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玉辉  王志国  毛烨峰  朱浙辉  陈林  李春忠  李鑫  孟耀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2-67050002
鉴于保护地调查评价历史与目标,国家公园地质考察评价基准是地质学关于地球的“时间、空间、演化”知识的发现路径,既识别国家公园候选地的国家符合性地质事件,又识别国家公园自然性、独特性、优美性、多样性、整体性的地质机制,提供国家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保育管理的地质学支撑。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符合性的地质事件是公园发现的4.0~4.2 Ga冥古宙陆核物质的锆石晶体、中生代岛弧陆盆火山酸性火山岩系列和从流纹岩山岭到花岗岩—变质岩谷底的“峰—岭—丘—谷(盆)”的亚热带滨海山地地貌结构,地貌结构发育演化是百山祖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性流域水源地、独特山水景观的形成基础。保护百祖山公园地貌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确保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和生态服务产品持续供给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特色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872 年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 全世界国家公园数已达2600个, 对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地质景观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美国,在保护地质景观的同时, 开展地质旅游, 效果明显。与之比较, 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主要说明了美国国家公园的主要地质旅游特色, 比较了两国在地质旅游认识、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并总结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本文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莲花山钨矿区K-Ar同位素地质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莲花山钨矿是1956年发现的新类型钨矿床。原911地质队给矿床作了工业评价,黎彤等作了矿床地质学研究。但是长期以来,该矿区未进行过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为了探讨这个矿区侵入岩、火山岩的成岩时代与钨矿的成矿时代,以及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我们在莲花山钨矿区采集了同位素地质样品,进行了Rb-Sr、K-Ar同位  相似文献   

6.
赖锦  王贵文  庞小娇  韩宗晏  李栋  赵仪迪  王松  江程舟  李红斌  黎雨航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05-67060005
测井地质学以地质学和测井学的方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来解决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的地质问题。经过数十年发展,测井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非常规油气的兴起使得测井地质学正面临多重挑战和全新探索,亟需建立针对非常规油气的测井地质学综合方法理论体系。本文以《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为契机,系统归纳了测井地质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流程。然后总结了测井资料与地震、地质信息的匹配性,并分析了不同探测特性测井方法纵向分辨率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评述了测井地质学在井旁构造解析、沉积学特征研究、层序地层划分、地应力方向判别及大小计算、井壁裂缝识别与评价、烃源岩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七性关系”综合评价当中的应用。但由于测井资料的负载能力有限性、测井与地质信息属性不对应性以及测井资料本身的多解性,使得测井地质学在测井—地质转换、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及其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基础岩石物理研究,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的地质信息,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拓展测井地质学研究的精度和广度,从而使其未来可更好地应用至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等实践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测井地质学以地质学和测井学的方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测井信息,来解决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的地质问题。经过数十年发展,测井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非常规油气的兴起使得测井地质学正面临多重挑战和全新探索,亟需建立针对非常规油气的测井地质学综合方法理论体系。本文以《测井地质学·第二版》出版为契机,系统归纳了测井地质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流程。然后总结了测井资料与地震、地质信息的匹配性,并分析了不同探测特性测井方法纵向分辨率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评述了测井地质学在井旁构造解析、沉积学特征研究、层序地层划分、地应力方向判别及大小计算、井壁裂缝识别与评价、烃源岩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七性关系”综合评价当中的应用。但由于测井资料的负载能力有限性、测井与地质信息属性不对应性以及测井资料本身的多解性,使得测井地质学在测井—地质转换、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及其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基础岩石物理研究,挖掘测井曲线中包含的地质信息,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拓展测井地质学研究的精度和广度,从而使其未来可更好地应用至非常规油气测井评价等实践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研发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本项目将通过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实验岩石学等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以恢复太平洋、鄂霍次克洋和特提斯洋演化历史为切入点,重点探究太平洋板块与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揭示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机制和深部过程,探讨它们对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控制,同时对比研究西部燕山期地质事件。本专辑将简要介绍项目及各课题的研究思路、工作模型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究的三个科学问题,即城市选址安全底限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上限问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由此构建了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质作用研究,三方面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近10年来,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创新了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理念,创立了浅层地温能地质学理论体系,构建了城市地质调查和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城市地质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找准了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完成了一系列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和重要战略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十三五"时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两快、三高"战略,支撑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方法论的思考——以构造地质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桂棠 《地质通报》2008,27(9):1451
