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丘-莒县断裂(F_5)为郯庐断裂带中段东地堑内最新活动断裂。近年来,F_5江苏段研究成果丰硕,发现不同地段普遍存在全新世活动性,运动方式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主。以往研究未讨论过F_5在淮河以南安徽境内的延伸情况以及进一步的活动性问题。文中选取与F_5江苏段线性影像特征延伸一致的淮河南岸郯庐紫阳山段作为突破口,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紫阳山段线性构造地貌特征清晰,断层发育于浮山至紫阳山一线的中生代红色砂岩隆起边缘缓坡,为安丘-莒县断裂(F_5)过淮河后的南延部分;2)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黏土层,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黑色黏土层受断层活动影响沿断面灌入、填充,形成黑色断层条带及黑土充填楔,表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达全新世早期;3)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第四纪以来存在至少3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推测年代为第四纪早、中期,第2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20.10~13.46ka BP,第3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10.15±0.05)~(8.16±0.05)ka BP。上述研究成果弥补了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认识的不足,为安徽省的地震监测和震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为揭示郯庐断裂带在嶂山段的新活动特征,在该段进行了构造地貌调查与古地震探槽开挖。嶂山段位于宿迁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段落长约7 km,走向NE10°,倾角60°~80°。该段为郯庐断裂带F5断层通过地段。以梁庄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亚段,北亚段沿着嶂山东麓发育,构成山体与平原的分界断层,表现为白垩系青山组地层逆冲于晚更新统地层之上;南亚段发育于嶂山南侧的平原地带,地貌上表现为断续延伸的北东向线性陡坎与凹槽,断裂出露于上新统宿迁组与晚更新统地层之间。在南亚段断层陡坎下方开挖古  相似文献   

3.
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活动断裂最新错动与地震事件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文中选定郯庐断裂带泗洪县重岗山—王迁段,开挖大型探槽,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和史前地震事件,分析其活动期次和特性。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第四纪以来曾发生强烈的挤压逆冲活动,在重岗山表现为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向西高角度逆冲于晚更新世黄褐色黏土之上,在王迁则表现为黄白色上新世砂岩向西逆覆于晚第四纪沉积之上,且存在部分张裂现象。通过14C测年分析,得到重岗山—王迁段的2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依次为(11 755±45)~(10 525±45)a BP与(10 135±50)a BP。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逆冲活动强烈,而且一直持续到全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地区影响重大。已有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新活动迹象。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开展地震地质调查,在重点地段进行探槽开挖,结合断裂沿线地震活动分析,对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活动习性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补充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可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大地震复发规律及地震中长期预测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郯庐断裂带淮河以南段第四纪地层分布不均,断层新活动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苏皖交界地区多次实地踏勘发现,淮河南侧的安徽浮山段断层发育于NNE向条形岗地的边缘,对第四纪地层和地貌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浮山段开挖的三塘探槽、浮山南剖面等均显示,断层错断了晚第四纪地层,表明该段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仍存在较强的活动。综合地层年代样品测试结果,浮山段断层最新活动时代可达全新世早期,最近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10.6±0.8)~(7.6±0.5)ka BP之间。探槽及剖面揭露的断层表现为正右旋滑动特征,这或是断层所在区域局部构造应力场复杂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和边界构造带,其鲁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古地震序列是地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准确评价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地表地貌现象明显且有强震记录的山东段,而江苏段则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有关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范围和古地震序列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以及古地震探槽等多层次综合方法,重点开展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分布和古地震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时期,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主要活动断层,且江苏全段该断层都是全新世活动断层.通过对比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南北安丘-莒县断裂的断层地貌和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并结合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在第四纪没有活动过等证据,推测该断层在全新世时期并不是区域阻碍破裂的断层.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两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限定在(6.2±0.3)-(13.4±0.7)ka B.P.之间,而事件Ⅱ限定在(2.5±0.1)ka B.P.到现今,全新世两次古地震间隔较长.基于构造类比法,安丘-莒县断裂具有深部孕震的构造特点,是区域未来强震的潜在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7.
1 研究背景 郯城—庐江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延伸最长的深大断裂带,也是我国地震危险性最高的断裂构造之一.据史料记载,1668年郯城8?级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位于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发生在该断裂潍坊—嘉山段郯城附近.近年来,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被陆续发现,如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曹筠等, 2018)以及郯庐断裂带北段(依兰—伊通断裂黑龙江通河段、吉林舒兰段,以往认为不具活动性)第四纪晚期活动证据(闵伟等,2013).此外,一些原有第四纪活动段,如新沂—五河段、乌云山—合肥段(郑颖平等,2014)等,也在近年被发现了活动证据.  相似文献   

