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震旦系研究历史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综合地层研究的成果,试图建立可供全球对比的中国末元古系层型剖面。我国震旦系研究历史悠久,典型剖面经历南北之争,数十年来存在多种界定意见。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笔者依然认为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沉积最为连续,出露完整,具有生物演化特征明显和形态多样的特点,可与世界各地的末元古纪地层进行广泛对比。目前,其上界定位于峡东地区灯影组天柱山段小壳化石带之下(即相当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震旦—寒武系界线小壳化石带B点,年龄为539±34Ma),而底界的厘定在国内一直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综合地层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C/O同位素研究以及沉积相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震旦系底界应划定在南沱冰期之后的陡山沱期沉积的下界,重申应选定峡东地区剖面为震旦系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宜昌松林坡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的小壳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0月,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和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专题队共赴峡东地区观察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时,于宜昌县石牌东南约2公里的松林坡(胡家沟)早寒武世早期“天柱山组”中,发现一新的化石层位,除含有一般常见的小壳动物化石外,尚有个体较大、保存良好的软体动物、软舌螺等动物化石.这批化石产于峡区原灯影组顶部的石灰岩层中,遭受的白云石化程度低.据苏联报道,在西伯利亚地台的部分剖面上,曾发现过大量的个体较大的腹足类化石.因而对探讨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某些有关的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产出层位及上、下地层层序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峡东松林坡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忆元  张树森 《地质论评》1980,26(3):190-197
湖北宜昌松林坡的胡家沟位于石牌村南西260°方向,相距约三公里。1978年10月峡东震旦系专题队和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在峡东工作,张禄易同志首先在胡家沟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采集到了精美的大型软舌螺等化石(即下述剖面中第三层化石)。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首先该露点头的岩性为含碎屑的石灰岩,未见硅磷质条带;其次单板类、腹足类的化石数量多,保存良好,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Protolagena lambata (gen. et sp. nov.), P.gaojiashanensis (gen. et sp. nov.),P. papillata (Zhang;1986)和P. sp.产于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的震且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它与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共生,是高家山生物群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子。它的发现是继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组和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瓶状微化石之后的又一新产地和层位,填补了震且纪灯影期该类化石的空白,对探讨由晚前寒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早期的带壳生物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Protolagena lambata(gen.et sp.nov.),P.gaojiashanensis (gen.et sp.nov.),P.papillata(Zhang;1986)和P.sp.产于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的震且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它与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共生,是高家山生物群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子。它的发现是继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组和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瓶状微化石之后的又一新产地和层位,填补了震且纪灯影期该类化石的空白,对探讨由晚前寒武纪束期至早寒武世早期的带壳生物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峡东地区震旦纪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英 《地质论评》1981,27(5):452-454
近十年来,峡东地区震旦纪微体古生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对建立我国震旦系层型剖面,进行世界性生物地层对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上统陡山沱组的微体化石,据邢裕盛、刘桂芝研究和赵自强等的资料,计有21属、27种(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2新属、7新种、3新联合种。尹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十余条露头剖面和覆盖区数十口油气探井的研究,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为雅安—南江、峨边—仪陇、威远—开县、宜宾—石柱、雷波、龙门山、城口—巫溪、桐梓—恩施和沿河—大庸等9个地层小区,对其中在油气勘探中较重要的4个小区的地层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将震旦系划分为下部的陡山沱组/喇叭岗组和上部的灯影组,后者进一步分为4个岩性段。把灯影组中上部的一套碎屑岩视为一个标志性的岩性段;并将原归于灯影组顶部,以麦地坪段为代表,含早寒武世小壳类化石的地层从该组中分出,作为寒武系底部的一个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依据最新的中国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标准,将震旦系底界置于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之底,顶以麦地坪组底平行不整合为界;陡山沱组相当于震旦系下统到上统下部,即包括下统九龙湾阶、陈家园子阶和上统下部吊崖坡阶,而喇叭岗组只相当于吊崖坡阶,灯影组则仅相当于上统上部灯影峡阶。以岩性、古生物、稳定碳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以及测井曲线等为依据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系的对比关系,并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北庙河—莲沱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及遗迹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丁启秀  邢裕盛 《地质论评》1993,39(2):118-123
在湖北秭归庙河灯影组白马沱段及水井沱组底部分别采获Sinotubulites及小壳化石,在宜昌莲沱长江两岸灯影组石板滩段下部发现遗迹化石Planolites。上述生物群的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震旦系典型剖面的生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地史早期生物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峡区震旦系—侏罗系地层剖面完整,化石层位齐全,发育完好,研究程度高,可与北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进行对比,是全球研究时间域、沉积演变史、古地理变迁史、古构造发展史的重要基础剖面(图1)。为赶在长江大坝截流前,永久性地保存一套峡区完整的震旦系-侏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南方震旦系的建立及地层对比是以李四光先生在宜昌三峡一带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的。一九二四年,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三卷上发表的“峡东地质及长江之历史”的论文中,将震旦系自上而下分为灯影组、陡山沱组、南沱组及莲沱组等,其中南沱组为冰碛堆积物。从此,奠定了我国南方震旦系地层对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孟莪  曹瑞骥 《地质科学》1966,7(2):185-188
本文记述的古藻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鸿允、刘钰等1960年夏在滇东马龙县纳章村震旦系灯影组底部采集的。笔者采用古藻类化石微体研究法对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藻类微体构造保存良好,值得描述。  相似文献   

