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道了美颌龙类一新属新种:季氏北票颌龙(Beipiaognathus jii gen.et sp.nov.)。它不仅具有美颌龙科的鉴定特征,如扇形的背椎神经脊和强壮的第一指第一指节,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美颌龙类的独具特征:不具有小锯齿的锥形牙齿,较长的尺骨,长而强壮的第二指第一指节,以及较短的尾部。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美颌龙类具有相当高的分异度,为了解美颌龙类的解剖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河南汝阳白垩纪一新的结节龙类恐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一新材料,命名了一新的结节龙类甲龙——洛阳中原龙(新属新种),Zhongyuansaurus luoyangensis gen et sp. nov.。其头骨的形态和尾椎的特征显示该标本属于结节龙类甲龙。它以头骨长宽比约为1.4∶1、头骨顶骨区平坦,顶视,头骨的后边缘及眼眶之后的侧边缘平直;肱骨远端与近端的宽度几乎相等,肱骨近端后表面的M.latissimus dorsi和M.teres major附着处为凹陷面而不是疤结,以及坐骨主干较平直等特征区别于其它的结节龙类甲龙。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产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伤齿龙类化石——柯氏辽宁猎龙(Liaoningvenator curriei gen. et sp. nov.)。它具有伤齿龙类以下特征: 数量众多且密集的上颌齿与下颌齿; 牙齿的齿冠与齿根之间显著收缩; 齿骨侧表面具有一沟, 营养孔位于该沟内; 远端尾椎背部的神经棘减弱为一个沟。它不同于其它伤齿龙类的特征主要为坐骨靴大, 侧面观近乎三角形, 坐骨闭孔突细长; 尾椎形态转变点位于第7尾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柯氏辽宁猎龙与短羽始中国羽龙(Eosinopteryx brevipenna)构成姊妹群, 位于同一分支内。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上颌骨和下颌骨前面部分的牙齿前隆无锯齿; (2)颈肋较其相关节的椎体长; (3)肠骨前缘直。辽宁猎龙代表了辽西同等层位发现的第5个伤齿龙类。骨组织研究显示辽宁猎龙的骨骼已接近成熟, 死亡时至少4岁。它为该地区的基干伤齿龙类恐龙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信息, 并丰富了目前中国已知早白垩世伤齿龙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吕君昌 《地球学报》2016,37(2):129-140
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窃蛋龙类化石——赣州华南龙,属于进步窃蛋龙类,其独特的头部特征为研究窃蛋龙类恐龙的颅面演化、古地理分布及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信息;在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发现的大型、前肢短的驰龙类恐龙——孙氏振元龙,为大型、短前肢类型的驰龙类提供羽毛形态学方面的重要信息,为研究驰龙类的多样性、鸟类羽毛以及飞行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辽西发现的喙嘴龙类翼龙——朝阳东方颌翼龙,是该地区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第一件翼龙标本,不仅填补了时代上的空白,同时对于印证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的辐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重要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演化、驰龙类羽毛演化及鸟类羽毛起源等热点与难点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在发现华南龙的基础上,命名了赣州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5.
李飞  彭光照  叶勇  江山  黄大喜 《地质学报》2009,83(9):1203-1214
记述了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顶部的中国盗龙型肉食龙类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犍为乐山龙 (Leshansaurus qianweiensis gen. et sp. nov.)。它以上枕骨中嵴呈尖峰状,额骨最大长度与最大宽度之比约2.86,基蝶骨之基翼骨突细长,环椎间椎体马蹄形,背椎横突相当细长,背椎和荐椎神经棘非常薄,荐椎椎体具有明显的腹嵴,肠骨内侧髋臼缘存在一明显的嵴等特征区别于其他肉食龙类。犍为乐山龙是目前所知四川盆地产出层位最高的肉食龙材料,它的发现扩大了肉食龙类的时代分布和地理分布,对探讨肉食龙的演化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季强  吴肖春  程延年 《江苏地质》2016,40(2):183-190
所有鸟臀目恐龙都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臀目恐龙中的奇异辽宁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甲龙,以往均认为与其他甲龙一样生活在陆地上,主要以植物为食。报道了中国发现的一件新的奇异辽宁龙标本,该标本体腔内保存了很多鱼类化石骨骼,认为这些鱼类残骸是甲龙胃或肠里的残留物,因此可以作为该恐龙食肉的有力证据。奇异辽宁龙颊齿齿冠具有长而分叉的齿饰,这种齿系可以穿透像鱼类一样的小动物。恐龙前、后肢指(趾)爪演变得非常锋利同样可以证明其适应吃肉的生活方式。奇异辽宁龙腹部甲板演化成盾状及荐骨-腰带关联疏松也说明其适应水生生活,腹部甲板可以保护腹部身体免受水下攻击。同理,神经弓与椎体之间缝合线开阔不能再作为正型标本的幼年特征。奇异辽宁龙是自18世纪发现恐龙以来已知的第一种肉食性鸟臀目恐龙,不仅代表了第一种水生或半水生有甲类恐龙,更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鸟臀目恐龙。  相似文献   