8.
用多震相地震走时成像法反演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一些地区如郯庐断裂带临沭到定远及以东地区在中地壳的20~25km出现低速层,一些地区莫霍面埋深有变化。浅层速度结构的分段与断裂活动的分段相一致,表明新沂到泗洪是活动断裂的闭锁段。对比1668年山东郯城8级地震区和研究区的深部速度结构,结合与郯庐带相交的断裂、地震活动、活动断裂的闭锁段、中地壳低速层及莫霍面深度变化,综合判断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未来可能发生大震的地区为33.4°~34.1°N,118.2°~118.8°E,重点是宿迁、沭阳、泗阳和泗洪。震级估计可达8级。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穿越中国东部鲁、苏、皖等3省,文中称此段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通过地震地质、深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地貌和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等方面资料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地质构造类比原则,对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的可能发生地段进行了探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与1668年郯城8级地震震中地区对比分析发现,两处在深、浅部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结合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7级及以上强震的分布及其重现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在泗洪南(王集)—嘉山一带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正>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活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苏皖交界的泗洪—明光一带,作为郯庐断裂带上的一个"节点",其活动特征研究尤为重要。郯庐断裂带大红山段位于江苏泗洪县峰山乡,南滨淮河(图1)。郯庐断裂带在大红山一带表现为断续延伸、呈北北东向展布的低矮山丘或岗地地貌。为了深化对该段断层活动性的分析和认识,在靠近淮河北岸的峰山乡大红山的西南侧开挖探槽(TC1),TC1走向95°,长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安徽省内段落属于该断裂带的南段,断裂构造复杂,总体上断层活动性要弱于断裂带的山东、江苏段。近年来笔者多次在苏皖交界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淮河南北两侧的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淮河以南的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明光段为探查重点,在明光紫阳山北侧跨断层开挖地质探槽。探槽(Tc1)显示断层表现为逆冲、张裂等活动形式,且断层向上延伸错动晚第四纪地层;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段断层晚第四纪以来有较强的活动,最新活动时代可达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探槽揭露的断层表现出多种活动形式,显示了明光段断层活动的多期次性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南段淮河至女山湖段落已被证实具有晚第四纪活动性,为进一步追踪断裂带在女山湖以南的活动情况,选取明光至定远池河镇段落进行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及年代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发现,该段断裂在卫星影像上显示线性特征较差,发育断裂主要为池河-太湖断裂;断裂新活动主要表现为控制池河河谷的发育及沿明南土山村、池河石塘岳、池河周王等地展布的线性岗状地貌;在上述岗地边缘开挖探槽揭示断裂在该段最新活动方式具挤压逆冲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段与其北侧相邻的淮河至女山湖段在第四纪活动性上存在差异,可能为郯庐断裂带在女山湖附近存在分段导致。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及沿线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新沂—宿松段近期地震危险性主要位于新沂—泗县一带和明光一带,其中新沂—泗县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6.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明光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及沿线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新沂—宿松段近期地震危险性主要位于新沂—泗县一带和明光一带,其中新沂—泗县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6.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明光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深部构造和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征;郯庐断裂带第四纪的逆冲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动力学因素控制;南华北与北华北地块深部构造特征和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郯庐断裂带各段活动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近20年的跨断层定点水准测量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初步总结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垂直形变的时空活动特征。2000—2019年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垂直形变活动整体水平不高,平均合成速率为0.19 mm/a,但具有明显的分时活动特征。2000—2010年槐柏—宿迁段活动相对较大,新沂—临沂段活动相对较小,宿迁和新沂之间存在相对闭锁段;2011—2019年整体活动速率有所降低,但安丘测点活动速率相对2000—2011年增大明显。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特征和近20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情况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天山南部北轮台断裂带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影像资料解译,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象、地貌、时间的分析,对长逾300 km的北轮台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速率进行定量研究。北轮台断裂带西部为库车坳陷的北部控制性断裂带,东部为发育于山前冲洪积扇面上的断层陡坎,在阿克艾肯段断裂形成了高达38 m的断层陡坎,为多次7~7.5级地震活动的产物,其逆冲抬升速率可达到1.52 mm/a;而在吉格代布拉克段发育有高10~20 m的断层陡坎,此段断裂带的活动速率为0.1~0.9 mm/a。北轮台断裂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切割多级阶地面,形成不同高度的古地震形变带,估算最近一次古地震的离逝时间为1.7 ka。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举世闻名的郯庐断裂带,古往今来都是地质找矿、地震测报等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该断裂究竟有无新活动呢?笔者曾在该断裂中南段的东海、新沂、宿迁等县做过多年地质调研工作,积累了一些说明该段新构造活动迹象的资料。所谓新构造活动,一般泛指从新第三纪开始到现在的构造活动。就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而言,新构造活动迹象主要表现为断裂、地震、水系、沉积物、地貌要素等方面。下面就该带中南段新构造活动迹象作一简单的介绍。一、水系的发育和变异1.水系的分流和改流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控制运城盆地南界的主深断裂,虽然对其研究不多,历史地震较少较弱,但活动强度不容低估.通过航空影像解译、地貌测量以及探槽开挖,对运城盐池以南小李村一带的断层分布、地貌面变形以及活动性进行了研究.依据三个探槽中断层活动痕迹,得知全新世以来该段至少发生过三次较强的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1~3.5,3.6~4.4和7.4~8.8 ka BP.通过14C测年确定了断层上下盘相同年代的砾石层,并用差分GPS测量了其高差以及所在位置的地形剖面,得到(24.7±0.2)ka BP以来中条山北麓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75±0.05)mm a??.结合他人的资料,计算出一次大地震的垂直断距可能为2.35 m,除以平均滑动速率,得到特征地震重复间隔可能为2940~3360 a.  相似文献   

20.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由5条分支断层组成,并于更新世强烈活动,其中安丘-莒县断裂持续活动至全新世,是1668年郯城■级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文中采用古地震探槽方法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并采用14C测年方法确定古地震的时间。结合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时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共有3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3 000a以来、距今约6 000a和11 000a,垂直同震位移均约1m。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在安丘-莒县断裂新沂段山前出露区存在地表破裂的迹象,在隐伏区表现为大量喷砂冒水现象,在探槽揭露的晚全新世地层中有密集的裂缝和砂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