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方法也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地质学理论和地质学方法论一直是融于一体的,有建树的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思维创新的地质学方法论学家.他们用哲理化的语言留下的地质学专著,如赫顿的<地球的理论>(1795)、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1830)、居维叶的<地球表面的革命>(1826)等,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方法论的基础.直到20世纪中期,1963年美国地质学会75周年纪念大会以"地质哲学"为主题在会前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综合性的地质哲学著作<地质学的组构>,才开始了有组织的系统的地质哲学研究活动.尽管不同学者对地质学的范畴归类认知不同.但是通常地质学家强调地质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区别于物理学和化学,其目的是重建地球史,重塑地球物质运动的特殊地质事件的时间一空间序列.探求地球变化(如岩石圈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地质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地球上发生的变革过程及变化原理的理解.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地质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用来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方国庆  刘德良 《地学前缘》2001,8(2):307-308
(1)目前灾害研究的现状 :①在现代灾害学方面 :重视研究近、现代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有密切关系的灾害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 ,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社会科学内涵 (孙成权等 ,1995 ) ,也包括现代灾害的地质学研究 (宋德人 ,1995 )。由于古地史时期灾害时代久远与今天未有直接的联系加之识别困难等原因而未予重视 ;②地质学研究方面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认识地球的发育演化规律 ,地质时期各种突变事件是它重要的研究内容。如浊流、风暴、地震、海水进退(许靖华 ,E C Zeeman等 ,1983,1976等 )、生物绝灭、气候突变和行星撞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质学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范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在不断扩大,生态旅游和地质科学考察旅游成为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和演化与地质学关系出发,探讨目前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中对地质学的应用及其不足,提出以地质遗迹保护为基础建设地质公园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强调了地质学理论与地质资料在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这是提高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平,开拓旅游新领域,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参加“中澳造山作用”讨论会后,回国至今已三月有余。作为这次出国考察的最终总结,笔者将有关造山带变质地质学中尚未考虑成熟的几个问题整理成文,与地学界同行共同切磋以期推进对我国变质地质,特别是造山带变质地质的研究。1 事件地质是造山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早在1982年,当孙大中、刘鸿允和我第一次赴埃及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在讨论前寒武纪时代划分时,我们就深感事件地质学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所占的分量。这次参加“中澳造山作用”会议,再一次感受到事件地质在造山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就造山带而言,一次造山过程是由一组…  相似文献   

15.
朱笑青  许志斌  王富东 《矿物学报》2007,27(Z1):406-407
西方国家地质界不太用"矿床学"这个术语,而更多的是"经济地质学",国内地质界习惯于把矿床学与经济地质学等同起来,实际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我们的矿床学家与矿床地球化学家热衷于研究矿床的成因、成矿元素在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以及成矿摸式等,对于成矿元素的工业用途、市场经济、采选冶技术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却知之甚少,甚至不予理睬,从而不能对矿床做出综合的、全面的评价,因为他只是一位矿床学家或矿床地球化学家,而不是经济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6.
《地质学刊》2012,(4):457
1征稿范围《地质学刊》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技术性季刊,是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会刊。《地质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江苏地质》,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长期被《中国地质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收录。《地质学刊》主要刊载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国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国土规划与治理、岩矿分析测试与鉴定、矿产开发利用、矿业经济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7,27(6):915-918
1972年刘东生先生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观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5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为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的3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8.
超大陆旋回的研究是近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的热点科学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古大陆构造演化的对比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前缘领域。其中 ,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44 0项 (1 999~ 2 0 0 2 )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加强国内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发起 ,与IGCP440项中国国家工作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刊》2009,33(2):I0001-I0001
征稿范围 《地质学刊》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主管、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技术性季刊。《地质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江苏地质》,是1997年、1999年、2002年和2007年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收录期限至2009年。《地质学刊》主要刊登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成果。欢迎国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国土规划与整治、矿产开发利用、矿业经济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20.
构造形成时限测定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作用过程持续时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已建立的地质定年方法(同位素法、古生物法和古地磁法)给出的是地质事件的“绝对年龄”或相对年代。但至今国内外尚缺乏有关地质作用持续时间的直接的测定方法。讨论了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直接测定地质事件时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