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甘肃在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地质时代、不同系列和类型产出的铅锌矿,具有共同的物性(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和高密度、磁性等)特征和找矿标志,探讨了利用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以及探测目的物和探测目标物的勘查技术在不同类型铅锌矿找矿中的作用,并以部分实例展示出高精度重力、磁测、综合电法和电磁法等物探方法取得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五龙金矿床位于五龙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规模大的石英脉型金矿。为查明矿集区深部构造及指导深部找矿预测,需结合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本文基于五龙矿集区航空探测任务,并结合其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五龙金矿在平面、剖面、空间等维度的航磁、航空TEM、航空大地电磁特征及其找矿意义。研究表明:平面上矿体位于鸡心沟断裂东侧负磁背景场中NE与近SN、NW向弱磁异常带交汇处,中等 强剩余磁异常带的转折端、梯度带,视电阻率低阻区及中低阻梯度带,深部存在团块状视磁化率高值区;剖面上矿体位于“左低右高,上高下低”的视电阻率梯度带上,呈中低阻、低阻特征及强磁场区至弱磁场区的视磁化率梯度带上,呈浅部“上高下低”、深部“下高上低”的中等 弱磁特征;空间上矿体位于鸡心沟断裂东侧的断裂构造低阻带与岩体高阻异常带的梯度带。五龙金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的建立和深部高视磁化率异常区的存在,表明矿区深部1000~2000m空间与五龙金矿体视电阻率、视磁化率特征相似的地段,仍具有较好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寨上金矿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寨上金矿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纪的板岩、粉砂岩中,总体呈带状展布,严格受NWW向断裂控制,其派生的次级(层间)断裂为容矿构造。激电中梯测量圈出5处高阻异常、1条低阻高极化带、7处视极化率异常,金矿脉与100~200Ω·m低缓高阻异常和1 0%~1 2%的视极化率异常吻合。1∶20万、1∶5万的水系沉积物测量仅显示出低缓异常,进一步的土壤测量可圈定金矿体的赋存位置、走向。总结了可直接指导本区及外围野外地质工作的找矿方法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哈拉河铅锌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乔宝成  李海东 《物探与化探》2014,(2):261-267,277
在内蒙古扎兰屯市哈拉河铅锌多金属矿区进行普查,对矿床进行了物化探异常特征及评价标志综合研究。根据勘查区物化探异常特征,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判断勘查区主成矿元素为Pb、Zn、Ag、Cu,并存在As、Sb、Ag、Pb、Zn、Au、Cu、Mo、Bi多元素叠加异常,含矿安山岩体分布及深度与相对高的极化率、低视电阻率异常特征有关。根据已知矿和非矿异常特征、元素组合及分带特征等,建立了矿床的物化探综合找矿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5.
刘莎  艾国梁 《江苏地质》2023,47(1):91-99
湖南清水塘铅锌矿位于邵阳—郴州断裂带上,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床。矿体呈网脉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硅化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寒武、奥陶系板岩。在该区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测量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对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物化探找矿标志。结果表明,中高值磁异常结合激电中梯异常特征可有效推断断裂构造位置,铅锌矿体呈低阻高视幅频率的异常特征,Pb、Zn地球化学异常是该区铅锌矿体最主要的找矿标志。经工程查证,在异常区均发现了铅锌矿体,进一步证明物化探方法在清水塘铅锌矿区的应用效果较好,为矿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对于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坦桑尼亚林迪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墨成矿带,纳钦圭阿石墨矿是成矿带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之一。矿区分南北2个矿段,共圈定工业矿体17条,推断石墨矿物资源量>100万t,固定碳平均品位为4.05%。矿体赋存于石墨片岩-片麻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北北东,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片麻岩型,矿石矿物为鳞片状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金属矿物。矿石中片度≥147 μm(+100目)的石墨占94.43%,工业类型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石。以视极化率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4处激电异常,高极化率异常与低电阻率异常对应良好,探矿工程确定为矿体出露位置。该石墨矿的找矿模型:新元古代莫桑比克活动带中一套中高级副变质岩系为区域找矿标志,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露头为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延伸方向与地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低阻、高极化异常带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该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可作为在坦桑尼亚寻找同类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坦桑尼亚林迪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墨成矿带,纳钦圭阿石墨矿是成矿带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之一。矿区分南北2个矿段,共圈定工业矿体17条,推断石墨矿物资源量>100万t,固定碳平均品位为4.05%。矿体赋存于石墨片岩-片麻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北北东,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片麻岩型,矿石矿物为鳞片状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金属矿物。矿石中片度≥147 μm(+100目)的石墨占94.43%,工业类型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石。以视极化率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4处激电异常,高极化率异常与低电阻率异常对应良好,探矿工程确定为矿体出露位置。该石墨矿的找矿模型:新元古代莫桑比克活动带中一套中高级副变质岩系为区域找矿标志,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露头为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延伸方向与地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低阻、高极化异常带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该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可作为在坦桑尼亚寻找同类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蒙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找矿矿物学特征及综合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及锰氧化物矿物的成分、特性、结晶特点及有关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等,提出了上述矿物的找矿矿物学特征。对本矿床的地质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找矿矿物不标志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它们的综合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珠尔庙银多金属矿区地处内蒙大兴安岭东坡南段,位于黄岗梁一甘珠尔庙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东部、白音诺一甘珠尔庙银铜多金属成矿亚带的北东段。矿体具有品位高而不均,厚度相对较薄而密集分布的特点,构造及其节理裂隙控矿作用明显,矿体视电阻率和视充电率异常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组合特征,推测密集蚀变脉群的深部可能存在与本区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在进一步找矿工作中应加以重视。同时,在各矿化脉体的深部交汇部位是找矿的最有利部位,在今后找矿中应加强该部位的钻探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吉林大石河钼矿勘查中,采用地质、化探、激电法等综合方法,取得了极佳的地质找矿效果。建立了物化探"一高一中三低"(即钼多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中极化率、低电阻率、低磁、低密度)的综合找矿标志;结合地质因素,确定在该地区找寻石英网脉型钼多金属矿体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NNE向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着湘南桂北地区铀矿分布及铀矿水地球化学环境,本通过总结湘南桂北地区铀矿地质,铀矿水地球化学特征,提高该区地质-水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及其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2.
