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毛蚶对汞积累和排出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汞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大量的含汞废渣、废气和废水,它们绝大部分通过江河迳流和雨雪尘土的沉降而进入海洋。据估计,每年进入海洋的汞竞多达10,000吨,这就使某些港湾和局部海区遭受严重的汞污染,给海洋生物以至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自从日本发现由于汞引起的闻名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以后,许多国家的学者对汞污染的生物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海洋生物是海洋中汞迁移转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外学  相似文献   

2.
汞、镉、铬、锌对紫菜毒性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镉等重金属是当前海洋的重要污染物质,它们对海洋生物和人体都有高的毒性,像“水俣病”、“痛痛病”就是由于环境汞、镉污染使人致残、甚至丧命的公害病。有关汞等重金属对各种海洋生物的毒性试验资料,是制订海水水质标准和沿海工业、城市“三废”排放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关海洋生物对汞的富集规律的研究已有过一些报道,研究得较多的种类有贻贝、牡蛎等软体动物,根据渤海湾大沽口海区的海岸特征和底栖动物群落的特点,近两年来,我们着重开展了以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为主的底栖动物对汞的富集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汞是中国近海海域中主要的重金属类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稳定性,可能对海洋生态和环境产生潜在风险,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汞的海水水质基准研究。现有汞的海水水质标准主要基于国外的生物毒性资料制定,该标准能否为中国的海洋生物和环境提供恰当的保护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搜集筛选了74种中国海洋生物的毒性数据,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了汞的海水水质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沿海水体中汞的环境暴露数据,采用商值法对中国近海水环境中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长期基准值为0.433μg·L-1,短期基准值为1.659μg·L-1;整体上,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生态风险较低,但局部海域存在高风险,慢性风险商最高达5.35。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环境污染中,汞是一个重要的污染物。海洋环境中的汞主要以有机态和无机态二种化学形态存在。汞对生物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它的浓度,而且与其存在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生物对汞特别是有机汞有着较大的富集能力。汞在生物体内的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汞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海洋浮游植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低端,能直接从海水中富集汞。因此,浮游植物汞含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区的汞污染状况。通过捕食与被食作用,汞可能经由食物链转移蓝积累在较高等的生物体中。Jernelov认为食鱼的鸟类其汞含量的增高与被食的鱼类本身汞浓度关系密切,而鱼类中的汞则是由饵料及水富集而来的。因此海洋浮游植物对汞的水生系统循环,汞在海洋环境分布的影响,以及汞在高等生物中的积累都是重要的一环。本工作是厦门邻近海域汞污染调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厦门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中汞含量的调查,了解其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为综合考察厦门邻近海域的汞污染水平和研究汞在水生系统的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物酶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洋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酶类在性质、功能上与陆地生物有很多不同 ,因此从海洋生物中筛选提取有应用价值的酶类 ,就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海洋生物在采集、培养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海洋生物酶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远不如陆地生物的 ,以下将一些海洋生物酶的研究和开发做一介绍。1核酸酶古细菌是从深海火山口附近发现的一类原核生物 ,同细菌有着明显的区别 ,被认为是有别于现存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第三类生物。这类生物目前已发现了500多种 ,其代谢途径与现存的生物有严格的区别 ,可以在100℃以…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对重金属有相当强的累积能力,它们对海洋中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试验材料主要是无脊椎动物。Wright,Heit等曾对鱼体中若干重金属含量进行过测定分析。瑞典人首先使用狗鱼Esox lucius作为河口淡水和半咸水汞污染的指示生物。Dix等也建议用鲬Platycephalus bussensis作为海洋汞污染的指示生物。然而由于室内饲养困难等原因,对鱼类进行实验室内  相似文献   

9.
照片选登     
日本海洋生物研究是比较先进的。本期“国外研究机构介绍”栏专文介绍了日本主要海洋生物研究机构的地理位置,主要研究课题和有关著名学者等,对我国海洋生物研究人员了解日本海洋生物研究现状、学者出访、研究人员进修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药用生物资源的宝库,海洋生物医药及其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热点。文章回顾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就,分析目前存在的产业规模较小、科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结构仍不合理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研发科技力量雄厚和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等机遇和背景下,提出加快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夯实基础,加快平台建设;补上短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加大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2.
海洋是生物资源的宝库,海洋生物技术是开发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基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纷纷制定各自的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其中,欧洲2010年发布的"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新的远景与战略"行动报告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新、最全和最详细的区域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之一。本研究结合这一行动报告,对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优先方向、政策建议等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优势与挑战,提出了我国今后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物体中痕量金属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分析互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昆灿  汪惠昌 《台湾海峡》1993,12(2):102-109
本文介绍了我国首次海洋生物体中痕量金属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互校结果。38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铜、铅、锌、镉、铬、硒、砷和汞8种元素,共22个分析方法的分析互校。互校结果表明,除了铅的分光光度法外,其余21个分析方法均能获得准确可比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分类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对海洋生物的分类认知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前提。我国的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以中国近海为主,经过一个世纪尤其是近70年的发展,已基本认识了中国海域的生物种类构成和分布状况。近十年来,开展了规模不等的深海生物探测与取样,海洋生物分类研究拓展至深海。然而,总体上,我国不少海洋生物类群的分类研究还不充分,一些类群尚欠缺研究,仍有大量未知的生物待发现。本文以研究较为集中和系统的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深海为主,概述了中国学者在海洋生物分类研究领域的总体进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的进展。同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就我国未来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开展,包括分类学科发展方向、平台建设、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污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海洋生物污损的危害、形成机理、研究进展以及4种典型新型防污涂料的应用,并根据研究现状对涂料的发展前景做了合理的展望,认为研究开发环保、广谱高效、经济耐用的海洋防污技术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渤海胶州湾两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物与其所栖息的环境密切相关。自养生物吸收利用水中的无机态元素C,H,O,N,P,Si,Fe等(有的尚包括一定量的有机态化学物质)变为有生命的有机体;异养生物捕食植物或动物来构成机体和维持生命;生物异化作用及尸体分解,又将有机态物质变为无机态化学成分。因此,海洋生物离不开化学元素。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括包着生物体作用过程,除食物链化学物质外,还包括着生物栖息环境条件。例如: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适温范围;盐度与生物的渗透压有关;pH值大小对海藻吸收氮素形态有影响;铅、汞、砷及农药等对海洋生物有致病性。由此看来,海洋理化环境的研究,在元素地球化学及水产农牧化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的理念,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机构机制、管理边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技术和基于GIS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物资源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生物资源宝库。据生物学家统计.海洋中约有20万种牛物,其中巳知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和其他资源。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其中鱼类资源的数量,足人们卜分关心的问题,生物学家曾做过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16年5月在天津渤海湾近岸海域采集甲壳类、鱼类及软体类动物等生物样品。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生物样品内的铜(Cu)、铅(Pb)、锌(Zn)和镉(Cd);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砷(As)和汞(Hg);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石油烃。结果表明,该区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中的"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且石油烃含量较低。但是在部分样品中铜、锌和镉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是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而且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尚不明确,而性状多样性的起源和适应性演化为回答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源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演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海洋动物适应性性状、其研究方法和新兴模式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印太交汇区的海洋动物适应性演化研究进展,探讨了该区域生物多样中心形成的驱动力,并就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演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