7.
周翠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20,44(3):283-287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自1964年首次描述命名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异特龙科(Allosauridae)的大型掠食恐龙,包括4个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属被解体。其中,属型种“大水沟吉兰泰龙”(“C. tashuikouensis”)和“西伯利亚吉兰泰龙”(“C. sibiricus”)被归入棘龙类(Spinosauria)或新坚尾龙类(Neotetanurane);“毛儿图吉兰泰龙”(“C. maortuensis”)被归入鲨齿龙类(Carcharodontosaurid),并被重新描述命名为毛儿图侏儒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浙江吉兰泰龙”(“C. zhejiangensis”)是现存唯一的此类恐龙的足部骨骼化石标本,从其尺寸大小推测,这是一种身长约5 m的大中型兽足类恐龙。通过与其他大中型兽足类的同部位骨骼化石进行对比,可见其具备许多兽足类特别是镰刀龙类的共同特征,并非原以为的仅相似于慢龙,也不排除其属于另一种大中型兽足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中部地区白垩系泉头组中保存了一个典型的脊椎动物化石群,该动物群以基干鸟脚类娇小长春龙为代表,还包括禽龙类、角龙类、兽脚类、蜥脚类、鳄类、真兽类,以及恐龙蛋等8类陆生脊椎动物化石,笔者将其定名为长春龙动物群。为了研究该动物群的物种多样性,笔者对该动物群中的兽脚类牙齿材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我们将测量获取的化石特征数据绘制成二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并结合牙齿特征开展标本的骨骼形态学对比与鉴定。研究发现在该动物群中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兽脚类恐龙,分别为跃龙类、驰龙类、暴龙类和未定类。其中,驰龙类材料在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中是首次发现。长春龙动物群中兽脚类的分异性,从侧面说明了长春龙动物群应为一个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的脊椎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离龙类是热河生物群具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在辽西等地广泛分布,而冀北地区作为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产地,在白垩纪地层中尚未发现离龙类信息.本研究在冀北滦平盆地确认了离龙类化石的存在,化石为满洲鳄未定种和离龙类未定种,产出于九佛堂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此次发现填补了河北省早白垩世离龙类化石的空白,为研究冀北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北方热河生物群离龙类地理地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期在贵州省西南部,特别是关岭地区发现了大量三叠纪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其中不仅包括过去已经报道的真鳍龙类和鱼龙类,还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齿龙类和海龙类。为了查清这些化石的产出层们和分布范围,确定动物群的性质,在贵州的关岭、兴义、安龙和云南的罗平等地开展了野外调查,实测了三条地质剖面,它们是:贵州关岭新铺法郎组瓦窑段下部及竹杆坡段上部地层剖面,贵州顶效法郎组竹杆坡段地层剖面,以及云南罗平法郎组竹杆坡段地层剖面。结果显示,该区域的脊椎动物化石主要产于自中三叠统至上三叠统的4个层位。贵州地区最早出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真鳍龙类(Eusauropterygia)的宋氏清镇龙(Chinchenia sungi)和邓氏三桥龙(Sanchiaosaurus dengi),化石产于贵阳附近关岭组一段(安尼期早期)的白云岩中。贞丰县牛场上坝村的这一层位中还发现了初龙型类的足印化石。关岭组二段(安尼期晚期)的中厚层灰岩中含有丰富的鱼和鱼龙类化石,这是鱼龙类在贵州地区出现的最低层位。法郎组竹杆坡段(拉丁期,或依据牙形刺定为卡尼期早期)中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包括鳍龙目肿肋龙科的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幻龙科的幻龙未定种(Nothosaurus sp)以及鱼龙类和海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贵州兴义、安龙,和云南罗平地区的泥晶灰岩中,该层位不仅在化石种类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关岭组,而且是海龙类目前已知的最低层位。迄今为止共了法郎组瓦窑段(卡尼期)海生爬行类共11属13种,它们是以周氏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 zhoui)为代表的鱼龙类,以黄果树安顺龙(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为代表的海龙类,和以新铺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为代表的齿龙类。化石主要产自关岭县新铺乡瓦窑段下部的泥晶、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中。该地层是目前产出化石最丰富和唯一产齿龙的层位。  相似文献   