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的必然需要。本章结合地质找矿的实践、学习、思考、研究经历,从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等不同方面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找矿工作是以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地质找矿信息的收集、提取、研究,建立区域成矿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矿产勘查模型和矿床模型,在解剖成矿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矿床,实现找矿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实现找矿突破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毓川 《矿床地质》2011,30(5):767-772
作者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实践和人类找矿历程的演化,提出522找矿模式.其中的5包括: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地质找矿理论、探测技术方法、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资金与工作量投入;第一个2是指政府政策与管理和工作区社会环境;第二个2是指科学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及团队素质及创造性的工作.共有九大找矿突破因素,九大因素分三类,...  相似文献   

14.
物探技术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概述了在一些典型工程勘察项目中应用物探方法的技术、组合、作用、成果及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星  杨秋访 《江苏地质》2018,42(4):668-674
妙皇多金属矿区位于来宾凹陷东缘与大瑶山隆起西侧交接部位,广西大瑶山及其西侧铅锌成矿带中部成矿条件优越,历年来开展过多种研究和找矿方法,但找矿效果不佳。通过研究妙皇铜铅锌银矿区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背景,运用综合物探方法,对区内部分地质问题及矿产特征进行了推断和预测。2012年,依据地质物探综合成果布置了ZK22701号验证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依据物探成果推测了矿区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在找矿方向和找矿潜力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中深部找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探综合方法在集安市大青沟多金属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安市大青沟处在环形构造及断裂构造部位,地球物理前提十分明显.物探综合方法勘查结果显示出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和解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正由理论的探讨逐步地向勘察实践过渡,许多有关勘察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尚需探索。本文根据勘察实践,重点对环境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研究内容,基本原则与整体思路作以初步探讨,并以实例说明环境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在烧香尖二长花岗岩体周边存在有一处较好的Mo异常;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一步发现其中有14处综合异常区。对异常进行探槽工程揭露及钻孔工程深部验证,发现密集脉状钼矿体,矿体品位(质量分数)为0.031%~0.137%。研究结果表明,钼矿化受构造及岩浆岩综合控矿特征明显,提出了烧香尖二长花岗岩体北部的红柳冲、刘畈、紫冲三个找矿远景区,预计远景资源量有望达到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19.
周平  陈胜礼  朱丽丽 《地质通报》2009,28(203):224-231
物探方法与技术作为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一种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矿产勘查界的广泛重视与应用。地下物探方法利用现有的钻孔或坑道,对钻孔底部或外围进行进一步的勘查很有优势,更适用于深部找矿。论述了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极化法、井中(坑道)充电法、坑道(井中)自然电位法、井中电磁法等几种常用的金属矿地下物探方法。从应用实例着手,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方法在深部找矿中所发挥的优势与作用,提出应重视并重新认识地下物探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建议,为矿产勘查、开发、开采与施工提供重要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Complicated structure of surveyed area has minor efficiency of seismic surveys-the main method for petroleum and gas prospect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is paper gives an example that in certain cases geochemical surveys can be used as additional tool to establish suitable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trap. This paper presents geochemical studie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European territory of Russia-Nagumanovskoe oilfield. Complicated geological structure causes difficulties to create suitable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trap itself. There are two model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for the Nagumanovskoe oilfield: Variant A: Researchers assume the presence of gas condensate accumulation and perspective for exploration traps. Variant B: Researchers assume presence of 2 local structures. Method and results: Geochemical data came from over than 2000 shallow probes (2 meters, 6.6 feet) of soil gas samples collected every 200 meters over more than 7 different long profiles. The adsorbed soil gases were analyzed for hydrocarbones. All samples were decomposed into geochemical populations. According to geochemical data the Nagumanovskoe oilfield was well defined on all geochemical profiles. Exami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hydrocarbon ratio plots and magnitude graphs for each of the two models indicate that the more anomalous magnitude sites agree with the disposition of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model B. The geochemical oil/gas data exhibit clearly defined compositional sub-populations which matc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nderlying reservoirs, difference in standard deviation of hydrocarbon values at background and Cretaceous structure (model B) leads to the deduction that variant B is more suitable ge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of the Nagumanovskoe oil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