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  相似文献   

3.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说起彝族的文明,就不能不提到其最古老、最久远,也是最有价值的十八月太阳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中华民族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古代历法,古中国也才更有资格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些代表性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生物地理分布格局有作用的"田中线"和"滇西-滇东南生态地理(生物地理)对角线"的真实性和意义。选择了滇西北独龙江植物区系、滇西铜壁关植物区系和滇南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及滇东南植物区系,对它们的科、属、种的相似性及其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比较。在科、属水平上,4个植物区系彼此间相似性系数分别在93%和60%以上,显示其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其中,滇东南植物区系与独龙江植物区系在科、属水平上的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达98.7%和78.6%,尽管这两个地区地理位置相距最远。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也显示滇东南植物区系与独龙江植物区系有较密切联系。这些结果支持了所谓滇西北-滇东南"植物地理对角线"的观点。在种水平上,西双版纳植物区系与铜壁关植物区系最接近,这与它们的地理位置较近和基带均为热带生境是相一致的。也对这些生物地理界线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铍矿床主要类型为伟晶岩型、岩浆热液脉型、蚀变花岗岩型和云英岩型等4类,其中,以前3类最为重要,占云南省铍资源总量的95%以上.铍矿床在成因上与壳源高分异花岗岩关系紧密,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滇东南个旧、都龙地区和滇西高黎贡山、香格里拉地区.矿床的形成时代在滇东南地区为晚白垩世,在滇西地区为渐新世.滇东南铍成矿作用是对燕...  相似文献   

7.
从地洼成矿作用看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中国某些优质锰矿,属复成矿床,它们都是地洼成矿作用的产物。福建连城锰矿就是典型实例,类似矿床特别是复成风化锰矿,还见于闽西南-粤东北及湖南。滇东南一些锰矿,例如著名的斗南锰矿与白显锰矿的成因,也可能与地洼成矿作用有一定联系。分析对比了一些优质复成锰矿和一些较贫的复成锰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地洼成矿作用可以看出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提出在中国东南地洼区、南北地洼区南端及云贵地洼区某些地方,寻找优质复成风化锰矿与复成菱锰矿—硫锰矿矿床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地区广泛出露白垩纪花岗岩,面积超过500km2。在岩体周缘形成了众多金属矿床,如世界级的个旧Sn-Cu多金属矿床、都龙Zn-In-Sn多金属矿床、南秧田超大型W矿床等,使其成为国内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本文系统收集了前人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滇东南典型白垩纪花岗岩体(个旧、薄竹山和老君山)的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滇东南白垩纪3个大型花岗岩体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系统的年代学数据表明滇东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成矿主峰期发生在77~95 Ma。Sr、Nd、Hf同位素均显示该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华夏板块元古代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后本研究初步认为滇东南地区晚白垩纪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活动是对晚三叠世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海相火山岩型铜矿系统研究程度较低, 找矿潜力较大。区内3个典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它们均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沉积改造型铜矿床。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 与中三叠世含矿变基性火山岩系关系密切。同时, 矿体受后期构造和热液改造, 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 矿区侵入岩可能为矿体的二次富集提供了热液和物质来源。3个矿区的火山岩具有共性, 都具备成为矿源层的条件, 但成岩微构造环境有一定差异。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在加强深部找矿的同时, 应重视火山岩的系统综合研究, 以选定新靶区。  相似文献   

10.
唐云凤  伊海生 《中国地质》2011,38(2):451-461
斗南锰矿是滇东南地区大型的沉积型锰矿床,对其沉积成因的研究可反映滇东南地区沉积型锰矿床的成矿模式。笔者对采自斗南锰矿床的条带状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锰矿石物相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锰矿石中锰矿类型与氧化还原界面关系的探讨,提出了由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氧化还原界面波动所控制的沉积型锰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天之路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而对于死,彝族人显得更自然更从容一些。彝族分布甚广,各个分支的丧葬风俗各有异同,真可谓是同一种生百种死。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相同的文化基因,使不同地方的彝族在丧葬方面,基本保持了大同小异的习俗。彝族的丧葬风俗始自远古。在古代,人们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右江盆地北部中—上三叠统黑苗湾组中首次采获了晚三叠世卡尼期双壳类化石Halobiacf.planicosta,Costatoriacf.nazeensis,Schafhaeutliacf.sphaerioides。它们可以划分为两个生物组合,并可与黔西南、滇东南相应时期的双壳类序列进行对比。这一发现对广西右江盆地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和印支运动的消亡时间,提供了较为确切的古生物地层及其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薛步高 《矿产与地质》1995,9(6):499-503
滇东南与滇西矿带内,与隐伏或出露的含锡花岗岩有关的芦塘坝、龙树、白牛厂、坝脚及滇西大矿山、澜沧老厂等银铅多多谢矿床,在成矿特征、矿石矿物组合、伴生元素等有极大的相似性,称为含锡花岗岩外带型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种新的银矿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从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对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在陕西、河南、吉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均发现了该类金矿床。特别是黔西南、桂西北,滇东南的“金三角”最为重要。这类金矿床过去多被称为卡林型金矿床。但是,从矿床地质特征来分析,这些金矿床并不完全与之类似。其中一部分属于卡林型金矿床,另一部分应划归为一种新的类型——微细粒浸染型。后者似可以1978年在贵州首先发现的金矿山来命名,称为“板其型”。  相似文献   

15.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地区是云南省重要铝土矿成矿区,铝土矿床区含铝岩系主要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和第四系,矿床类型为原生沉积型和堆积型两类.铝土矿矿床(点)主要集中分布于屏马古陆与丘北-富宁一线区域内,该线以北东南盘江区偶见铝土矿矿床(点),且吴家坪组多发育硅质岩.滇东南不同地区矿床成因、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含锡花岗岩外带的银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与滇西锡矿带内,与隐伏或出露的含锡花岗岩有关的芦塘坝、龙树脚、白牛厂、坝脚及滇西大矿山、洞沧老厂等银铅多金属矿床,在成矿特征、矿石矿物组合、伴生元素等有极大的相似性,称为含锡花岗岩外带型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种新的银矿类型。  相似文献   

18.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银、铅、锌等矿产基地,自西向东有个旧、白牛厂和都龙三个超大型、大型锡-银多金属矿床;三个大床型矿床附近都分布有一个大花岗岩体,个旧和老君山岩体都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薄竹山岩体的研究较薄弱,有人认为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1],形成时期为自垩纪-古近纪-新近纪.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薄竹山花岗岩体,探讨其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杨瀚海 《云南地质》2010,29(4):393-395
南盘江三叠系浊积盆地,是滇黔桂"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桂西北已成为国内微粒浸染型金矿的重要产地。滇东南还存在另外几个产金层位,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锡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滇西锡成矿带向南与东南亚锡矿带相连,两成矿带锡矿资源潜力大,对比滇东南、滇西区域地质背景和锡成矿作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两成矿带锡矿的找矿方向。对比分析表明,两成矿带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特征方面具有共同的成矿有利条件:如大地构造同属板块边缘、地体锡的初始富集、花岗岩浆高分异演化、长时间跨度的岩浆热液活动等,使得两成矿带大量富集锡。但是两成矿带的差异性:如幔源成分的加入、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矿化、多期次地质作用的叠加、围岩性质的差异、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又使得两成矿带具鲜明的矿化差异特征。据此指出,在滇东南应寻找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矿及其他多金属矿;在滇西地区除注重云英岩型锡矿床的勘探外,也要重视对中小矽卡岩型锡矿床深部矿体的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