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2.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3.
婚配嫁娶,迎来送往,这是人类婚姻活动的基本形式。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无数的支系,其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让祖国民俗大花园里增添了不尽的景致。  相似文献   

4.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说起彝族的文明,就不能不提到其最古老、最久远,也是最有价值的十八月太阳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中华民族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古代历法,古中国也才更有资格与  相似文献   

5.
通天之路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而对于死,彝族人显得更自然更从容一些。彝族分布甚广,各个分支的丧葬风俗各有异同,真可谓是同一种生百种死。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相同的文化基因,使不同地方的彝族在丧葬方面,基本保持了大同小异的习俗。彝族的丧葬风俗始自远古。在古代,人们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6.
酒茶飘香     
彝族称得上是酒的民族,其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夷(尼)系部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支的流向,彝族的饮酒习惯与方式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喝酒仍然是彝族一种常见的社交形式。  相似文献   

7.
补过的年节     
黄佩华 《广西地质》2011,(12):43-43
和许多地方的彝族一样,广西那坡彝族也过补年节,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十、十一两天。  相似文献   

8.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9.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  相似文献   

10.
黄佩华 《广西地质》2011,(2):45-46,27
山虎的裔子 彝族民间史诗《梅葛》说,天地混沌时,格滋天神派了他的5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做试验,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东西来补天呢?格滋认为天底下只有老虎最威猛,于是他又派儿子们去杀虎,然后用老虎的一根大骨头作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把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作雾气,虎心作天心地胆,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大肠作江,小肠作河,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彝年     
桂西北的彝族和许多民族一样过农历春节。 每到春节,彝族就和杂居的壮、苗、瑶、汉族同胞一样,家家户户杀猪过年,做熏腊肉、腌辣椒骨、酿米酒、包粽子、磨豆腐、春枕头粑、爆米花等。其隆重程度,在当地所有的节日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2.
彝族建筑特色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象的日益推进,在城市建设当中所出现的千城一面,建筑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丧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此,有识之士倍感心忧,纷纷尝试、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001年3月初,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广泛邀请高等院校和设计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共同就彝族建筑特色问题进行研讨,并发起了彝族现代建筑特色方案设计竞赛。 2001年6月下旬,设计竞赛评选出结果,笔者主持完成的《彝风建筑》设计成果脱颖而出,获得竞赛一等奖,并继续接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  相似文献   

13.
和谐民居     
大西南地区众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民族间彼此文化交融渗透的局面。在民居方面,彝族更是崇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内部布局,严格按照固有的“图谱”和秩序来安排设置。  相似文献   

14.
LI Qin  黄成 《云南地质》2008,27(1):86-90
昆明南市区软土分布普遍。对广福路高速公路、彝族明珠城和杨家地小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调研中,分析钻孔及静力触探资料,针对不同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质》2011,(8):17-17
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针对当前日益加剧的土地供需矛盾,我县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增减挂钩工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我县共获得省厅批准增减挂钩周转指标2363亩,其中保障产业集聚区1409亩,建设了金刚石产业园、纺织服饰产业园和医药制品产业园,为项目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搭建了平台,使产业集聚区初步实现了金刚石超硬材料、纺织服饰和医药制造3个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婚事     
"跳菜"是哀牢山一带彝族婚丧嫁娶、宴请宾客时的一种习俗。当宾客入席后,跳菜人便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小指托起一个长方形的木盆,高低位置与肩膀齐  相似文献   

17.
·书刊介绍·     
这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专门性科学专集。巴托拉冰川系世界中低纬度山区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八大冰川之一,影响著名的中巴公路交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的、由施雅风教授等同志组成的冰川考察组,于1974、1975年对该冰川进行了详细考察。本书以专题形式总结了这次考察的成果,全书十六个章节,四十万宇,分别论述了有关巴托拉冰川及其邻近地区冰川的生成、发育、历史演变、冰川动态、运动、消融以及冰川水文、气候等特征;进行了冰川区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制就一幅1:60000彩色巴托拉冰川图;计算了冰川融水的最大流量;预报了本世纪内冰川的  相似文献   

18.
李灿 《湖南地质》2012,(3):75-7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之一,“丝绸之路”闻名于世。同时随之而来的丝绸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手工湘绣服饰在刺绣行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学部委员秦馨菱教授说:《进展》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界动向,增长了知识(如有关冰川、冻土、泥石流、沙漠及地质学方向等问题)。希望再多一点野外工作或考察报告。 青岛海洋大学教授陈宗镛说:了解到地球科学,特别是海洋科学、海平面研究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有用资料、情报发展动态等。国内已有的刊物专业性强、缺乏综合性刊物,本刊填补了空白是地学工作者的福音。对刊物的不足之处是:内部发行、量少、一般见不着,看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地下水》刊物近几年来我局一直订阅,普遍认为办的较好,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新颖。有关专业人员阅后,学到了不少好经验,认为本刊对促进我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此向贵刊致以谢意!(福建省晋江地区水电局王美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