11.
辽西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新的离龙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玲  吕君昌  刘金远  季强 《地质论评》2005,51(6):694-697,i0003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0%,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一类新发现于贵州省盘州地区的中三叠世Anisian期乌蒙龙属新种。通过对一具鳍龙类标本进行描述,并与现已知盘县生物群鳍龙类对比后发现,这一新标本的骨骼形态整体特征与乌蒙龙属Wumengosaurus特征基本相似,具有狭长的吻部,显著多于其他鳍龙类的牙齿数量。但标本在细部特征上与乌蒙龙属模式种的纤颌乌蒙龙Wumengosaurus delicatomandibularis Jiang et al,2008有着显著的差异:其间腕骨intermedium呈扁平的圆形,牙齿呈细长的尖锥状,无冠部膨大。且标本与纤颌乌蒙龙Wumengosaurus delicatomandibularis Jiang et al,2008在掌骨、跖骨形态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征。现依据该标本特征建立乌蒙龙属新种圆腕乌蒙龙Wumengosaurus rotundicarpus,spnov 。  相似文献   

13.
谭锴  陈晓云  卢立伍  姬书安 《地质学报》2022,96(11):3733-3740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一带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一件甲龙类不完整头后骨架,其愈合荐骨至少由4枚背荐椎、4枚荐椎组成,最后1对背荐肋中部和远端强烈加宽且显著向后弯曲,游离尾椎10枚,后部尾椎神经棘、前关节突与脉棘明显拉长且包裹后部尾椎椎体,应被归入甲龙亚科Ankylosaurinae的绘龙属Pinacosaurus,但种名暂未确定。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也成为绘龙属在内蒙古自治区继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阿拉善左旗“栅栏呼都克”之后的第3个分布地点,扩展了该属化石的地理分布范围,并为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与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 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O ,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  相似文献   

15.
马对平 《江苏地质》2019,43(4):589-594
通过对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和山西大同博物馆收藏的4具杨氏天镇龙(甲龙类)骨架化石的研究,主要根据其头颅和尾锤的形态特征,认为杨氏天镇龙存在明显的性双形现象。雄性个体的鳞骨角粗大,向后上方两侧突伸;尾锤呈亚圆形,大而扁平。雌性个体的鳞骨角细小、低矮,向后侧方向突伸;尾锤呈亚圆形,小而扁平,表面具核桃纹纹饰。对甲龙类性双形现象的探讨为恐龙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可避免分类时出现同物异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以下特征,建立驰龙类恐龙一新属新种——河南栾川盗龙(Luanchuanraptor henanensisgen.etsp.nov):牙齿后缘每5mm有24个小锯齿;前部背椎椎体具有小的椎体侧孔;后部脉弧的前后突短且为三分支;最后部的尾椎体的椎体前突拉长且包裹与其相邻的前部椎体,两椎体前突之间夹有低的刀片状的神经棘;乌喙骨的内面强烈凹陷;肱骨骨干直,肱骨三角脊几乎占肱骨长度的前部一半。河南栾川盗龙代表除在亚洲戈壁地区及中国东北地区之外发现的第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17.
姬书安  张培 《地球学报》2022,43(1):1-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那派盆地早白垩世新隆组中产有包含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疑似鹦鹉嘴龙类的恐龙动物群,但鸟脚类的属种鉴定尚不能进一步确认.最近发现于那派盆地新的鸟脚类肠骨、坐骨化石材料,显示出基干禽龙类的典型形态,其特征又不同于该类群其他已知属种,应代表禽龙类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广西那派龙Napaisaurus gu...  相似文献   

18.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首次发现了虚骨龙类化石,对其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国东南部白垩纪地层的区域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首次发现了虚骨龙类化石,对其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东南部白垩纪地层的区域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近乎完整翼龙骨架,确立了鸟掌龙类一新属新种:崔氏北方翼龙Boreopterus cuiae gen.et sp.nov.。崔氏北方翼龙以其数量多的牙齿,且前部的九对牙齿大于后部的牙齿,上下颌的第四对牙齿稍微大于第三对等特征不同于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的任何具有头骨保存的翼龙类。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