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分析景东观测井1998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研究水温前兆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该井水源补给可能来自深部,水温变化不受季节性降雨渗入影响;震前异常全部为短期异常,以高温异常为主,短临异常突出,地震对应率50%,低温异常地震对应率80%;水温异常对发生在红河断裂和澜沧江断裂之间的地震指示意义最好,使用资料时考虑区域构造特点能很好地提高单个观测点的地震监视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苏22井2008年观测以来11次水温数据下降变化异常,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因素。与地震活动的对比分析发现,苏22井水温具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变化幅度≥0.005℃的水温异常与井孔周围300 km 范围内 ML 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西夏县东郭井是山西省南部地区映震性能较好的一口流体观测井,自2007年观测以来,水位、水温的几次阶变异常与山西及周边地区的中等地震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11年4月16日,东郭井水位、水温再次出现阶变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异常出现后,对观测系统、地下水开采情况、井孔结构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最终确定此次异常变化是由井孔井管错位造成,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在地下流体研究中,判定地下水异常的首要任务是区别地下水是受浅层物质补给的影响还是受深层介质活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永清井及周边多次样品采集与测试,获得水化学组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通过对地下水样品数据对比分析、水化学组分及氢氧稳定同位素与大气降水线、水温数据分析,认为永清井水温的多次异常变化不是受干扰影响;通过对水温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的分析,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可能与3次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10年历史震例的分析表明,江苏苏05井、苏06井水温观测资料异常与江苏及邻省中等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对2010年后两口井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苏05井、苏06井水温测项在震前的典型异常特征:①异常表现为打破上升趋势的下降变化;②震前异常持续时间为2-3个月左右,映震范围在300km左右;③两口井的震前异常幅度在0.003℃左右。根据总结的异常特征并结合水温与井孔结构关系、水温与水位的关系、不同层位水温观测原理以及水化分析结果等,对异常可能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06井不同深度水温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8~2016年江苏06井2个不同深度(400 m、800 m)水温观测数据的变化异常,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外在因素,与其周边的地震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深度的变化异常所对应的地震震中有明显的地域特征,400 m水温异常变化多对应郯庐断裂南段附近地区地震,800 m水温变化与苏北凹陷及凹陷的边缘地区地震活动相对应;不同深度水温异常变化幅度一般受地震构造方式的影响,与震级大小、距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7年12月30日开始永清地震台水温固体潮多次发生突升突降,而同井水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经过对比试验、注冷水试验、断电试验等一系列验证,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变化不是受干扰影响所致;通过水温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对应关系分析,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可能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攀枝花地震台川05井所处构造环境,研究其水位观测前兆异常,探讨对应地震的中长期、短临异常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态变化幅度等动态特征,试图寻找川05井水位观测前兆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给出川05井水位短临异常变化幅度与震级、震中距的经验公式,初步获得水位异常变化与震中的关系,为今后水位异常预测地震发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鲁32井水温正常动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干扰形态特征,探究鲁32井水温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对该井周围500km范围内中等地震及远场大震发生时间、空间与水温异常时段对比,发现两者对应关系良好,综合分析已有数据资料认为,鲁32井水温存在附加地热场异常变化的构造条件,可作为近场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和远场大震前兆异常中短期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宁波地震台"九五"水温仪能灵敏记录到地震前兆异常变化,2010年4年2日"十五"水温仪安装,在ZK03井同一深度并行观测。并行观测期间,2套水温仪未记录到地震前兆明显异常变化,2015年4月24日"十五"水温仪探头因供电故障停运,"九五"水温仪恢复正常记录特性。分析认为,2套水温仪探头在运行状态下产生相互干扰,从而无法记录到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因此,小孔径、小流量观测井不宜进行水温同层平行观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西南地区地震前兆台网记录的井泉水温数字观测资料,对水温各类动态特征进行研究,提取不同井水温各类观测动态及同井不同深度水温各类观测动态特征.收集整理了114个井泉水温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水温观测以中深非自流井为主,水温动态范围较大,热水和高温热水主要分布在川西和云南地区.