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威 《海洋世界》2006,(3):38-42
南极大陆——新的开始20海里、15海里、14海里、12海里……距离南极中山站的距离越近,冰雪就越厚,“雪龙”船前行的速度也变得越缓慢。当地时间2005年12月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中山站12海里的陆源冰区,这艘行驶了12580多千米的万吨巨轮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至  相似文献   

2.
杨威 《海洋世界》2006,(2):41-44
满载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16名队员的“雪龙”船,经过一个月、12850多千米的航行;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停航。此次科学考察的各项工作任务即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2):42-47
再见,回想一生的地方!2006年2月24日,风暴骤然远去,南极宁静得像刚刚出世的婴儿。我们约好临行前去告别中山站附近陪了我们60多天的冰川,那是冰雪的精灵在湛蓝的海面写下的诗句。它们有的豪放,像直指长天的寒剑;有的柔情,像飘逸的荷花仙子;更有的像是郑和大将军,面向北方,守卫着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雪龙”船就停在不远的海面上,它告诉我们这一刻不会凝固,我们还将回到人头攒动的城市,我们还要继续忍受日夜不休的汽车噪声,我们还要去货仓爆满的超市购物,我们还要参加激烈的职称晋级考试,我们还要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然后去医生那里检查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杨威 《海洋世界》2006,(5):36-41
上站几天以来,随行记者已经适应了中山站的日常作息。当地时间每天早上8时、中午12时、晚上6时,主楼食堂的开饭钟声会准时响起。在北京,一块馒头、两个鸡蛋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早餐内容,但在12578千米之外的南极中山站,能吃上这样的早餐是非常幸福的事了。因为在中山站,一切生活  相似文献   

5.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0):45-48
格罗夫山考察队圆满完成计划任务,起程返回中山站 进入2月,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天气情况与1月相比,逐渐变得恶劣起来。不但气温下降得比较厉害,大风和大雪天气逐渐增多,而且白天慢慢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增长,基本不具备野外作业的条件。但是,满载祖国和人民希望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格罗夫山队于北京时间2006年2月10日在东南极内陆冰盖格罗夫山地区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始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的征程。格罗夫山队11名队员在站区进行简单的休整后将陆续登上“雪龙”船,等候其他队员上船后一同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6.
总以为在戴维斯站有过一年多时冷时热的越冬经历,会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然而,时过境迁,20多年过去,戴维斯站早已今非昔比,当年的丑小鸭,现在已出落为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少女——一座现代化的南极城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7.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42-45
一“雪龙”船起航不久,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便开始按照计划采集上海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航段的水样。为了保证所取水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大洋队预先设定了一些“雪龙”船走航期间的经纬度坐标点。队员们克服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极环境工作者,对澳方戴维斯站近年来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在废弃物和灰液处理方面都有什么先进设施等等,都是我所关注的调访内容。在到站的当天下午,蕾婕尔站长就将戴维斯站环境官员,医生安洁雷召来,我们约定第二天开始先参观后交流。说起南极环境生态保护,不免想起早年西方导演的对南极财富的掠夺和生命的残灭的一幕。18世纪末,欧美捕猎船浪迹南极岛屿, 仅仅为了榨取油脂,数以百万计的海豹和企鹅被活生生扔进成排的炼油罐。时至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社会才如梦初醒,制订规定禁害南极生命。无疑,人类进军南极不  相似文献   

9.
夜行中俄车道 中山时间2007年12月15日晚,由两辆CAT挑战者雪地车、一辆凯斯鲍尔雪地车、一辆推土机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入了中俄车道,开始了“内陆队集结地”探路工作。中俄车道是连接中山站与俄罗斯进步1站、进步2站的崎岖山路,沿途既有地势险峻的大陡坡,又有风景如画的米尔湖,  相似文献   

10.
徐小龙 《海洋世界》2008,(11):67-68
大洋综合考察圆满完成 2008年2月25日~28日,24次南极科考队大洋考察队在位于东南极的艾默里冰架前缘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大洋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1.
杨威 《海洋世界》2006,(7):34-39
2005年11月17日夜,第22次南极考察队第二天就要出发,我拍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随着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的建成,这将是“雪龙”号最后一次停靠上海民生港码头,也是它最后一次和东方明珠塔合影。  相似文献   

