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了一个试算的大连地震台面波震级台基校正模型。基于该模型,我们对1985年至2003年大连地震台记录的共计1357次地震进行了面波震级台基校正试算,按照不同震中距、不同震级、不同方位角分别进行了讨论,得到大多数情况下大连地震台单台实测面波震级小于国家台网面波震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发生在宁夏境内及邻区的地震,宁夏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与区外台网测定的震级有时相差较大。本文应用1982年至1986年间的124次地震,讨论了宁夏地震台网近震震级M_(LN)与甘肃省地震台网近震震级M_(LG)、面波震级M_(SB)、《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面波震级M_(SB)的关系,以及宁夏地震台网震级与台网内15个台的震级关系,并用震级残差方法给出了适合于宁夏地区的区域起算函数和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发布以后,收集整理鹤岗地震台2018年1月—2020年3月测定的远震面波震级M_(S(HEG)),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给定的面波震级M_(S(CENC))进行比较,统计二者偏差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和反方位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发布震级相比,鹤岗地震台测定的面波震级偏高,且震级偏差与震中距表现为正相关性;震中位于鹤岗地震台站西北方位,震级偏差较小,而在其他方位,震级偏差则较大。  相似文献   

4.
地震震级是地震三要素之一,如何准确测定震级对于地震速报与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选取赤峰中心地震台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测定的674个地震事件的面波震级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进行比较,并根据不同的震中距和方位角,给出面波震级偏差及校正值。结果表明:随着震级和震中距增大,震级偏差增大;赤峰中心地震台以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15、-0.13,以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22、0.16;根据参考校正值重新计算震级,通过震级对比结果表明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牡丹江地震台1996—2012年记录的3 271个地震面波资料,采用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相同的面波震级公式,研究该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面波震级偏差。结果表明,牡丹江地震台测定面波震级的偏差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校正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泉州台基式仪测定面波震级所存在的偏差,本文选取了泉州台基式仪记录到的715个Ms≥4.0的地震以及泉州台和北京台基式仪共同记录到的315个Ms≥4.5的地震,比较《中国台网观测报告》中有关参数,考虑观测误差,地壳厚度,区域构造等因素对震级偏差的影响,分析偏差值与震中距、方位、震级,周期之间的关系,并求出泉州台对全国台网面波平均震级的偏差值和地区校正值,泉州台相对于北京台的台基校正值和地区校正值,以及泉州台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  相似文献   

7.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成都台数字地震仪测定震级偏差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成都台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S震级的偏差,分析了仿真SK、仿真763与(CSN)震级的偏差程度,并给出了校正值。通过分析,得出了仿真763的面波震级MS7的偏差远远小于仿真SK的MS结论,因此,在速报中,应尽量使用MS7面波震级,有利于提高速报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面波震级Ms测定与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地震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为标准,利用福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近距离面波震级Ms结果与国家地震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根据两者之间的相对差量,主要从数据采集器的最大动态放大倍数分贝数、FBS-3宽频带反馈式速度平坦型地震计的幅频特性和测定面波震级展开公式推导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数据采集器的动态范围和地震计记录地面运动振动频率的有效频带宽度是影响面波震级测定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适合于福建区域台网测定近距离面波震级Ms的台基校正值及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兰州遥测台网Dk—1仪记录到的地震,对其测定的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存在的偏差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发现,该仪器记录的近震级(ML)系统偏高,西藏地区的面波震级(Ms)偏低,国内其它地区及国外地震的面波震级(Ms)基本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给出校正值,利用校正值对上例地震重新计算,偏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选用蒙城地震台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456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震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蒙城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并进一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一致性,对蒙城地震台单台面波震级的准确测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津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计算地震台站最小监控震级,得到天津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采用经典谱估计中的Welch算法,计算天津测震台网31个地震台站噪声水平。取噪声水平有效值的30倍作为能检测到最小地震S波的最大振幅,通过近震震级公式,计算各台站地震震级,取第4个能被检测到的台站地震震级作为最小监控震级。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5日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M7.8地震,本文计算了全球台网692个台站和中国地震台网全球监测台网112个台站的面波震级,并对此震级进行了偏差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面波震级测定公式的不同,我国和美国测震的面波震级偏差为0.2;面波震级的测定受震源破裂过程的影响,由于此次地震主要破裂方向沿北东向,地震的多普勒效...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震速报台网与世界台网震级存在较大的偏差,而763面波震级与世界台网比较一致的事实,提出了将763面波震级用于大震速报的建议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整理校正淮北地震台测震编目资料面波震级M_S 4.5及以上中强震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发布的震级参数作为标准震级,分析CENC震级与淮北地震台单台分析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方位角、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建立CENC震级关于单台分析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淮北地震台记录的中强震面波震级偏差修正。检验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7.
长春地震台大震速报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选用了本台 2 0 0 0年全年的速报地震资料 ,重新测算了DK 1地震仪各分向记录的面波震级 ,并以《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 ,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1 1 ,标准误差为± 0 2 1 ;以水平向低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高 0 1 0 ,标准误差为± 0 2 0 ;以垂直向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2 4,标准误差为± 0 2 6。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全面分析 ,分别给出了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低倍档和垂直向记录测算面波震级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18.
整理校正淮北地震台测震编目资料面波震级MS4.5及以上中强震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发布的震级参数作为标准震级,分析CENC震级与淮北地震台单台分析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方位角、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建立CENC震级关于单台分析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淮北地震台记录的中强震面波震级偏差修正。检验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9.
DK1地震仪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研究d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峰  赵永 《地震学报》1997,19(3):235-240
使用1987~1993年DK1地震仪的地震记录,以国际地震中心(ISC)MS震级为标准震级,根据误差理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导出DK1地震仪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又从起算函数物理意义出发,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传播理论,考虑到地震波的频散、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DK1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导出了DK1地震仪测定面波震级的起算函数. 使用本文导出的起算函数,不附加任何校正值.通过315个地震,对36个速报台的单台DK1面波震级和DK1速报台网的面波震级测定误差检验,结果表明,DK1面波震级MS(DK1)与国际地震中心(ISC)相应地震面波震级MS(ISC)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误差,平均误差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全球1966—1980年期间,面波震级5.4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求出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面波震级与其国际主要测报机构的震级偏差及其分布关系,从而对我国现行面波震级使用效果是一种较好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