同式数据获取能力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职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扩充,当前正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难以全面满足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需求,如何组织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当前自然资源部门亟待考虑的问题。笔者立足湖南省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已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全省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工作内容和组织实施模式,能够为湖南省及其他省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0引言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因素众多、复杂艰巨的科技工程。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成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总体技术组(以下简称总体技术组),设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第一批试点单位,以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以下简称技术体系)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结合草地资源调查要求和三调成果内容建立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构建了基于三调成果的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对利用三调成果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国土调查主体成果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1].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利用"三调"数据以及如何与其它专题数据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是后期工作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三调"数据与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专题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武陵源区耕地后备...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释放了生态文明建设已由理性认识走向量化实践、由分类管理走向体系治理的鲜明信号,凸显出对自然资源实施统一调查监测,提供全要素、全时空、多尺度、多维度数据支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从理论研究、法理架构、技术流程、体制优势等方面重构重塑,进一步提升调查监测数据科学性、权威性、精准性,回答和解决好当前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强执法督察、全域整治协同、全域变化监测、耕保联动机制等各项调查监测业务协同,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2年5月24日印发《关于建立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与执法督察工作协同机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协同机制”)。协同机制实现了违法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整治”的目标,提升了自然资源执法查处效率,实现了对新增违法“零容忍”、新增问题全面“清零”要求。近期,该局印发《关于建立自然资源规划领域耕地保护监督联动机制的意见(试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上下联动、闭环协同、数字赋能。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自成立以来,紧扣"两统一"职责,以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有偿使用为着力点,以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框架体系为导向,稳妥夯实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高效完成青海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第一批试点、青海省黄河流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青海经验",贡献了"青海力量",切实提升自然资源业务水平,有效发挥了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自然资源信息化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内涵.2019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立足已有基础,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2021年...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德清县以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和“调查监测”应用场景建设试点为契机,全面梳理调查监测与自然资源业务的强耦合关系,构建以一套工作机制、一个数据底板、一套判定法则、一支网格队伍和一个应用场景为主体的“五个一”国土变更协调管理新模式,推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协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