12.
杨威 《海洋世界》2006,(9):36-41
“雪龙”船上过大年之一——年前的“雪龙”船上最热闹由于各自承担的考察任务不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44名队员在监守的4个岗位开展工作。25名队员在长城站,11名队员在南极上货糊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剩下大部分队员分散在中山站和“雪龙”船上。也就是说,在风雪南极,22次考察  相似文献   

13.
杨威 《海洋世界》2006,(8):34-39
挺拔秀美梅森峰,气势恢弘哈丁山——考察队深入380千米南极内陆,慰问格罗夫山队11名勇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1):44-47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工作结束前往格罗夫山进行科学考察的11名队员于2006年2月19日上午顺利回到中山站。至此,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工作全部结束。当地时间19日上午6时(北京时间19日上午9时),中山站外约4千米的出发基地彩旗飘扬,在这里等候已久的队员手捧鲜花,敲起锣鼓,热烈欢迎格罗夫山队凯旋。  相似文献   

15.
杨威 《海洋世界》2006,(4):42-46
走进中山,感受南极圈内中国第一站如果从空中俯瞰拉斯曼丘陵,在南纬69°22'、东经76°23'位置的南极荒原上,你会发现一片红黄相间的建筑群在皑皑白雪之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里就是中国南极科考工作者心中的“家”,是他们的“圣地”——中国南极中山站。这里也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开始20年来,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真正建立在南极圈内的考察站。从亚南极到东南极:艰难的建站历程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北端,面向普里兹湾,背靠埃默里冰架和格罗夫山脉。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6℃,连续极昼时间54天,连续极夜时间58天,最大风速43.6米/秒。虽然…  相似文献   

16.
小艇之谜屋外山呼海啸,风雪的淫威丝毫未减,反而变本加厉。此时,床头突然传来无线电对讲机一阵紧张的对话声,声音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世宗王站,我是‘Castillo’,我船收到呼叫,可能来自你们的失踪小艇,估计你们的人员目前应是安全的,具体位置尚待确认。”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时间:7日上午9点56分。  相似文献   

17.
王自磐 《海洋世界》2004,(11):24-25
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鼓浪屿外海刚才还风和日丽,就这么一会儿,云层不知什么时候已偷偷爬上头顶,海面上出现波峰浪谷。长城站两艘小艇,一前一后拐出了长城湾。船到开阔海域,上下起伏,坐于左侧迎风面艇沿上的人,衣服很快被排浪溅起的水花打湿。20来分钟之后,小艇绕过东南角进入菲尔德斯海峡。前方灰暗的云层下,雾蒙蒙一片白,那就是神秘的纳尔逊岛。捷克姑娘帕芙拉正翘首以待,俊秀的脸庞上挂满成滋滋的水珠。前些天她一直住在俄罗斯站,就等着我们出艇送她去纳尔逊。  相似文献   

18.
19.
徐小龙 《海洋世界》2008,(10):66-67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在南大洋上遭遇一个西风带气旋的袭击,浩瀚无际的南大洋以狂风巨浪的形式迎接“雪龙”号的归来。从2008年2月14日开始,暴风雨天气已经持续了近4天时间,瞬时最大风力达九级以上,最大涌高达5米,蓝黑色的海面泛起一片片白浪,温度骤降,天空飘满雪花,狂风卷着雪花砸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雪花在厚厚的玻璃上聚成一片片冰渣。  相似文献   

20.
王自磐 《海洋世界》2004,(12):30-31,39
捷克站的训练班自1991年正式“开业”。每期训练仅能容纳参加者3至5人。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在夏季最少20天至多3个月一换,而寒季,只有少数志愿者可以在此越冬。对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报名者,老雅达都要亲自进行严格的预选与考核。尽管基地生活清苦,训练近乎残酷,而且,从欧洲到南极的往返机票约1000美金(需自理),响应者仍大有人在。训练基地自开办至今,完成学业的人数已经逾百,学员不仅来自捷克,而且包括瑞士、匈牙利、德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