西南井泉水温长期动态可大致分上升型、下降型和波动型三种,短期动态可大致分为短周期型、稳定型、固体潮型三种.研究区井水温的同震变化以下降居多,单个井水温对不同地震的同震响应存在优势响应方向,说明水温的同震特征更依赖于井孔自身观测条件的影响.通过对1966年以来西南地区36次MS≥5.9级震例总结的统计分析得出,西南地区水温前兆异常率达67%,上升型水温异常占比最大,且水温异常多属于短临异常.给出了Ms≥5.9地震震前水温异常井的最大震中距的大致范围,并根据异常震中距-震级的G-R关系给出其定量关系,为今后西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提取有用的水温前兆信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9—2015年云南地区观测连续、稳定的水温观测资料共34项,采用异常过程和从属函数分析方法联合提取异常,分析水温异常与M_S≥5.0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单项异常,具有短期指示意义,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地震的漏报率较高;采用异常频次和权重集成方法提取的全省群体异常与全省的M_S≥5.0地震对应较好,减少了漏报,并可以通过置信度为97.5%的R值评分检验。按构造和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后,提取小区域的水温群体异常,并只考虑对应本区的地震,则各区域内出现异常的虚报和漏报率均显著增加。分析其原因,认为水温异常和地震都是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的产物,群体异常能更好地刻画区域构造活动增强,在构造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是有利于地震发生的,因此区域的群体异常有更好的对应效能;异常过程和从属函数方法提取的水温异常能较好地表达震前水温变化加剧的特征,区域的群体异常可以作为云南地区有M_S≥5.0地震的短期时间判据。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下游水库区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简称金沙江水网)布设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区与溪洛渡水库区内,共有6口观测井,同时观测井水位与井水温动态。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MS5.7地震前有4口井水位与水温动态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型异常,异常的时间大体上同步,异常的幅度较大,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金沙江水网的水位、水温动态干扰较多,特别是降雨干扰十分明显,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出现如此明显的异常,除了井震距较小外,可能与观测区与孕震区同处同一个地震构造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详细研究了高七井水温多年观测资料,初步总结水温的正常动态、异常动态、干扰动态。通过震例分析,得出水温数值变化曲线的斜率值是异常提取的一个参考指标,并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此指标与地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异常调研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条例的基础环节,准确识别地震地球物理异常是地震预报科学难题之一。迪庆流体观测井是云南省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滇西观测台之一,自2011年以来同步开展水位和水温观测。2021年9月,该井水位、水温测项同步出现快速上升变化,与2012年6月24日宁蒗MS 5.7地震发生前异常特征相似。为确证异常的地震前兆意义,基于客观性、基础性系统开展现场调研。通过观测系统工作状态和观测站环境变化调查,排除人为干扰,确证了异常的客观性。通过井水与井区周边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对比检测,论证了异常的基础性,应为当前观测井附近区域深部活动的体现。结合以往震例,明确了异常具有的地震前兆意义,证明了本次异常调研的有效性。本次开展的震前异常调研和震后异常总结工作,可为该区域未来震情分析研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怀来4号井测汞数字化改造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来4号井的汞观测由原来的人工模拟日观测改为与自动连续整时观测并行,大大增加了资料的信息量,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该井数字化测汞资料,探讨了数据变化特征及与地震活动可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怀4井汞量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首先介绍了怀来4井地质构造情况,然后根据怀来4井1989-1998年水汞观测资料,分析了4次中强地震前汞量异常与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怀来4井汞量异常与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天津王4井水汞有震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王4井的地质构造情况,根据其1995~2004年的水汞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华北北部中等及以上地震与水汞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水汞异常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基本属于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渭南双王井已经积累了大量准确可靠的流体观测资料,但并未对该资料进行过系统的清理和分析。本文对双王井自数字化观测之日起至2021年底(2007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双王井水位及水温观测的干扰及震前异常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变化情况,通过其干扰和震前异常下曲线的形态,从水位、水温的趋势变化特征、固体潮特征、同震变化、地震前兆异常与典型干扰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双王井地下流体资料的变化特征,对观测数据反映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应用,为今后渭南及周边地区水温、水位异常落实和地震预测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