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国际亚洲大地构造图编制项目隶属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与集成工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担,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作为预算分列单位承担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研究工作,总体目标任务是研究中国东北部及邻区沉积-构造-岩浆作用过程和深部构造,系统划分构造旋回、构造单元和断裂系统,建立地质构造总体框架和演化历史,阐明东北亚资源-环境的地质背景.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时空四维的大格架和演化历史,着重研究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古亚洲、太平洋构造域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及两大构造域对资源-环境的控制.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项目在收集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基本特征,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老挝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是世界构造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相比于周边邻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文章结合近年来参加项目研究成果,综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区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对老挝及邻区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并初步概括了老挝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史。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文章将该区划分为7个三级构造单元:景洪—素可泰火山弧、难河—程逸缝合带、思茅—彭世洛地块、奠边府—黎府缝合带、万象—昆嵩地块、色潘—三岐缝合带、长山地块。研究区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表现为昆嵩、长山古地块的形成,一直到早古生代都具有亲扬子—华南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自中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演化时期,表现为以奠边府—黎府洋、色潘—三岐洋、难河—程逸弧后洋及邻区马江洋为主导的洋陆构造演化格局。晚中生代—新生代则为板内伸展、走滑、地壳物质均衡调整及伴生的盆地形成、碱性岩浆活动等作用期,也是区内现今地质构造格局的定形期。  相似文献   

3.
初议壳体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槽-地台大地构造学侧重于重建地球构造演化史,属于历史大地构造学范畴。板块构造学主要在于探索岩石田块体的运动,属于动力大地构造学范畴。两者各有其优点及长处。然而,它们都难以满足全面研究各种构造问题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两者的优点,一种被称作为壳体大地构造学的新的综合大地构造学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它是通过壳体的概念和历史动力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来研究地壳的演化及运动的一门大地构造学,是大地构造学的分校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大地构造学的百花园里,有一朵正在盛开的鲜艳夺目的花朵——地洼学说,二十多年来,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沐育下,与其它大地构造学派竞相开放,茁壮成长,为我国大地构造学及区域成矿规律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地洼学说是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陈国达教授于一九五六年提出的,并逐步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种新的地壳运动演化理论,成为我国大地构造学重要学派之一,在国外(特别是苏联),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张抗 《地质科学》2009,44(4):1105-1112
断块说形成过程充分表现了张文佑先生广蓄并纳继承创新的治学思路。在1956~1958年主持编纂的1∶5 000 000中国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成的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断块构造导论》是其发展两大阶段的标志。古中国大陆在断裂体系影响下破碎分离再逐步拼合的过程中形成稳定断块与活动带相间的格局; 拉张造洋挤压造陆,洋、陆型地壳互相转化等两大学术观点的提出是其重大理论创新。断块说在解释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中不断发展并融合了其它学术流派,断块开合说的提出即是其表现之一。立足亚洲-西太平洋复杂的地质构造断块说可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上海及其邻区的地震地质,必然涉及基岩构造及区域大地构造归属问题,本文试图在学习并运用张文佑教授的大地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航磁异常展布特征为基础,研究四川省区域构造格架;用运动论的观点、动力学的分析方法,解释四川盆地航磁异常性质,推断上扬子地台存在古陆块;分析古陆块的运动,推测四川省区域构造格架成因。认为古陆块的明确及运动过程的分析,对中国南方甚至中国大陆及邻区大地构造格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沉积建造及沉积地层层序及主要地质事件.将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史概括为古陆核的形成,原始古陆的发展,古亚洲洋的产生与封闭,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4大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该图以旋回化论和天地合一的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 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其他重要  相似文献   

12.
白垩纪:中国及邻区板块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变换期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根耀 《中国地质》2006,33(1):64-77
中国及邻区是一系列不同起源的微大陆(克拉通)和地块经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复合大陆,海西-印支旋回和新特提斯旋回在其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部分新特提斯洋(有人称中特提斯)闭合,亚洲大陆的雏形出现,白垩纪末新特提斯洋全面消减,亚洲大陆形成,因而白垩纪是中国及邻区板块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变换期。笔者从地球动力学系统的变换、构造格局的变换、北东向新生构造的出现和造山作用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变换。这一变换集中表现在中国及邻区的构造演化由原来的南、北分异在白垩纪转变为东、西两部发生分异,西部以构造的继承性为特色,东部则新生构造起了主要作用。反映在地形一地貌上,早白垩世该区东高西低,白垩纪末开始出现今日的西高东低面貌。盆地发育和“盆”“山”系统也在白垩纪开始发生重要变换,说明东亚大陆边缘因向太平洋的蠕散而不断解体,大陆内部构造则日趋复杂。中国及邻区的这一实例再次说明必须坚持活动论构造观,以动态演化的思路来重塑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3.
成矿学又可称为成矿规律学,它是研究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不同学者或同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如从空间、时间、地域、岩石、元素、构造等级等方面来对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进行研究,因而就产出了如立体成矿学、历史成矿学、区域成矿学、岩石成矿学、矿床成矿学、成油学、成煤学,元素成矿学、构造单元成矿学等许多分支。而本文所提出的构造成矿学,则是从构造的角度来进行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然,其最大的研究特色即是侧重于构造,例如大地构造成矿、断裂构造成矿、褶皱构造成矿、微构造成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空间上分异形成不同的构造区和构造带;时间上演化显示出不同的构造阶段。“区划性”和“阶段性”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本文将着重讨论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在时间上的演化。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具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仅限于地壳,而且扩展至地幔一定深度;它不仅现代存在,而且地史上各个时代都有显示。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实质上就是洋壳与陆壳的相互转化,其演化的基本特征是开裂与聚合有规律地出  相似文献   

15.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0,35(2):226-2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退休研究员谢鸣谦先生的专著“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根据1961年野外工作中所获的部分实际资料,对内蒙地区现存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涉及问题,对研究内蒙及邻区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等方面也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西藏雅鲁藏布江地区是古特提斯洋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带,是揭示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演化的十分重要的窗口。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变质带中蛇绿混杂岩带、朗杰学增生楔和仲巴地块三个部分变质特点的研究,归纳了雅鲁藏布江变质带的基本特征。根据特征变质矿物及典型矿物共生组合确定变质相,可以大致计算出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蛇绿岩带作为全球大多数碰撞构造带上,通常是板块缝合带的标志,具有特别重要的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意义,朗杰学增生楔也有蛇绿岩的分布。仲巴地块古生界地层均已变质,中生界地层发生浅变质。  相似文献   

18.
会议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日在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6个问题:1)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目的和任务;2)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和方法;3)中国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煤大地构造及演化;4)中国煤田的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类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文佑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张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已经编制完成。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邀请近50名有关的学者和专家,在青岛对该图进行了评审。大家一致赞赏编制这一图件的首创精神,认为该图指导思想明确,基础资料扎实,编图方法严谨,图面表达清晰,是目前国内外少有的、水平较高的一张海陆大地构造图。他们建议尽早予以出版,使之对提高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阐明我国资源能源分布规律和进行区域稳定性分析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是最新出版的一份中国大地构造图。该图以旋回演化论和天地合一的地球动力观为指导,详细表示了中国大陆壳形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展布、各时代的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重要岩石类型的分布及其形成环境。分出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域(区)、8个造山系和6个前震旦纪克拉通(地台和准地台);画出了30余条板块缝合带、20余条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10余条新生代裂谷带和其他重要断裂带50余条。全面描绘了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以及中国与几个全球构造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