13.
长江峡东区震旦系新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鸿允  沙庆安 《地质科学》1963,4(4):177-187
为李四光教授所建立的长江峡东区的震旦系剖面,被看作南方各地同时期地层比较的标准。黄陵背斜东翼是所分各单位--“南沱砂岩”、“南沱冰碛层”、“陡山沱统”、“灯影灰岩”的典型地区,地层工作者来到峡区经常先察勘这里的剖面。考察过东翼剖面,可上溯一程去西翼或南翼探索其侧向变化。本文就笔者1961年冬,于西翼庙河-冀家湾区、东翼莲沱的沿江地带和南翼的秋千坪地区(见图1)所进行的一些观察及点滴认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震旦系底界及内部年代地层单位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岩石和层序地层以及生物多样性事件的综合研究,建议以宜昌莲沱王丰岗剖面为界线层型将目前暂定的震旦系底界上移至陡山沱组二段近底部,以南沱冰期后首次海侵所形成的含巨型结构复杂的疑源类的黑色硅质泥岩的出现为标志.澳大利亚Marinoan冰期后"盖帽白云岩”之上的Brachirra组沉积与此层相当.厘定后震旦系上下统的界线以宜昌灯影峡剖面为层型,界线划在灯影组石板滩段近底部,以出现可供广泛对比的文德生物群以及痕迹化石和后生动物为标志,其时代似应与澳大利亚伊迪卡拉(Edicaran)生物群对比.重新厘定后的下震旦统内部两个阶(田家院子阶和庙河阶)和上震旦统内部两个阶(四溪阶和龙灯峡阶)之间的界线分别以秭归庙河剖面和宜昌灯影峡剖面为界线层型,界线分别定在陡山沱组四段和白马沱段近底部,前者以含庙河生物群黑色硅质泥岩的出现为标志,澳大利亚Bunyeroo组上部产大量leiosphaerids的黑色硅质泥岩沉积大致与此段地层相当.龙灯峡阶底界以产管状骨骼化石cloudiniids为特点,其确切层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湖北峡东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微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论评》1995,41(3):197-204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及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而闻名,我们在燧石夹层牟岩石薄片中,不仅发现上述宏观藻类,而且首次发现共生的微化石。及其他保存很好的微化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 我国震旦纪的古生物资料,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秭归庙河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微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崇玉 《地球学报》1996,17(3):322-331
庙河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燧石中的激化石,前人曾有过报道。但是,所报道的激化石组合与已知峡区的其他震旦系剖面陡山沱期微化石明显不同。具刺疑源类以MicrhystridiumtlancedetumL.Yin为主(样品号:Hm80—14—2,Yinborning,1985)。1992年作者等重新研究了庙河震旦系沿江剖面,系统采集了燧石样品。结果,并未在陡山沱组发现上述微化石组合,而在寒武系底界附近的燧石夹层中,发现了与其相同的微化石群,因而,对上述微化石组合出现的层位提出质疑。最近,作者再次对庙河地区陡山沱组燧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峡东灯影峡上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上部至灯影组石板滩段及其区内与之同期不同相区(或古地理部位)地层岩石、生物、层序和碳同位素地层,结果发现峡东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附近地层横向上存在台地相、高陡边缘台地边缘相和盆地相多种沉积相类型,灯影组的底界和内部划分明显受沉积相的制约,以白云岩出现为标志的灯影组底界是一个明显的穿时面。与灯影组中部存在的两次海进—海退旋回相对应不仅发生了两次δ13C的上升和下降,而且发生了两次重要的生物辐射事件,在石板滩段下部和上部分别出现了具有全球广泛对比意义的叶状埃迪卡拉动物和管状Cloudiniids动物。据此可以将峡东灯影组划分出两个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年代地层单位泗溪阶和龙灯溪阶。由于龙灯溪阶上部,继Cloudiniids消失之后,小壳化石出现之前发生了δ13C的震荡下降,并在灯影组白马沱段底部出现了最小δ13C达到-12‰的碳同位素强烈负偏离。因此,生物和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点及其全球对比显示长江三峡地区寒武系的底界应大致与灯影峡剖面上灯影组石板滩段与白马沱段界线一致。  相似文献   

18.
曹仁关  陆瑞芳 《地层学杂志》1992,16(1):55-59,78
<正> 云南华坪地区震旦系出露较广,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和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先后划分为观音崖组和灯影组。1988年,笔者在华坪腊姑河、通达发现了南沱组和核形石,取得了一些新资料。 (一)华坪腊姑河灯影组剖面 华坪腊姑河位于华坪县城之北60°西,直距27km,灯影组层序自上而下为(图1)  相似文献   

19.
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宏体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作者于1990年12月再赴著名的长江峡东地区震旦系采集化石。  相似文献   

20.
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纪遗迹化石采集产地位于西藏聂拉木县古错,地层剖面位置(见图1)。地层区划归属为喜马拉雅区的珠峰分区,该区的大地构造位置,目前认为是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的喜马拉雅辗掩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