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观测背景深井地电阻率观测在消除地表干扰、季节天气变化影响等方面效果良好(刘昌谋等, 1994),是当前地电阻率观测的发展趋势.广东新丰江和平地电台于1992年起开展深孔布极地电阻率观测,并在几次显著地震前观测到明显的异常变化.2015年3—5月,该台地电阻率测值出现显著异常变化,怀疑为测区钻孔施工对电阻率测值的变...  相似文献   

2.
2018年7月,天水地电台NW向地电阻率出现高频突跳,经现场核实,发现测区附近正在修建综合大楼.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水平层状结构物理模型,分析地基施工对天水NW向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开挖区域可视为电阻率无穷大的空气介质,测区17号、19号电极间形成一个高阻体,对观测造成一定高频扰动影响;将施工中钢架混凝...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电阻率观测表现出干扰种类多、幅度大等特点。为了有效抑制地表干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开始在国内外得到应用并逐步发展。以往研究表明,地电阻率观测受台址条件、气温、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钱家栋等,1998;张学民等,2009;张国苓等,2013),在地震前兆异常提取中有一定困难。深井电阻率观测试验表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能够有效抑制季节性降雨等产生的年变及地表干扰。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河北省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整理、干扰源调研及时序分析,总结各类干扰源表现形态及干扰机制,并提出排除干扰的方法,为有效识别地电阻率干扰、异常判定及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采用四极对称装置观测,2016年11月15日开始,地电阻率东西向测值异常升高。通过对观测系统及外线路漏电情况检查,对观测仪器临时标定检查,结果显示观测系统运行正常,仪器工作正常;对观测布极区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巡查,发现观测场地内东西测向东端一侧架设了一条金属自来水管道,为观测区内的新增干扰源,且地电阻率东西向测值异常出现的时间与金属管道架设时间基本同步。将金属管道更换为绝缘塑料管道后,测值恢复正常。分析认为,架设金属管道本质上改变了测区介质原有的导电结构,造成了人工电场分布的改变,从而导致地电阻率测值的变化,最终判定地电阻率东西向测值异常是由村民架设的金属自来水管道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冕宁台新旧观测场地电阻率数据曲线形态、完整率、连续率、月精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新场地三个测向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信噪比和相对变化量都优于旧场地浅地表观测数据质量.对新场地深井地电观测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典型干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台地电阻率的干扰源主要有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和观测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8.
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宁地电台在原址开展地电观测抗干扰保护工程,采取缩短极距和电极深埋来减轻地铁和蔬菜大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讨论深井观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试运行1年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发现采用深井观测可减少干扰、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正>1地电阻率短期干扰因素(1)观测系统故障。2010年2月8~9日,大柏舍台霜冻天气引起外线路局部漏电,EW向地电阻率出现大幅突跳上升变化,最大变化幅度为7.27?·m;2014年7月8日6~13时,大柏舍台北供电电极引线遭受腐蚀,NS向地电阻率发生突变,最大变化幅度为0.74?·m。(2)大风干扰。大柏舍台和兴济台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架空方式,地电阻率易受大风天气影响。2010年4月大柏舍台有8天大风天气,地电阻率出现数据突跳变化,突跳值与正常值(无大风天气的月均值)  相似文献   

11.
地电阻率季节干扰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四类地电阻率季节变化的干扰模型.经模型理论计算及同有季节变化的四十多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得出:(1)地电阻率季节变化是探测深度偏浅时,地表层电性变化,特别是表层地下水水位年动态变化所引起的一种与地震无关的干扰变化.其变化形态与量级取决于干扰模型、地电断面类型以及探测深度.(2)通常地电阻率季节变化与浅层电阻率变化的符号一致,呈现出正常季节变化;但对 K,Q 型地电断面,当干扰层位于地表第一层时,将从某一供电极距开始,出现反常的季节干扰变化.(3)当探测深度大于300m 时,不论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季节变化,其幅度都将小于2%.因此,只要适当选择台址或加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足够大,便可排除或压低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的扩张,地电阻率观测场地受到多种干扰影响,对甄别地电阻率异常信息带来了困难。2017年9月,甘肃省定西地震台地电阻率在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后出现了突变,巡查观测场地时发现距离东西道测量电极(N_3)70 m处有变压器接地线。经检测,该线带有18.5 A的电流,排除漏电后测值恢复到背景值。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地面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监测的是观测装置下的视电阻率。在装置一定时,由测区勘探体内介质各点的真电阻率值决定。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及降水等原因,地下介质浅部(地表)的电阻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地电阻率观测的"年变化",即观测数据一年内有周期性变化。我国大多数地面敷设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年变化值在1%~5%之间,大的可达10%以上,这一变化幅度已远远超过震前地电阻率的1%异常变化值。近年干扰的增多致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内3个地电阻率台站的数据,对观测中出现的自然干扰、测量线路干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正确排除数字化地电数据中的干扰和准确识别其中的震兆信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台安地电阻率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软件”研究总结1994年9月 ̄1995年4月辽宁省境内发生的三次中等地震前如安站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揭示了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通过用月距平方法,滑动富氏分析方法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对前兆异常加以验证,并简要地分析了异常生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电磁学科异常核实规范的操作流程,利用电磁学相关原理和方法,对安庆地震台地电阻率干扰异常事件进行核实调查,结合数据异常变化特征进行重点排查,查明干扰源排除干扰,以便数据恢复正常。观测数据异常核实是判别地震异常和干扰的重要手段,异常资料性质判定对地震形势的研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概述了新城子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并根据新城子台近年几次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观测环境实际凋杏,发现了铁栅栏、大气降水、观测室改造等干扰因素,分析了各种干扰曲线形态,为今后地电阻率干扰识别和排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取乌加河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数据异常变化,结合观测环境及实地调查,发现存在降雨、雷电、金属管线、农田灌溉、设备漏电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并总结各类干扰曲线形态、变化幅度、影响时间、干扰频次等特征,以便正确认识并排除地电阻率干扰,为地震异常信息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降雨对地电阻率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受本身台址条件的限制,观测深度较浅,因此,观测值受到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昌黎台EW向1983-1994年观测资料月均值,用褶积滤波和多元回归方法对ρs进行了降雨校正,将将之作为一个灰箱系统,将资料外推至19954上,然后与原始观测值作残差分析,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大柏舍地震台地电阻率常见干扰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干扰产生原因及识别方法,着重分析不同干扰源引起的曲线变化特征,以期对地电阻率资料处理、异常识别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