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吉顺 《气象》1984,10(6):19-21
我们依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第三册(中央气象局出版)中各月逐时雷暴出现次数(1961—1970年),分析了全国各个省(区)比较有代表性的45个测站的雷暴日变化(因台湾省缺逐时雷暴出现次数资料,未作讨论)。用120°E、105°E、90°E、75°E的地方时,分别代表±7.5个经距范围内各站的地方时,将各站按地方时分为4个时段(02—08时、08—14时、14—20时、20—02时),讨  相似文献   

2.
选取伊宁基准站1961—2005年历年3月1日至5月31日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伊宁市终霜气候特征;利用1991—2003年历年4月伊宁基准站08时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伊宁市春季霜冻最低气温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
邓世有 《贵州气象》2007,31(6):19-20
该文利用2005-07-08 T20—09 T20 5个时次(20时、02时、08时、14时、20时)的NECP1°×1°全球再分析场资料,并运用GRADS绘图和云图对此中尺度气旋过程进行分析,说明了低空急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榆林2007—2012年夏季(6—8月)逐日0oC、-20oC层高度探测资料及2012年夏季全市平均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12年夏季榆林降水异常与0oC、-20oC层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强降水的发生与6月暖空气活跃,7、8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密切关系;榆林2012年夏季08时0oC、-20oC层高度较近5a平均值偏低,且特性层高度变化特征为缓降—下降—下降,与近5a上升—维持—缓降的平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特性层高度时间累积与日降水量的相关关系20时优于08时,日常降水预报中应更多地考虑20时特性层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前言汕头市的低温(Tm≤5.0℃)主要出现在历年的12月至2月份。造成低温的天气形势主要是高空东亚低槽后部西北气流引导地面冷空气从中路、西路南下。在冷高压脊控制下,1030hPa等压线过南岭。本方法以本站要素值作为起报条件(或称特征日),以多因子综合法制作汕头市冬季24小时低温预报。112月份低温预报(1976~1992年资料)1.1特征日条件符合当日08时e≤9.0hPa、14时T≤16.4℃、14时e≤9.3hPa。1.2预报因子X1:汕头14时e。‘<-0.ghPa;__…‘._.N…_X。:汕头02、05、08、11、14时WNWiLENE象限风速之和>17m/s;…  相似文献   

6.
胡辛陵  顾逸华 《气象》1980,6(4):4-4
相似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之一。长期以来,我站以相似分析的思路,制作了各种长中短期预报工具。下面介绍用多要素编码相似分型,建立天气转移概率矩阵作晴雨预报的作法。 我们取1959—1974年历年的6月11日—7月10日共450天的逐日08时绝对湿度和温度之差(e-T),气压(P)、24小时变压(△P_(24))等三个因子分别编码(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利用罗城站1973年至1985年共13年每日14时的(e—t)数值大小和点绘的曲线变化与晴雨天气实况统计分析,初步找出了如下一些关系和规律。 1、当天14时(e—t)、(e-t)_1、和(e—t)_2均为正值,则次日有雨。 (e—t)为当天14时的水汽压与气温之差;(e-t)_1,为当天14时(e—t)与前一天14时(e—t)之差;(e—t)_2为当天14时(e—t)_1与前一天14时(e—t)_1之差。经统计,13年中14时(e—t)、 (e—t)_1和(e—t)_2均为正值的共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贺州市1971~2000年4~月逐日14时的温度(T)、水汽压(E)、本站气压(P)、露点温度(Td)等要素资料的研究得出一套较为实用的预报指标,并对2001~2004年进行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40 6%。  相似文献   

9.
廖铭燕 《广西气象》2004,25(4):7-10
通过对贺州市1971-2000年4~月逐日14时的温度(T)、水汽压(E)、本站气压(P)、露点温度(Td)等要素资料的研究得出一套较为实用的预报指标,并对2001-2004年进行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40.6%。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东22个基本(准)气象站小时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值法计算了山东1961—2017年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the atmospheric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index,ASPC),分析了其气候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利用MK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T检验(Moving-t,滑动t检验)方法对历年ASPC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平均ASPC气候倾向率减小趋势极显著(P<0.01),除章丘和威海外,其他各地ASPC减小趋势均极显著(P<0.01);春季各月ASPC较大,历年各月ASPC随时间明显减小;年和四季ASPC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半岛地区较大,鲁南等内陆地区相对较小;年和春、夏、秋、冬季ASPC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6年、2003年、2003年、2005年。济南、青岛地区ASPC分别从1999年、1993年开始显著减小,低ASPC日数历年变化大致与ASPC变化相反;济南和青岛历年各月ASPC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德州2008年1-12月逐日气温(t150表示)与70cm温度(t70表示)资料分析得出:08时,1、2、12月,t70≤t150;3-11月,t70>t150。14时,全年t70>t150;20时,全年t70相似文献   

