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黄河上游某电站Ⅲ#结构体位于坝后左岸岸坡,发育位置较高,且呈两面临空状态。结构体的边界主要由几条较大的断层构成,目前已有变形迹象。在电站建成并正常运行后,由于结构体会受到泄流雨雾的影响,其稳定性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文章根据结构体的边界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状况及可能的失稳方式。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室内试验给出了各软弱结构面的力学强度参数,利用极限平衡原理对结构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Ⅲ#结构体的稳定状况较好,只需对表部岩体进行处理就可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岷,沱江流域水库群拦沙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国钰 《水文》1991,(5):20-26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干流全长约735km,流域面积约13.59万km~2(其中大渡河7.77万km~2,青衣江1.29万km~2)。岷江上游较场坝处为地震区,1933年地震山崩形成大、小海子天然水库;干流建有映秀湾电站水库一座;支流渔子溪建有梯级电站;岷江流经灌县后分内  相似文献   

3.
张孟春 《水文》1996,(4):37-39
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日平均入库流量的预报张孟春(西北电力调度通信局)1问题的提出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担负着电站本身与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及兰州市的防洪任务,设计部门对龙羊峡、刘家峡两库的防洪联合调度作了专题研究,并总结出一套采用日平均人库流量和另一水库要素双...  相似文献   

4.
河流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峡谷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等自然、地质条件使得这些地区的地下水温度场表现出了异常的现象。以金沙江上游溪洛渡水电站峡谷区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类比和回归等方法对电站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场作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河流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场异常的机理,实例分析表明:溪洛渡峡谷区地下水温度异常是由于区域循环地下水流经过深部加温后在排泄处表现出来的正常现象,并非活动构造形成的,在该区选址建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工程概况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电站坝址位于雅砻江干流与支流鲜水河的汇合口下游约2km河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6.57万km2,坝址处河流多年平均流量666m3/s。两河口水电站为雅砻江中、下游的龙头水库,对其下游的雅砻江梯级电站以及金沙江、长江干流电站的梯级电站补偿作用显著。电站的开发任务为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电站采用坝式开发,水库正常蓄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水流湍急,水量丰沛。利用水能资源所规划和兴建的梯级电站,大多座落在黄河上游的高山峡谷区。这些区段地势高陡,崩滑体分布广泛,是我国崩滑灾害的多发区段。一旦坝前失稳,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本文从地质环境演化的观点出发,对崩滑体的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象、遥感影像、水库蓄水量变化等多元数据分析了2019年澜沧江-湄公河干旱的原因以及上游电站开发对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澜沧江-湄公河发生了全流域性气象干旱过程,进而导致湄公河流域水量骤减;澜沧江电站充分发挥削峰补枯、兴利除害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游旱情;但由于澜沧江出境流量仅占湄公河流域水资源量的13.5%,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干旱的缓解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影响程度随着往下游的推移而减弱。  相似文献   

8.
琪美格 《地下水》2011,(1):129-130,141
车尔臣河是巴州南部产水量最大的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山溪性河流,出山口处无水文站,在距车尔臣河山口以下85 km处设立有国家基本水文站—且末水文站,该站是唯一一个控制车尔臣河水量的站点,本文通过两次同期在且末水文站和且末水文站上游50 km处的巴什克其克电站和且末水文站上游85 km处的出山口处的对比观测的资料,分...  相似文献   

9.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坝区天然高边坡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西瓦水电站为黄河上游最大水电枢纽工程。两岸边坡谷底至岸顶相对高差为600~700m。正常蓄水位以上边坡高度约450m。坝址两岸2400m高程以上天然高边坡变形破裂体、松动体、危岩体、危石等发育广泛且小型不稳定体随机分布。高边坡稳定性构成本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且因峡谷深切、边坡高陡,对其处理难度很大。论文首先总结了电站坝址两岸天然高边坡地质特征,对高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区与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坡处理原则与方案设计。最后列举了2个边坡处理典型实例,一为基于现代设计理念和新型材料的SNS柔性边坡防护系统在拉西瓦高边坡不稳定体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另一为坝址大型变形破裂体———Ⅱ#变形体的综合治理。根据高边坡不稳定体各自不同地质特征,采用科学且针对性强的流通量措施能够达到稳定要求的。  相似文献   

