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来,虽已过去十年,但海湾生态危急并未结束.1991年1月下旬,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为阻止多国部队的登陆,公然把400多万桶科威特原油倾泄入波斯湾水域.  相似文献   

2.
第七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93,10(2):51-58
1991年中山站越冬海洋气象考察,主要是对南极中山站气温、气压、云量、风向风速,大气湿度和日照时间,进行日常地面气象观测,取得每日四次现场观测资料,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统计,并与前二年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91年中山站地区,风暴多,风速大,气温比前年高的气象特点。在越冬期间还对中山站海冰、湖冰厚度进行测量,掌握沿岸海冰各月分布变化情况。1991年中山站最大风速达46.2m/s,这是中山站建站以来所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冬季最低气温为-28.6℃也是建站以来最高一年。  相似文献   

3.
1991年度海冰预报年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海洋局、渤海石油公司、大港石油管理局、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个单位的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克文处长主持;包澄澜副主任致开幕词,国家海洋局预报浮标处刘喜礼处长到会并讲了话。会议代表对1990年渤海冰情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1991年度冰情趋势及预报进行了预测和会商。会议中间还就海冰预报研究成果开展了学术交流;并根据海冰工作者的愿望,为促进海冰预报、科研工作的发展,成立了以徐继祖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于1987—1991年,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进行了中国对虾大面积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研究,内容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海平面变化对太湖流域排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排涝过程受长江口海平面变化及潮位变化的控制。本文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模型,并对1991年太湖流域洪涝过程进行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假定当太湖流域发生1991年特大暴雨过程时,海平面上升0.5m和长江口发生了百年一遇高潮位,太湖最高水位可分别达到5.01m和4.99m,整个梅雨期排涝量分别比1991年少排14.9×108m3和13.1×108m3,加剧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严峻程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年的1景TM遥感数据,2000年的ETM+遥感数据和2011年HJ-1A遥感数据进行廉江红树林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1991,2000和2011年廉江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分别为131.6,628.7和1 056.2 ha。自1991年至2011年红树林呈增加的趋势,共增加924.6 ha,20年间研究区域的红树林约增加了7倍。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区域红树林造林恢复成果显著,种植了大量的人工红树林。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质译丛》2010,(1):71-71
近20年来,世界天然气产量从1991年的20015.3×10^8m3快速上升到2008年的30655.8×10^8m3,年均增长率达2.54%,明显高于同期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1.29%的速度。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从199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24.1%,石油却从1991年的38.6%下降到2008年的34.8%。专家预测,随着环保日益受重视,世界能源将形成以天然气为主导,其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1991年、2000年、2006年、2010年和2015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开展了近20余年唐山市海岸线的变迁及驱动力分析。得出结论如下:①1991—2015年间唐山市海岸带岸线总长度从273 km增长到449 km,年平均增长7.33 km;②1991—2015年间唐山市岸线利用类型增加了3类,人工岸线长度增加了190.36 km,占比增加了6.22%;③工业用岸线为增长最快的岸线,长度从15.32 km增长为221.00 km,增长了205.68 km,渔业用岸线为减少最快的岸线,长度由222.72 km减少为158.60 km,减少了64.12 km;④唐山市海岸带淤积面积为4.0×105 hm2,侵蚀面积为670 hm2,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605.44 m/a;⑤曹妃甸港区、京唐港等建设是导致唐山市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和山东(暨青岛)海洋湖沼学会1991年学术年会于1991年10月24日至27日在成都市四川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联合召开,112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摘要146篇,撰稿人约200人。成都市科协贾高主任,学会部黄宝珠部长到会祝贺并讲了话,黄部长还传达了1991年10月全国地方科协学会部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代表们受到很大鼓舞。这次会议得到成都市科协和四川大学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第一天的大会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水文气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暨青岛)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文圣常教授致开幕词。在大会上,王惟一和曾焕彩分别就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于1991年11月在广西南宁召开了“中国水产学会资源专业委员会年会”。大会邀请了全国各有关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11.
1991年6月4日青岛市老年海洋科技者协会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年逾60岁的科学家30余人出席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侯国本教授做了“欧亚大陆桥亚洲  相似文献   

12.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石垣和基隆两个验潮站的海平面高度记录(18年)计算了台湾以东的黑潮流量,并结合风应力资料(SODA),探讨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和风应力旋度的关系。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峰值出现在1980—1981、1982—1983、1986、1988及1991年。低值出现在1984、1990、1993—1995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具有2—5年的显著周期(峰值在2年和5年);台湾以东北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具有2—7年的显著周期(峰值在3年和6年)。在1980—1991年间,黑潮大弯曲频繁发生,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偏大,与台湾以东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间的关系较好;而在1991—1995年间,没有黑潮大弯曲发生,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偏低,与台湾以东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间的关系较差。  相似文献   

13.
简讯     
1991年6月25~28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召开了“中国邻近海域海洋物理与海洋化学讨论会。会议由苏纪兰研究员主持,邀请了中国台湾省有  相似文献   

14.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世界鱼、贝类养殖产量创新记录,达到1267万多吨,由于养殖的水生植物增加390万吨,所以比前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加,1991年上升到1658万吨,增加127万吨,增长8.3%。但是鱼类养殖还要走相当一段距离才能赶上捕捞业。1991年世界船  相似文献   

15.
东海近海声速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海近海1907—1991年水文观测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海区声速分布和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就其对水声仪器设备使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环三沙湾区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迅速,围填海活动频繁。为了全面摸清三沙湾围填海状况,以美国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了1982—1991年、1991—2001年和2001一2013年间的围填海信息,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0余年来围填海活动频繁,围填海总面积为16 122.99 hm~2,围填海利用类型以水产养殖为主;三个时间段中,1991—2001年间围填海面积最大,为9 950.53 hm~2;空间分布上,三沙湾沿岸围填海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其中福安市围填海面积最大。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发现,研究区围填海变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历程一致。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全球产养殖产量为1660万吨,其中1410万吨产于亚洲太平洋。 亚洲前10名水产养殖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台湾省、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孟加拉国,1991年这些国家的水产养殖产量均超过10万吨。 1 内陆和沿海的水产养殖 1990年亚太地区内陆水产养殖总产量中,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1991—2005年因风暴潮、海浪、赤潮、溢油、海水入侵等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38.9亿元,死亡、失踪577人。其中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的海洋灾害是由台风风暴潮引起,灾情的地域差异粤西较重,粤东次之,珠江口较轻。2001~2005年与1991~2005年相比,近5年海洋灾害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减少。但2006年又是海洋灾害重灾年。  相似文献   

19.
在总参测绘局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国第一个全国范围GPS一级控制网,继1991年5月至1992年4月完成了外业布测后,于1992年10月又完成了第一期数据处理。有关GPS一级网的施测与数据处理过程,文献[1]已作了专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海岸线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市1979-2012年以来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结果显示33年间海岸线长度增加了81.8 km。岸线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变化对应了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979-1991年是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盐田、养殖池等人工堤坝岸段快速增长;1991-2000年是港口发展起步,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平稳发展的阶段,各类岸线长度增长缓慢;2000-2012年是曹妃甸区、唐山港等重大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阶段,港口岸线迅速增长。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唐山沿海沙坝—泻湖地貌体系遭到了破坏,曹妃甸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预测至2020年,在沿海经济开发的影响下唐山市海岸线长度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