12.
气团参数的定义:A=(ΔT-ΔP) ΔeA 为气团参数;ΔT为9—11月14时平均气温的距平;ΔP为9—11月14时平均气压的距平;Δe 为9—11月14时平均湿度距  相似文献   

13.
14时探空在改进北京地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晓农  俞小鼎  谭一洲 《气象》2007,33(3):28-32
为了探讨增加14时探空对于对流天气短时临近潜势预报的作用。用1995—2005年北京地区22个人工观测站资料统计了夏季常见的对流天气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1.6%的雷阵雨、61.3%的冰雹以及58.5%的雷暴大风发生在15—-20时之间。利用探空资料计算并对比了出现在2006年7—9月14时探空释放后到20时期问11个雷暴个例的08时和14时BCAPE、DCAPE、CIN等对流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多数个例,在判断对流是否发生时14时探空优于08时。因此,增加14时探空对于提高对流天气有无预报准确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汉中市T213数值预报产品气温解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 2 0 0 2— 2 0 0 3年逐日 T2 1 3气温预报资料和逐日实况最低、最高气温对比 ,分析出各个县 (区 )气温的相对误差 ,然后以汉中当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为基础 ,结合 T2 1 3因子 ,得出 T2 1 3气温变化率 ,订正后进行预报。 2 0 0 4年 7月利用逐日 T2 1 3数值气温预报产品 ,制作出汉中市各县区 2 4h气温分县预报。试运行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不需要历史资料 ,并且可以较为精确的预报出各县区 2 4h气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梅汛期(6月1日—7月20日)暴雨的24小时预报。应用75、76、79、80、81年共五年逐日08时探空资料和“时本站资料77、(78年探空资料缺),经人机结合,普查了暴雨产生前的天气形势,各种物理量及单站要素,选取6个最佳预报因子,用计数法确定暴雨初步信息,然后用副高特征量和西风槽位置消除空报,获得暴雨预报信息。经1982年6、7月份使用,暴雨预报正确率达77.8%。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08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5—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5×10网格距)资料。定义了3种不同强度的最高温度日。统计了近48年5—9月各月不同强度最高气温发生频率,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分析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的夏季(6—8月)强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年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5—9月各月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在夏季(6—8月);7月最多,9月最少;气候变暖使得日最高气温日数有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偏多年和典型偏少年的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在欧亚大陆出现明显相反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2018年四川省152个站点逐日08、14、20时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3个探空站08时探空资料,详细分析了四川盆地低空(3000m以下)飞行的气象条件,包括不同高度层风场、温度、低云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对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一年之中春季以及一日之中下午地面风对通航飞行的影响最大,秋季最小;盆地西北地区850hPa以下存在逆温层以及风向的切变,因此容易产生飞机颠簸,700hPa高度层因风向均匀而受到切变的影响最小;冬季盆地西北地区最易产生飞机积冰,且850hPa高度最容易发生中度积冰;盆地中部低云对飞行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用1990~2004年5~6月逐日02、08、14、20时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出气团参数A值,绘制出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对其进行分型和分析,找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的模型与指标,并对2005~2007年5~6月进行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气象》2007,28(A02):F0003-F0004
用1990-2004年5-6月逐日02、08、14、20时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出气团参数A值,绘制出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对其进行分型和分析,找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的模型与指标,并对2005-2007年5-6月进行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气温指标对城市夏季供电量的影响,对天津市区2002—2004年6—9月逐日供电量、日最大负荷、日最小负荷与02、08、14时和20时、日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共7种气温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对相关系数作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与夏季逐日供电量、日最大负荷相关性最好,02时气温与最小负荷的相关性最高。日平均气温和02时气温是影响城市夏季供电量的主要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