10.
改进微粒群算法在梯级电站长期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凤霞  熊立华  高仕春  艾学山 《水文》2007,27(5):42-45,77
微粒群算法是一种简洁高效的智能优化算法,但基本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并且搜索精度不高。本文在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入锦标赛选择机制和自适应惯性权重因子,提出了改进微粒群算法(MPSO)。将MPSO算法应用到黄河上游梯级电站的长期调度中,并与动态规划法和基本算法的调度结果相比较。实例表明了MPSO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梯级电站水库(群)长期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唐乃亥站月、旬平均流量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林  崔涛  王小玲  谢建丽 《水文》2000,20(3):24-26,20
唐乃谬论水文站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控制站,预报该站月、旬平均流量,对黄游梯级水库电站的调度运行,以及沿黄各省防汛抗旱、工农业生产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水量平稳原理,提出了根化的单孔出流水箱模型,在对流域进行了合理概化的基础上,将流域分成三个互不影响的产流区,并分别用水箱模型计算,合成后即为流域出口断面的平均流量。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参数率定与模拟计算,预报效果较好,将对黄河上游水量调度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天生桥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132万千瓦,是广西、贵州两省交界红水河上游建设中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电站处在深山狭谷,具有引水洞长、洞径大、落差高、埋藏深等特点。电站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尤其是厂房附近的高边坡,坡度陡,对厂房安全影响大。为了解高边坡岩体的应力状态,我们用套芯法在其岩体中进行了3个点的应力测量,结果表明主应力方向为N59°W,与滑坡体方向一致,最大主应力达20MPa,应力值分布具有分带性。二、厂房边坡地质构造概况 1.地形地貌  相似文献   

13.
一、黄河上游水库群电站系统简述黄河干流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以下简称龙~青段),从青海省共和、贵德两县交界的龙羊峡进口起,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峡出口止,流经青、甘、宁三省(区)17个县(市),全长918公里。区间流域面积为14.36万公里~2,较大的支流有隆务河、大夏河、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3)
阐述了呼图壁河青年渠首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技术排水系统、油气系统的,根据机组的特点,对引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对工程造价的降低、提高电站综合效益有很大的意义。电站投产以来,机组运行正常,说明设计优化是合理的,因此本文可为日后类似小型水电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百银 《水文》2004,24(1):22-27
梯级水电站设计洪水方法一直是梯级水电站水文设计的难点.几十年来在黄河上游梯级电站设计中已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设计洪水及施工洪水计算方法。通过黄河公伯峡水电站施工洪水优化设计过程,论述了该套方法.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观点及疑问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连续枯水段分析与设计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实测、调查、历史和模拟生成四种水文资料,对黄河上游年径流的干旱持续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干旱持续现象是明显的,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段是存在的。利用水文模拟技术生成的系列,对各种不同干旱持续长度的年径流,进行了频率分析,并对具有多年调节水库的龙羊峡水电站的水能规划设计进行了合理性检验。认为1922~1932年连续干旱的程度特别严重,其重现期远较过去的估值为高。运用本研究成果,分析龙羊峡水库和电站的运行设计,可以取得更大的水能和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陈家咀滑坡为某水电站的近坝滑坡,滑坡若失稳将对位于上游的大坝水工建筑物和电站发电产生影响,是该电站首要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平硐、岩土测试等大量勘察工作,查明该滑坡体积约240万m~3,为大型岩质切层滑坡,现状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建坝前后叠加暴雨久雨滑体饱水等多种工况下,滑坡整体上多处于欠稳定一不稳定状态,为此滑坡需要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经比较,建议结合大坝三期围堰建设对滑体采取削坡减载(用作围堰填筑土料)+前缘抛石护岸的工程措施,使滑坡稳定达到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4)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的最大一级支流,流域呈狭长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干流全长560.7 km,天然落差2 793 m,流域面积15 130 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运用1956~2015年60年实测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黄河流域上游湟水水系的大通河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大通河流域近20 a径流量总体呈衰减趋势,天堂~享堂站径流量随河长及集水面积增加而减小,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自上游至下游逐渐显著。而梯级电站对对流域洪水过程影响较大,人为蓄放水,使天然的洪水过程由平稳状态转变为剧烈变化状态,对局部河段的冲刷作用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稳定性以及下游河段防洪造成一定的影响。水资源密集开发等人类活动使大通河中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呈现破碎化、片断化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特性、自然生态的影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唐生 《地学前缘》2002,9(2):464-464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 ,山峻河窄 ,水流湍急 ,水量充沛稳定 ,是我国西北水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地段。已经修建和正在规划修建的梯级电站大多座落于黄河的高山峡谷之中 ,而这些区段往往是崩滑灾害的多发区。显然 ,崩滑体的稳定性与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 ,一旦失稳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它们形成的原因 ,掌握规律 ,评价其稳定性 ,是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黄河上游广泛发育的崩滑体有其发生、发展和衰亡 ,由静到动 ,由动到静的过程。只有掌握它们形成的内在规律 ,才能防患于未然。影响坡…  相似文献   

20.
瀑布沟水电站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位于拦河坝右岸坝轴线上游约780 m左右,对岸布置有电站进水口等建筑物。一旦边坡失稳,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影响重大。拉裂变形体前后缘平面长约400 m,宽约360 m,高差达450 m。根据拉裂体的地形地貌、岩体结构特征、堆积物特征和变形破坏现象,边坡平面上分为两个区,剖面上分为松动带、拉裂变形带和正常岩体三个带。前期设计按照综合考虑各因素后,进行分区和分期支护、整体控制的加固措施,分别完成了一期及二期治理。结合近期监测成果分析,进行了稳定性复核评价,表明Ⅱ区变形稳定,无异常变形的迹象;Ⅰ区松动带出现变形现象。综合分析后建议进行三期支护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